蕨(變種)

蕨(變種)

川南地區稱本種為“米蕨”,據說它的澱粉質量不如毛軸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的好。本種根狀莖提取的澱粉稱蕨粉,供食用,根狀莖的纖維可制繩纜,能耐水濕,嫩葉可食,稱蕨菜;全株均入藥,驅風濕、利尿、解熱,又可作驅蟲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蕨(變種)
  • 別稱:米蕨
  • 產地:全國各地
  • 模式標本:采自加拿大紐芬蘭和St. Pierr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銹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葉遠生;柄長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稈色,略有光澤,光滑,上面有淺縱溝1條;葉片闊三角形或長圓三角形,長30-60厘米,寬20-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三回羽狀;羽片4-6對,對生或近對生,斜展,基部一對最大(向上幾對略變小),三角形,長15-25厘米,寬14-18厘米,柄長約3-5厘米,二回羽狀;小羽片約10對,互生,斜展,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尾尖頭的基部略呈楔形收縮),基部近平截,具短柄,一回羽狀;裂片10-15對,平展,彼此接近,長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5毫米,鈍頭或近圓頭,基部不與小羽軸合生,分離,全緣;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漸變為一回羽狀,長圓披針形,基部較寬,對稱,先端尾狀,小羽片與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對淺裂片或邊緣具波狀圓齒。葉脈稠密,僅下面明顯。葉乾後近革質或革質,暗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在裂片主脈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無毛。葉軸及羽軸均光滑,小羽軸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f. pubescens),各回羽軸上面均有深縱溝1條,溝內無毛。染色體2n=104。
蕨(變種)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陽坡及森林邊緣陽光充足的地方。

分布範圍

產自全國各地,但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也廣布於世界其他熱帶及溫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加拿大紐芬蘭和St. Pierre。

主要價值

本種根狀莖提取的澱粉稱蕨粉,供食用,根狀莖的纖維可制繩纜,能耐水濕,嫩葉可食,稱蕨菜;全株均入藥,驅風濕、利尿、解熱,又可作驅蟲劑。
川南地區稱本種為“米蕨”,據說它的澱粉質量不如毛軸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的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