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蔣峪鎮歷史悠久,如今,更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濰坊市中心鎮。據史載,蔣峪古有“二衙”之稱,是為朝廷派出機構,專司皇帝遣官祭祀東鎮沂山的文書之事。明朝時在穆陵關設巡檢司,清朝建立後巡檢署設於蔣峪。明朝以前,境內即有鋪舍(驛站)“火照鋪、黃澗鋪、蔣峪鋪”。境內曾發現牛河樓、趙家莊、東田峪等龍山文化遺址,南蒲溝商朝遺址,陳家莊春秋遺址,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台(蔣峪村東)岳石時期遺址。
炎帝集團的姜氏部落的一支散居這一帶,因命名山頭為姜山、水為姜水、山溝為姜峪、村為姜峪村,後訛作蔣山、蔣峪,這就是傳說中蔣峪的來歷之一,又傳因此地處在交通要道,多設店鋪,習稱北店,後以當地神話傳說易名“醬魚”,漸演變為蔣峪……一個個神話傳說寄託了生活在當地的百姓們對蔣峪這片熱土的崇敬和厚愛。
歷史上,作為魯中地區重鎮之一,蔣峪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據考古發掘證實,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龍山文化時期,先民已經在此聚居,村東的“釣魚台”足以佐證。春秋戰國時期,齊長城複線由村北的石門山穿過,據臨朐舊志記載,子路、孟子等人都曾經在此逗留過,有石碑為證。
蔣峪又叫穆陵寨。在蔣峪東村西南部,有一大片高土台,即為金朝穆陵縣城遺址所在地。據《山東通史》記載,公元1127元,金滅北宋,山東從此陷入金朝統治之下。由於金朝實施的高壓統治,致使農民反抗鬥爭此起彼伏,特別是金朝後期,以紅襖軍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以沂山為根據地抗金,威脅著金朝政權。由此,金朝於公元1216年在沂山腹地設定穆陵縣,設於穆陵鎮,與臨朐縣一起隸屬山東東路益都府。1234年,金朝滅亡,穆陵縣為李璮割據,1266年,隸屬蒙古中書省直轄,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穆陵縣隸屬元朝中書省直轄,1278年,元朝認為政權已穩,穆陵縣已失去“剿匪”的軍事價值而予以撤銷,轄區併入臨朐縣,縣城恢復為穆陵鎮,穆陵縣一共存在了63年。民間傳說蔣峪歷史上曾經叫做穆陵寨(北宋年間,姬姓立村,以南有穆陵關,得名穆陵寨),據以上記載,可以認定穆陵縣城舊址就在今蔣峪村。據實地考察,縣城遺址所處地基周圍高二三米,東西長約一千餘米,南北寬約五百餘米,與原臨朐縣城規模相當。由於近代村民建房,高土台已被鏟掉,縣城遺址只剩下東西、南北各一百餘米的一小塊。遺址上有一片大街路石,土台上有古井一口,稱為“穆陵老井”。舊磚、古瓦、斷牆、老井為我們講述著穆陵縣城古老悠久的歷史。
蔣峪鎮交通便利,古時便有“自縣治西至穆陵關南北幹路附支路”、“ 蔣峪東西支路”、“ 自縣治至蔣峪支路”在此交匯。如今,省道東紅公路縱貫南北,大沂公路橫穿東西,長深高速公路青臨段縱貫全境。交通便利,奠定了蔣峪成為千年商埠的基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設郵政代辦所。民國初年,已是商賈雲集,成為縣境內重要商貿集鎮之一。時有商號幾十家,多為濰坊、周村、青島等外地人設立,亦有部分本地商號和流動商販。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恆豐”、“順祥宮”、“公義和”、“公義站”等。僅“恆豐”商號,便設“永祥”、“永盛”、“永茂”、“永興”、“永聚”等諸多字號。商號經營項目涉及酒坊、油坊、繅絲、紅爐、木工、成衣及布匹、五金、鞋帽、菸酒糖茶、雜貨批發和零售等。當鋪、醫藥門診、旅店亦有數家。1922年,王道敬的“同仁泰”絲廠,有改良足踏繅絲車50台,收購蠶繭2萬公斤,為縣內較大絲廠之一。1938年1月,日軍占領臨朐城,不久即侵占蔣峪,外地商人全部撤走,商貿一度蕭條。其後,原蔣峪鎮逐步演化為臨朐縣南部重要商業集聚地,並輻射昌樂、安丘、沂水、莒縣等周邊地區。解放戰爭時期,魯中三地委駐紮蔣峪。新中國成立以後,蔣峪一直是鎮政府所在地,直屬機構均設於此,鎮區服務功能齊全,是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今天蔣峪
2013年3月,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將原沂山鎮區划進行了調整,政府重回蔣峪辦公,如何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讓這個具有悠久歷史、渾厚文化的商貿中心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成為新一屆黨委、政府研究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區劃調整後,工作方向和重點需要重新調整。面對鎮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諸多困難,新一屆黨委、政府為儘快找準發展突破口,經過深入調研,積極徵求各方意見,形成了全鎮的總體思路:在工作原則上,提出了“抓基層打基礎、抓重點創亮點”; 工作基調上堅持“寧可苦幹爭一流,決不氣餒拜下風”;在工作標準上,提出了“經濟做貢獻、城鎮做示範、穩定出經驗、黨建做樣板”;在工作目標上,提出“一年見成效、二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全鎮上下以“只爭朝夕拚命乾,奮起直追快發展”的氣魄,用“人十之我百之,人百之我千之”的努力和奉獻,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鎮域經濟突飛猛進。