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胡辛
定 價:28元
出版日期:2009-01
圖書簡介
章亞若,三四十年代一個普通又獨特的知識女性,在烽火年代有她的追求亦有她的迷惘。生命在29歲畫上句號,留給世間是一幕幕美麗與悲愴。章亞若與蔣經國相遇相知、相逢相愛於1939-1942年。三年,不過歷史的瞬間,烙刻下的卻是烽火中的生死戀。
年老病重的蔣先生昏迷中對亞若的呼喚,昭示著愛有多深,遺恨就有多深!他曾稱贛南是他地地道道的故鄉,那方熱土,怕不只是有過他的事業,更烙記下他的愛情吧。她是他能帶走的一片雲,他曾要她彼此以“慧風”“慧雲”相稱,孰知風雲含著傷心的玄機啊!
愛的不顧一切與愛的種種無奈,愛的苦惱與愛的結晶,不必說“錯!錯!錯!”只嘆“莫!莫!莫!”
章亞若的死因,其時尚無定論,胡辛卻以其嚴密的推理自成一家之言,並為日後當事人所印證。足見女作家的智慧。
目錄
自序
引子
第一章烽火春夢
一個女人一個男人在即將淪陷的古城相遇卻未曾相識
第二章國破山河在
緣分鑄就了這位三十歲男子事業的基石卻也鐫刻下孽緣的凹槽
第三章青山遮不住
傳奇的經歷傳奇的現實炫耀這一個中年男子傳奇的輝煌執著的尋覓執著的進取濡染這一個嫻淑女子生命的悲涼
第四章赤珠嶺之戀
政界與情場血的戰場與愛的祭壇人格的沉淪與人性的升華舊痕新傷與千瘡百孔不可理喻與無須理喻
第五章子規聲里煙如雨
三次愛戀三次離合靈與肉情與理的衝撞崩裂如煙往事怎忘卻
第六章山迴路轉伴君行
深山古剎熱水村馬祖八境崆峒山他與她在愛的旅途中形影不離朝夕共處是命運之神的偏愛抑或“來日苦短”的預兆
第七章吹皺一池春水
惘惘的威脅陰惻惻的暗查酸酸的嫉妒沉沉地擠壓著對一對非法情侶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風乍起掠過的微瀾
第八章長河落日圓
無論遠走高飛到哪裡都夢縈魂繞著這一個女子不無感傷的思念孤寂的歷史鐫刻於自然的景觀慘澹的未來隱匿於變幻的現實
第九章茫茫天一隅
是愛的結晶亦是命的苦果是人生新的起點亦是死亡的沉沉帷幕
第十章灕江春早
母以子貴亦不乏母因子遭禍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第十一章匆匆春又歸去
她的柔弱和她的堅韌皆因她是一個覺醒的女性她的卑微和她的偉大皆因她是一個覺悟的母親
第十二章魂斷桂林
神聖的愛神秘的死神奇的葬母性的偉大情人的悲劇永恆的遺憾
第十三章多情反被無情惱
遇窮途大哭而返誰能感受到這寸柔心的悸動呢這是愛的失敗卻也是愛的明智對男人尤其如此
第十四章此恨綿綿
最大的痛苦是難言的痛苦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彌補的遺憾二十九歲女人的悲愴澆鑄進這個男子半個世紀的生涯
尾聲
後記
作者簡介
胡辛,原名胡清。中國作家。南昌大學教授。江西省政府參事。江西
南昌人。祖籍安徽黃山太平。1967年畢業於
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景德鎮興田中學、第四中學、第一中學教師,江西省為民機械廠職工子弟中學教導主任,江西省商業學校高級講師,江西大學中文系教授;南昌大學文化藝術教學部主任,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當代文學碩士生導師,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播電視藝術學
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影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電視家協會高校影視藝委會理事。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江西省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曾任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婦聯執委、江西省文聯委員。1983年以處女作《四個四十歲的女人》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4年電視劇《四個四十歲的女人》獲第五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自1992年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起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創辦江西第一個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點。2009年被聘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參事。2013年被授予景德鎮市榮譽市民稱號。
後記
《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的創作源於1986年秋,其時,為兩岸的統一,江西省出版總社領導讓我們幾位本土作家寫些蔣家父子在贛地的往事。記得我半玩笑半認真地說,可否寫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婚外情?沒想到,他們倒是挺認真地回答,為什麼不可以呢?這樣,我便投入了該選題的資料收集、梳理和採訪。更沒想到的是,靈感來臨衝撞心田竟然是如此激烈,我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沉浸於創作之中。可翌年秋,蔣經國在台北病逝。這以後,創作激情卻仍未退潮,書稿在1990年秋赴寶雞鈦廠體驗生活時殺青,正是那一回,專程去看了看楊貴妃的墓,是一個秋風秋雨的陰晦的日子,我與楊沫的女兒馬徐然佇立馬嵬坡上,不由不感嘆女人的命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1991年夏,終將書稿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出版卻很是曲折,從贛地到京都再到吉林,幾易出版社。這期間,承蒙張秋林先生的介紹,書稿由台灣新潮社先在台北出版;1993年5月,時代文藝出版社也正式推出。反響之大,一是台灣版很快進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幾乎有華人的地方皆有此書!二是作家文摘等報刊競相連載;三是盜版猖獗;四是成為暢銷又長銷之書。直到數位化生存的今天,十幾個網站幾年來仍然作為連載小說久久登載。五是書中一些虛構的細節竟然被一些人當作“史料”!不少語句、段落被人摹仿抄襲!生氣之餘,想想,還可“得意”:職業為老師,終歸是讓人學的。不過,少輩,記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方是正路!
