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蕉葉覆鹿
- 外文名:jiāo yè fù lù
- 解釋:比喻得失榮辱如夢幻
- 典源:《列子》卷三〈周穆王篇〉
辭彙信息,詳細釋義,典源內容,典源譯文,同源典故,相關閱讀,
辭彙信息
詞目:蕉葉覆鹿
拼音:jiāo yè fù lù
解釋:比喻得失榮辱如夢幻。
詳細釋義
典源內容
《列子》卷三〈周穆王篇〉
鄭人有薪於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鄭人有薪於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典源譯文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別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里,並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
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
妻子說:“是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
丈夫說:“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丟失了鹿。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並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
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於是兩人為爭這隻鹿而吵起來,告到了法官那裡。
法官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爭這隻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並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隻鹿。現在只有這隻鹿,請你們平分了吧!”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
國君說:“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
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現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
同源典故
分鹿夢 分鹿覆蕉 士師分鹿 夢中得鹿 夢中案鹿 夢中蕉鹿 夢蕉鹿 夢裡士師 夢鹿 得鹿 求鹿夢 蕉中夢 蕉中覆 蕉中鹿 蕉邊夢 蕉隍訟 蕉鹿 蕉鹿夢 藏蕉夢 驚心蕉鹿 鹿夢 鹿蕉訟
相關閱讀
看了這個故事,使人不禁莞爾,想來瀟湘諸人真是好雅趣!而說起“蕉葉覆鹿”,還真有些來歷,它最早見於《列子·周穆王》。傳說鄭國有個人在山上打柴,看到一頭受驚的鹿,他趕上去把它打死了,但又恐怕別人看見,慌忙把鹿藏在一條幹溝里,上面蓋了些柴草(“蕉”同“樵”,即薪)。樵夫很高興,過了一會兒,他重新回去,卻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以為是做了場夢,還沿途向人說起這件事。有個人在一邊聽到了,就照他的話找到了那頭鹿,回到家後,對妻子說:“剛才有個樵夫夢裡打死一頭鹿,卻忘了藏鹿的地方,現在鹿卻被我找到了,他果真做了個好夢呀!”妻子說:“恐怕是你夢見樵夫得到一頭鹿吧!難道真有那個樵夫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一頭鹿,我看你是做了一場夢吧!”這個人說:“反正我已經得到這頭鹿了,還管什麼他做夢我做夢呢!”
失去鹿的那個樵夫回到家後,似乎不甘心,夜裡他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真的夢見了藏鹿的地方,還夢見了找到鹿的那個人。第二天,他根據夢中所見,找到了此人。但那個人不承認,於是兩人吵起來,告到法官那裡。法官對樵夫說:“你起初真的得到了一頭鹿,但又說是做夢;真的做夢見了鹿,又妄說是事實;他真的拿了你的鹿,你又同他爭鹿。他老婆又說是做夢認取了別人的鹿。可見沒有人真的得到過鹿,既然這樣,這頭鹿你們就一人一半吧!”
中國成語故事在關夢的典故很多,比如“莊生夢蝶”,“南柯一夢”,“一枕黃粱”;李白“夢筆生花”,曹操“夢中殺人”,如此等等。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我想它跟中國古人向來的人生情懷有著較大的關係。但兩個人為了一個夢而去打官司,倒是亘古未有,聞所未聞。看了這個故事,不免讓人感嘆人生得失無常、世事變幻!後來鄭國的國君聽了法官“蕉葉覆鹿”這個斷案,笑道:“嘻!大概法官也在做夢給人分鹿吧!”真所謂花非花,霧非霧,夢非夢。黛玉姊妹間原本一句玩笑的戲謔之語,卻引出一個並不輕鬆的關於人生的哲學命題。白居易曾有《疑夢》這樣一首詩:
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