強抓園區建設,現代農業優勢凸顯。圍繞優勢產業,建成以賀家窪為中心的大棚瓜菜特色園區、以劉家營村為中心的特色養殖園區和以呂莊為中心的食用菌特色園區。加快奶源基地建設,新建擴建奶牛場6處,新增奶牛1661頭。種植黃煙7500畝,實現稅收300萬元。穩步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完成“花生、糖蒜”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芋頭、土豆、紅薯”等產品申報綠色食品認證。鎮區突出抓好釀酒、陶瓷、花生製品加工等資源型項目落戶。城區突出抓好落戶東城總投資4.5億元的科達鋁材機械項目、落戶龍山總投資4.1億元的朗捷塑膠項目簽約落地。增強優勢帶動,商貿服務轉型提升。立足蔣峪商貿服務業基礎好的優勢,充分發揮園區的集聚帶動作用,投資1500萬元,完成蔣峪供銷社沿街樓建設,現已全部投入使用,可容納100家經營業戶入駐。對接沂山旅遊,以特色購物、特色餐飲為賣點,科學規劃,搞好“蔣峪大集”城鎮綜合體建設。
城鎮建設跨越發展。委託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山東國土測繪院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進行鎮村總體規劃修編、1:1000地形測繪和鎮區立面風格設計。按照“南擴、北延、中提升”的思路,抓好“一路、兩河、一中心、三片區”建設。投資5000萬元,高標準完成鎮域10.5公里東紅路改造提升。投資1000萬元,建壩攔水,搞好常莊河道治理。啟動蔣峪河片區改造建設。投資1500萬元,搞好中心鎮區立面風格改造提升;投資3000萬元,對大沂路鎮區段、海爾路、順河路等鎮區道路進行拓寬提升,對鎮區高標準綠化、美化、亮化,形成獨具特色的城鎮風貌。
社會事業長足進步。投資500萬元,購置新型垃圾箱160個,配套運輸車4輛,新建垃圾池400個,實行一事一議,村村配齊保潔員,實現環衛一體化全覆蓋。投資2500萬元,完成蔣段路、蔣蒲路、常王路等30多公里鄉村道路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抓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率先做到戶戶通自來水,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從嚴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繼續加大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投入,解決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深入開展“臨朐發展、我的責任,蔣峪發展、我的使命”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建立新老黨員結對幫扶制度,實現黨員素質整體提升。加大村級辦實事考核力度,全面提升村級班子建設水平。深入推行“兩託管一代辦”,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認真踐行民眾路線,紮實推進“包村聯戶”活動。組織開展鎮村滿意度測評活動,準確了解民眾所思所盼。抓好平安建設格線化管理模式,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大力開展精神文明戶創評和“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三個“100”創建活動,倡樹良好社會風尚。
區劃調整回蔣峪辦公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半年來,勤勞質樸的蔣峪人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戮力同心、克難奮進,從未停止跨越的追求;用心用力,事競一流,從未放棄信念的堅守;日夜兼程、拼搏進取,從未放緩前進的腳步。他們始終堅信,只要瞄準坐標點,甩開膀子乾,直追不言敗,勇闖爭一流,就一定能夠彎道趕超、跨越崛起。
蔣峪未來規劃
2014年元旦之際,沂山鎮獲批更名蔣峪鎮,“千年古鎮”迎來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立足新起點,謀求新發展,蔣峪鎮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按照縣委、縣政府“1435”總體部署,堅持以跨越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圍繞實現三年規劃中“二年上台階”“一個目標”,大力實施工業興鎮、農業強鎮、商貿活鎮、城建靚鎮、生態優鎮、民生安鎮“六大戰略”,著力在工業經濟、現代農業、商貿服務、城鎮建設、生態環境、民本民生方面實現“六大突破”,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基層組織、反腐倡廉、幹部作風“四大建設”,奮力推進全鎮經濟社會跨越趕超。