話題還是回到章亞若。作為一個女作家,尤其作為一個南昌籍的女作家,我以為怎么也應該為傳奇且悲愴的這一個南昌女子章亞若寫下點文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昌的女子,可擴充為江西的女子,似乎也有其性格和氣質的共性。這方地理封閉嚴實,卻也受兵家必爭的撞擊和南北東西的交融,這方女子的身與心似乎也溶匯著北國的豪放與南方的婉麗,矛盾著溫柔嫵媚與倔強耿直,於是,不只是一個女子在愛的祭壇上留下了亦纏綿亦剛烈的傳奇故事,我想,這是江西女子的不幸與幸之所在。
章亞若,三、四十年代一個普通又獨特的知識女性。在烽火年代有她的追求亦有她的迷惘,她與蔣經國短暫的愛戀卻分明是刻骨銘心的生死戀。年老病重的蔣先生昏迷中對亞若的呼喚,昭示著愛有多深,遺恨就有多深!他曾稱贛南是他地地道道的故鄉,那方熱土,怕不只是有過他的事業,更烙記下他的愛情吧。
然而,人們總愛以情婦的粗糙框架去禁錮一個活生生的女性,以俯視和曖昧去淹沒或扭曲這一首長恨歌,這是怎樣的傲慢與偏見!在紛繁錯綜、莫衷一是的書面與口頭的回憶錄中,我想調整視角,另闢蹊徑,回歸這位南昌女子本來的面目本來的情感。當然,我的筆端也傾注著我的偏頗的情與理。
或許,以“從一而終”來衡量,她不夠“清白無瑕”;與同時代的平常乃至奇特女子比照,她不夠柔順忍讓委曲求全;她的苦痛她的悲劇結局是她自尋的?可唯其如此,她靈魂中對女性意識執著的尋覓才如此張揚!她血液中對母親尊嚴和職責的捍衛才如此凝重!況且,她的生命與時代的血與火熔鑄在一起,這就夠了。
或許,可以套用張愛玲的話: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半個世紀過去了,她留給人世間的豈只是一個長長的記憶呢?
2011年10月,我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之邀,前往台灣作學術交流。10月20日,應蔣孝嚴先生之約,在台北的國民黨黨部親切交談良久。遙想二十年前,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社長張秋林先生曾轉達一信息,即《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在台灣剛剛出版時,台灣新潮社社長林郁先生即給章孝嚴章孝慈先生各寄去五本拙著,不久章孝嚴先生給林郁先生掛了電話,請他代向書作者致謝,我聽後只是淡淡一笑,俗話說口說無憑,況且是口口相傳。歲月悠悠,章孝嚴終歸宗姓蔣,前年又有一位大陸女記者掛電話給我,言她採訪蔣孝嚴先生時,對方說,請她去採訪《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的作者江西女教授,那么,她提的幾個問題就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這又是口說無憑。傳聞是否屬實,我難以確定。但如屬實,則印證了蔣孝嚴先生確實閱讀了拙著,而且認同,這也折射出他對母親章亞若的真摯情感和深切懷念。我一直以為人生是緣,百聞不如一見,如若我與孝嚴先生有緣,定會面對面做一次交談的。在高輝先生的真誠溝通下,於是有了這次面對面的交談,在場的還有畢玉成先生和何靜副研究員。蔣孝嚴先生其時忙於大選,是從會場上請假出來的,但第一印象是西裝革履、一絲不苟,莊重瀟灑、談風甚健,不只是步履矯健,即便坐著交談也是身板挺得筆直,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奔七老者,畢竟人家是在外交場中遊刃多年的外交家!但談著談著,很快就流露出他是一個性情中人,而且很快消除了距離感。他對我言:“你的這本書是最早的、第一部全面深刻寫我母親的書,我從頭至尾、從頭至尾讀了,很感動。”說著說著,他問我可是南昌人?我答曰祖籍安徽黃山腳下的太平人,但自家屬地道的南昌人。他即說,會說南昌話?我答:那還用說。他即用南昌話說:我們就哇南昌哇。相互大笑後即用南昌方言交流。他告知他的外婆來到台灣後一直到去世都說南昌話,且全家人在家中都說南昌話,外婆說不能忘祖不能忘鄉啊。孝嚴先生懷著深情講述了他的外婆,外婆對他們這對孿生兄弟的影響是一生一世的,外婆的勤勞堅韌、深明大義、知情重義、和睦鄰里已深入進他們的血液之中。他憶起外婆常在夜深時哭泣,幾回回將少年的他們從夢中驚醒!可見外婆的心裡藏著多深的愛與憾!他說,他對母親可以說幾乎沒有記憶,但讀拙著,卻使母親的形象清晰起來,這讓他感動。後來他還讓秘書將他的《蔣家門外的孩子》送至我住的賓館中,捧讀此書,我感到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父親國小同學徐浩然老先生、表舅吳識滄老先生、章亞若的侄兒以及我的親友們,盡力促成此書寫成;作家出版社李玉英女士、侯秀芬女士等鼎力促成此書作為四卷本自選集之一出版,我曾向她們表示過誠摯的謝意!跨越千年,2005年暮春雨時節,21世紀出版社將此書收入自選集六卷本,我向張秋林先生表示了誠摯的謝意。2012年的薔薇雨中,江西教育出版社亦將此書作為我第三套六卷本的新自選集之一,在此向傅偉中先生、熊侃先生表示誠摯的謝意……真是花謝花開、天地有情。
胡辛於南昌
原後記寫於1992年11月20日
補充於2004年10月8日
再補充於2012年元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