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賢俊於岩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於崑崙之山。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原文,譯文,字詞注釋,道理,本文出處,

原文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賢俊於岩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於崑崙之山。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譯文

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地的人對他說:" 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出身卑微的人當中尋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隱士中征俊傑。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亡國之人,有什麼特殊才能來參加徵召呢?" 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產在黃河裡;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崑崙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聖賢之士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頑之民的後代嗎?"

字詞注釋

1 異:奇異、特殊特別。異才:特別的才能。
2 盈:滿,滿滿的。盈握之璧:一手握不過來的美玉。
3 常:通常的、固定的。
4何必常處:何必一定產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5 苗裔:後裔、後代。
6 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莫非各位就是他們的子孫後代
7璧:圓形的玉
8邑:城市、縣
9蔡洪:字叔開,三國時吳人,吳亡入晉,有才名,著《孤奮論》。
11仄陋:同" 側陋" ,指出身卑微。岩穴:山洞。古代隱士多住在山裡,所以
以岩穴指代隱士。
12亡國之餘:亡國的遺民。蔡洪為吳人,魏滅吳,所以這樣說。
13夜光之珠:也叫隋侯珠。傳說隋侯出行,路上見到一條受傷的蛇,隋侯救了
它,後來蛇銜明珠來報答他。
14得無:莫非,大概。
15 求英奇於仄陋 於:從

道理

英雄不問來處不問出身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要有地域偏見.
告訴我們呢人才不一定處於大富之家,人均平等,沒有貧賤之分,真正重要的只有自己本身的才華與光芒。一個人的能力,跟他的過去,出身,家境,沒有任何關係。最重要體現的還是: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和出身,家境,過往沒有任何關係,真正重要的還是這個人的才華與光芒。

本文出處

選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的編撰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403—444),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被封為臨川王。他“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莊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 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儘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
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套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