實施城建靚鎮戰略,立足蔣峪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1.5億元,高標準抓好蔣峪河片區改造建設,按照“以河為軸,兩翼展開,山水呼應,組團開發”的思路, 著力構建以東紅路、大沂路為軸的大“申”字形城鎮格局,在蔣峪河兩岸,特別是北岸規劃建設新的城鎮中心。汛期前從汶河劉家營橋下至蔣峪河東紅路橋上游建成4道橡膠壩、2道溢流壩,在蔣峪河、汶河鎮區段形成4公里1000畝的人工湖面,搞好兩岸休閒公園建設,打造一流水系景觀。抓好順河路、陡溝河西路等道路建設,形成小“申”字形路網框架,完善綠化、亮化、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鎮區通行能力。搞好蔣峪大集、居民小區、部門辦公區等工程項目建設,切實增強城鎮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將蔣峪河片區打造成集行政服務、商貿居住、文化旅遊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城鎮新中心。
實施工業興鎮戰略,堅定不移增投入、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以蔣峪鎮遷址更名為契機,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財稅貢獻率大、低排放、低耗能、無污染的好項目落戶鎮區,夯實財源根基。
實施農業強鎮戰略,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把發展休閒觀光特色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全面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突出抓好盛安食品擴建項目建設,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建設盛安果品生產基地,拉長產業鏈條,建成集果樹栽植、果品加工、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
實施商貿活鎮戰略,推動商貿服務在特色品牌上實現新突破。投資8000萬元,抓好蔣峪大集城鎮綜合體建設,立足農村大集融於商貿城創意,建成集開放大集、古街體驗、文化展示、旅遊購物於一體的商貿服務新地標,叫響“游東鎮沂山,趕蔣峪大集,淘山村野貨,品臨朐小吃”口號,打造蔣峪的品牌和名片,全面提升蔣峪的商業檔次和影響力。
實施民生安鎮戰略,把保障民生作為第一宗旨,把服務民生作為第一要務,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目標。繼續做好鄉村道路建設,投資2000萬元,組織實施蘇家官莊到郇家溝、李子行到劉家莊等路段的道路提升工程。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投資1500萬元高標準建設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可容納400名幼兒入學的鎮中心幼稚園,全力提升辦學水平。
激情成就事業,奮鬥開創未來。今後幾年,將是蔣峪鎮奮力突破、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乘勢而上、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形勢催人奮進,事業任重道遠。全鎮上下倍加珍惜各級領導給予的信任,倍加珍惜時代提供的舞台,倍加珍惜歷史賦予的使命,以“活力、創新、包容、厚德”蔣峪精神為引領,以“不乾則已,乾則一流”的雄心氣魄,提升思想境界,勇擔歷史使命,堅持規劃引領,實施創新驅動,雷厲風行抓落實,拼上豁上幹事業,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小城鎮,確保實現“一年見成效,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的奮鬥目標。
經歷了滄桑變遷,歲月洗禮,千年的歷史重鎮發展成了如今的商貿重鎮。如今,蔣峪鎮的基礎設施和綜合功能齊全,商貿服務設施完善,文化、體育、衛生設施完備,人們高唱著時代的凱歌,過上了安居樂業、幸福和諧的新生活!
蔣峪的由來故事
某一天,兄弟倆在去集市的路上,無意間抬頭看到歪頭崮的懸崖上豎著一根高粱稈。兄弟倆很好奇便爬上懸崖拿起高粱稈左看右看希望能看出什麼端倪來,當時高粱稈正巧指向峭壁。奇蹟出現了,他們看到峭壁正慢慢的向兩邊分開。兄弟倆相互望了望,由於好奇他們決定進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們把打的魚放在懸崖邊,便舉步朝里走去。
來到裡邊,他們驚呆了,沒想到峭壁里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蒼松翠柏與外邊的景象比起來簡直是一世外桃源。在不遠處的石階上,坐著兩位
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正在專心的下著象棋,絲毫沒發覺有人到來,兄弟倆不想打擾兩位老人,就默默地站在老人身邊,看到這么精彩的棋局他們著迷了。孰不知,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他們一直沒覺察到。
直到這盤棋結束,兩位老者才發現這兩位
不速之客,在問明來意後,老人送他們出了山。當他們在回頭看的時候,眼前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兄弟倆覺得很奇怪,這才想起他們是要去集市上賣魚,這時才去尋他們的魚,可是四處尋找也找不到。忽然,他們看到從對面來了位老人,於是走過去問有沒有見到他們放在懸崖邊的魚,老人吃驚地說:“20年前,有倆兄弟在這裡消失了,而他們的魚早已腐爛了”,兄弟倆很驚訝,難道他們已經在峭壁裡面呆了20年,感到太不可思議。他們便把裡面發生的事對老人說了。
老人回到村里把這倆兄弟的奇遇告訴村民,村民們都很吃驚。從此以後村民再也沒有見過這兩兄弟,後來為了紀念這兄弟倆的奇遇,把村子改名為“醬魚”。以至後來演化成為蔣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