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墓

蔡元培墓

蔡元培墓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墓地。這是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墓園。由著名詞學家葉恭綽刻書“蔡孑民先生之墓”的小石碑,已在27年前重修換成了墨綠色大理石墓碑,但仍顯得樸素,一如先生一生的言行與追求。香港每年都有紀念活動,浸會大學還將學校一座建築命名為“蔡元培堂”,並已第三次主辦“蔡元培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元培墓
  • 外文名:Cai Yuanpei tomb
  • 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 墓主人:蔡元培
  • 碑文:蔡孑民先生之墓
墓地簡介,墓主人,李敖拜祭,

墓地簡介

蔡元培墓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墓地。這是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墓園。由著名詞學家葉恭綽刻書“蔡孑民先生之墓”的小石碑,已在27年前重修換成了墨綠色大理石墓碑,但仍顯得樸素,一如先生一生的言行與追求。香港每年都有紀念活動,浸會大學還將學校一座建築命名為“蔡元培堂”,並已第三次主辦“蔡元培節”。
墓地墓地

墓主人

蔡元培(1868-1940)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號孑民。浙江紹興人。18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1892年為翰林院編修。維新變法失敗後,棄官南下,回家鄉興辦教育。1901年,到上海任南陽公學特班總教習。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任會長。1904年組織光復會,任會長。翌年加入同盟會,為上海分部主盟員。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因對袁世凱專制統治不滿而辭職,後留學德、法。1916年冬任北京大學校長,採取“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重要陣地。五四運動中,多方營救被捕學生。運動後辭職,赴歐考察。1926年回國後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大學院院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參與組織並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副主席。抗戰時期擁護國共合作。1940年3月病逝於香港
蔡元培逝世後,靈柩暫厝於香港東華義莊殯舍,同年安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墓右側立黑色大理石墓碑一通,上書“蔡孑民先生之墓。”
蔡元培蔡元培

李敖拜祭

2005年9月29日上午,晴空烈日之下,身穿黃色西裝,手拄拐杖的李敖,在鳳凰衛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的陪同下,到香港仔的華人永遠墳場拜謁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墓。
李敖在蔡元培墓前接受了媒體記者採訪。“他是北大校長,與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息息相關;他提倡思想言論自由,並開北大招收女生先河。”台灣著名文化人士李敖向記者解釋他拜祭蔡元培墓地的緣由。
他說:“蔡元培先生安葬在香港,本身就是一段故事,在蔡先生去世後不久,香港就被日本占領了。”
他對記者表示,多年前自己立下遺囑,遺體將捐給台大醫學院做實驗之用,百年後自己的墓地將無以尋覓。李敖的父親李鼎彝在北京大學就讀時,蔡元培是北京大學校長
李敖在蔡元培先生墓前獻上一大束潔白的百合花,沉默致敬後,李敖說,蔡元培是真正提倡思想自由的,並且是很技巧地提倡,用很聰明的方法達到這個效果。
李敖講了一個小故事: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時,發生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當時北大沒有女生,有人問什麼時候招女生,蔡元培回答說,“現在就可以”;人家問“為什麼”,蔡元培說,法律上沒有規定不可以招女生,所以北大就很自然地招了女生
往日平靜的墓地,因李敖和記者們的到來而熱鬧起來,李敖對記者講述完蔡墓的來龍去脈,感嘆說有這么一個有意義的墓在這裡,可惜大家忽略了。
9月末的香港天氣還相當熱,手拄拐杖的李敖,脫去西服,精神卻很矍鑠,在墳場逗留十幾分鐘,離去時,李敖引述海明威《戰地春夢》中的話說,我不怕死,可我不喜歡死。
李敖李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