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產劍

蔡侯產劍

戰國時期蔡國青銅兵器。通長52.2厘米,莖長8.7厘米,劍格寬5.1厘米。劍身中起脊,兩邊有刃,前有鋒,後有格,莖有首,有箍,柄上殘存絲繩纏繞痕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侯產劍
  • 通長:52.2厘米
  • 莖長:8.7厘米
  • 劍格寬:5.1厘米
簡介,背景資料,

簡介

箍、格均飾雲紋,嵌綠松石。一面臘上有錯金鳥篆體銘文兩行6字:“蔡侯產作畏劍”(畏同威同源)。1959年淮南市蔡家崗出土。菱形薄劍格鎏金,劍柄中空以黃金填塞,劍隔同樣為黃金質地,劍鐔(音xin,意指古代劍柄的頂端部分)即劍莖尾端原應鑲嵌有純金劍首圓盤,現已無存。劍身韌口殘損多處,但六字鳥蟲篆錯金銘文完好,鎏金劍格金光燦然;劍莖尾端嵌有一端金柱,應與原始的黃金劍首相連線。整劍雖殘尤美,令人稱道。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背景資料

蔡侯產即“蔡聲侯”。《史記.管蔡世家》云:“十九年,成侯卒,子聲侯產立。聲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蔡侯產,戰國早期人,公元前四七一年即位,在位十五年,死後諡號聲侯。蔡國是西周初諸侯國中分封較早的諸侯國之一,也是周王朝在東方的大國之一,大約與曹、陳、衛等國齊名,國力較強。蔡國對周王朝統治淮河流域起過重要作用。進入春秋以後,國力漸趨衰落,只能與周圍的強國採取聯合行動以自保。春秋中期,楚國勢力進入中原,蔡國首當其衝,畏服於楚。公元前531年,楚靈王在西申(今河南南陽)以重禮誘騙蔡靈公前往,將其殺害。楚軍圍蔡國都,將蔡世子為犧牲祭岡山,蔡國第一次滅亡。其後,楚靈王封弟弟棄疾為蔡公。公元前529年,棄疾即楚王位,是為楚平王,蔡人因助楚平王平定內亂有功被復國,楚平王讓蔡靈公之子姬廬為君,為了依附楚國,蔡平侯將國都遷到新蔡,(今河南新蔡)。此時的蔡國政治地位更加脆弱,常受大國支配。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楚時被扣,巨金賄賂令尹子常才獲釋,隨後附於晉。公元前506年,晉指使蔡滅沈,又不容於楚,蔡又改附於吳。當年,吳王閡閭同蔡、唐之師伐楚,大敗楚軍於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破郢都。楚乞援於秦,公元前505年,秦楚聯軍大敗吳,楚昭王得勝回國後先滅唐,又連續攻蔡,蔡為躲避楚的攻擊,於公元前493年遷都州來(今安徽省壽縣,時稱下蔡)。進入戰國,越滅吳,蔡失去吳國的依靠,終於在公元前447年被楚所滅。
蔡侯產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