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故居(北京西城區蔡鍔故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蔡鍔故居是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屯兵遺址,位於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鍔故居
  • 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歷史沿革,旅遊信息,傳奇佳話,文物保護,

歷史沿革

據《北洋軍閥史話》記載,66號老宅原是袁世凱的親家天津大鹽商何仲璟的產業,後何仲璟全家搬往天津,就由何的一個姓親戚代為管理。蔡鍔1913年11月來京後就住進了這個院子裡,當時,何仲璟已經在天津去世,而福家也早已搬離這裡。對蔡鍔來京的原因各方意見不一,有人認為蔡鍔是被動地來京,名為住在棉花胡同,實被袁世凱軟禁在這裡;但也有人認為蔡鍔入京並未受任何人逼迫,而是自己爭取的,原因有三,一想到中央推行新型軍事教育,二是恐軍人掌握政權,久之將在滇形成割據勢力,三是雲南複雜的人事阻礙了蔡鍔的工作。而一處宅院的來龍去脈能夠在一部史書中有如此詳細的記載,還依靠了當年發生在這院子裡的一次搜查。
蔡鍔故居
北京蔡鍔舊居
據載:蔡鍔雖日日混跡於八大胡同,一副不思進取的樣子,老謀深算的袁世凱還是放心不下,1915年10月14日清晨,蔡宅門口忽然人聲嘈雜,一個操天津口音的劉姓排長喊著“檢查檢查”,但蔡鍔的家中只有些書卷和衣服,沒有任何他們料想中的“違禁物品”。
堂堂將軍宅第被搜,有關方面豈能沒有任何解釋?軍警執法處解釋說,何仲璟的姨太太曾派人將一些金銀細軟藏於此宅,劉氏此番乃是尋寶來了。於是這宅第的來龍去脈得以在史書上留下一筆。蔡鍔當然知道這不過是推托之詞。但袁世凱卻因此事放鬆了警惕。一個月後,蔡鍔秘密離開了北京,輾轉到達雲南,開始了護國運動。從此直至蔡鍔客死日本,他再也沒有回到過棉花胡同的這座住宅。蔡鍔病逝於1916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發烈士證蔡鍔烈士證由國家主席毛澤東親署,於時於勢可謂殊榮。愛屋及烏,蔡鍔舊居也應“宅以人存”。蔡鍔的“京緣不深”,只在北京蟄居了兩年,但其舊居能完整的保存至今,實可謂“甚有京緣,京緣甚深”。但蔡鍔的舊居至今未能成為“文物保護單位”,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拙文之意亦在於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能在北京舊城區的開發改造中,對蔡鍔舊居能妥善處理,切莫付之於推土機而不存。
蔡鍔故居
蔡鍔墓

旅遊信息

北京蔡鍔舊居在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屯兵遺址)66號。由前後兩院組 成,房屋由迴廊相連。現基本保持舊觀。蔡鍔於民國2— 4年(1913年11月一1915年11月)寓此。蔡鍔(1882— 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近代護國運動首 領。1911年在雲南任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回響辛亥革 命武昌起義,成立“大漢雲南都督府”,任都督。後被袁世 凱召令進京任職,然後袁世凱違背民主共和,復辟帝制稱帝,1915年離開北京,12月25日在雲南昆明宣告雲 南獨立,聲討袁世凱。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率軍北上討袁,全國回響反袁,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1916 年7月任四川督軍,11月病逝。
蔡鍔故居
北京棉花胡同66號

傳奇佳話

所在的舊居,就是蔡鍔自調京以來的居住之地。袁世凱復辟帝制之心已久,他一面派人對蔡鍔嚴加防範,一面誘之以利,把京都名妓小鳳仙介紹給蔡鍔,企圖使蔡鍔沉溺於聲色。在蔡鍔故居,有兩顆鬱鬱蔥蔥的老槐樹,相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見證著院裡的人和故事,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就是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上世紀80年代初有一部電影《知音》,說的就是蔡鍔小鳳仙的故事。影片中的蔡鍔、小鳳仙分別由當時的名演員王心剛張瑜主演,片中的主題曲《知音》曾唱紅大江南北。
在片尾快結束時,身著黑色披風的小鳳仙在船上撫琴思念在遠方的蔡鍔,隨之歌聲響起:“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嘆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小鳳仙掩護蔡鍔離開北京,蔡鍔東渡日本,又從日本轉道越南,回到雲南舉兵反袁,蔡鍔成了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勳卓著的歷史人物。“一曲琴聲成絕響”,在蔡鍔故居里感受著當年委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回望著那段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歷史,心中不由激盪起陣陣波瀾。蔡鍔病逝後,小鳳仙曾撰聯懷念知己:“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在院落里,那高山流水的琴聲似乎仍在隱隱約約傳來。

文物保護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