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歷史人物蔡蘇民(1882年——1937年),譜名錫極,字宣永,名森階,更名蘇民,號松延、醒然,上栗縣金山鎮蔡家沖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蔡錫極
- 別名:蔡蘇民
- 字:宣永
- 號:松延、醒然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金山鎮蔡家沖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萍鄉黨史重要發現
——秋收起義歷史人物蔡蘇民揭開“面紗”
柳習文
熟悉萍鄉黨史的人都知道:上栗人蔡蘇民是國民黨左派人士,在大革命時期任萍鄉縣保全大隊隊長,兼萍鄉縣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委員;1927年“馬日事變”後任萍鄉人民軍事委員會委員,率萍鄉工農義勇隊遠征長沙易家灣,與軍閥許克祥部隊作戰;萍鄉“六五事變”中和共產黨員、民選縣長羅運磷與敵軍浴血奮戰;羅運磷壯烈犧牲後,他於同年9月9日率萍鄉工農義勇隊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二團。蔡蘇民到底是誰?他的生平如何?九十年來一直是黨史專家尋求破解的謎題。在紀念秋收起義九十周年之際,經過筆者不懈努力,幾經曲折,終於將蔡蘇民的生平資料挖掘整理出來,揭開了蔡蘇民的神秘“面紗”。
投筆從戎救國
蔡蘇民(1882年——1937年),譜名錫極,字宣永,名森階,更名蘇民,號松延、醒然,上栗縣金山鎮蔡家沖人,是我縣知名黨史人物肖炳實、肖永蔚的大舅父。父親蔡定選是清末副貢生,辛亥革命後任栗江鎮第一任議長。蔡蘇民自幼聰明好學,身材高大,相貌英武,在父親的教導下,在清末科舉考試縣試中屢次名列前茅。1905年清政府取消科舉後,蔡蘇民懷著救國救民理想,先後到上海體育公學、江西省優等師範學校求學。在上海、南昌求學期間看到西方列強侵占國土,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深感恥辱,決心從軍救國,遂投筆從戎報考江西陸軍講武堂,憑藉其強壯體格和紮實文化功底,被錄取在講武堂將校班學習,畢業後任贛軍游擊營上尉。
打擊土豪劣紳
1926年9月北伐軍來到萍鄉後,蔡蘇民加入了中國國民黨,積極參加革命工作,任萍鄉縣保全大隊隊長。1927年4月,共產黨員羅運磷被推選為萍鄉縣長以後,成立審判土豪劣紳的特別法庭,蔡蘇民當選萍鄉縣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委員。分別在4月底和5月初,將陰謀破壞上埠瓷業工人俱樂部的土豪喻孟甫、方芝祥和特務曾文俊等公開審判槍決。之後蔡蘇民率隊參加了攻打蘆溪大地主、右派軍官吳建中莊園的戰鬥,繳獲頗多;接著又打跨了吳建中支持的反動分子歐陽如寶的武裝,沒收了其家產,以上革命舉措在湘、贛、鄂引起很大震動。
捍衛革命政權
1927年5月 21日 "馬日事變"以後,為保衛革命政權,捍衛大革命成果,中共萍鄉縣委成立縣人民軍事委員會,將縣保全隊、縣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與安源工人糾察隊合併為萍鄉工農義勇隊,蔡蘇民是萍鄉縣軍事委員會委員之一。他與羅運磷率領萍鄉工農義勇隊遠征長沙易家灣,與軍閥許克祥部隊作戰。1927年6月5日,湘軍李仲任部開到萍鄉,反動地主武裝乘機搗毀萍鄉縣黨部、縣工會、縣農會等人民團體,捕殺革命人士;李仲任部進攻安源路礦。在緊急關頭,縣長羅運磷與蔡蘇民率領一部分工農義勇隊準備與安源路礦工人武裝會合撤離,不料在途中陷入敵圍,羅運磷身中13刀,壯烈犧牲,蔡蘇民率領部分隊員成功突圍。
參加秋收暴動
“六五事變”後,蔡蘇民帶領100餘人的萍鄉工農義勇隊撤離萍鄉,經蓮花達到安福,與王新亞率領的安福、蓮花農民自衛軍聯合行動。永新黨組織聯合王新亞、蔡蘇民、井岡山的袁文才、王佐,策劃發動了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工農暴動——永新暴動。1927年7月18日凌晨永新暴動成功,救出了80餘名被關押的革命者,其中就有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8月初蔡蘇民回到安源,訓練工農武裝,準備秋收暴動。9月10日率萍鄉工農義勇隊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從安源一路向長沙進發,先後參加了攻打萍鄉、醴陵、瀏陽三座縣城戰鬥。
脫離革命隊伍
9月16日工農革命軍第二團攻克瀏陽縣城後,蔡蘇民想到投身革命後很少回家,特別是參加秋收暴動後血戰幾百里,不知何時才能歸家,而慈母就在附近四十里之外,遂騎上心愛的白色戰馬,快馬加鞭趕回家看望老母。剛到家的第二天,就傳來起義部隊在瀏陽縣城遭到敵軍偷襲,隊伍被打散的訊息。同時敵人探知蔡蘇民回家了,立即帶著他的畫像來蔡家沖抓他,蔡蘇民匆忙化妝外逃,之後脫離了革命隊伍,1937年初回到家鄉。經過蔡蘇民的上下運作,國民黨當局任命他當上栗市區長。上任前頭兩天晚上,蔡蘇民在上栗市回龍庵栗江國小吃夜宵時,被人投毒而死,時年55歲,葬於老家屋後山坡上。
2017年是秋收起義爆發九十周年,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建設美麗萍鄉,萍鄉人民在蘆溪縣建設萍鄉秋收起義紀念館,即將開館。紀念館展覽內容中上栗部分第一人就是蔡蘇民,隨著他的生平資料被發現整理,長達九十年的一片歷史迷霧被輕輕撥開,化名“蔡蘇民”的這位秋收起義歷史人物,將向前來參觀的世人,述說著革命者的曲折經歷和坎坷人生。
註:羅運磷(1896-1927),革命烈士,號松岩,1896年1月出生萍鄉市上栗縣上栗鎮新建村,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曾參加過"五四"運動,與鄧中夏等同學一起上街演講,宣傳宣傳新文化新思想,表現了愛國青年的熱忱。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後,他為了挽救中國的危難,決心從事教育事業,改革學制。曾在萍鄉中學擔任校長,醴陵辦過農民講習所。1926年任萍鄉教育局長,創辦女子職業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任萍鄉縣長、萍鄉中共縣委書記。“"馬日事變"以後,羅運磷是萍鄉縣軍事委員會委員之一,一直站在鬥爭的前列,他曾親自率領萍鄉人民武裝--縣保全隊、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與安源工人糾察隊一起遠征長沙易家灣,與許克祥部隊作戰。在"六五"事變時,湘軍兩個營開到萍鄉,以一個營駐紮城內,準備搗毀縣黨部、縣工會、縣農會等人民團體,捕殺革命人士;另王個營進攻安源路礦。在緊急關頭,羅運磷與縣保全隊長蔡蘇民率領一部分工農武裝準備與安源路礦工人會合,不斷在途中陷入敵圍,他身中13刀,壯烈犧牲,時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