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芨(學名:Piper longum)又名蓽拔,胡椒科胡椒屬攀援藤本,長達數米;枝有粗縱棱和溝槽,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毛很快脫落。葉紙質,有密細腺點,下部的卵圓形或幾為腎形,向上漸次為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12厘米,頂端驟然緊縮具短尖頭或上部的短漸尖至漸尖,基部闊心形,有鈍圓、相等的兩耳,或上部的為淺心形而兩耳重疊,且稍不等,兩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背面密而顯著; 葉脈7條,均自基出,最內1對粗壯,向上幾達葉片之頂,向下常沿葉柄平行下延;
產於雲南東南至西南部,廣西、廣東和福建有栽培。生子疏蔭雜木林中,海拔約580米。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蓽芨
- 拉丁學名:Piper longum L.
- 別稱:蓽拔、畢勃、蓽茇蓽菝、蓽撥、野畢菝、畢拔、雲南蓽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目:胡椒目
- 科:胡椒科
- 屬:胡椒屬
- 亞屬:胡椒亞屬
- 分布區域:產於雲南。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 組:離苞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數米;枝有粗縱棱和溝槽,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毛很快脫落。葉紙質,有密細腺點,下部的卵圓形或幾為腎形,向上漸次為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12厘米,頂端驟然緊縮具短尖頭或上部的短漸尖至漸尖,基部闊心形,有鈍圓、相等的兩耳,或上部的為淺心形而兩耳重疊,且稍不等,兩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背面密而顯著; 葉脈7條,均自基出,最內1對粗壯,向上幾達葉片之頂,向下常沿葉柄平行下延;葉柄長短不一,下部的長達9厘米,中部的長1-2厘米,頂端的有時近無柄而抱莖,均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為葉柄的1/3。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4-5厘米,直徑約3毫米;總花梗長2-3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有時基部略狹,直徑約1.5毫米,無毛,具短柄,盾狀;雄蕊2枚,花葯橢圓形,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厘米,直徑約4毫米,於果期延長;總花梗和花序軸與雄花序的無異,惟苞片略小,直徑0.9-1毫米;子房卵形,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柱頭3,卵形,頂端尖。漿果下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上部圓,頂端有臍狀凸起,無毛,直徑約2毫米。花期7-10月。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東南至西南部,廣西、廣東和福建有栽培。生子疏蔭雜木林中,海拔約580米。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果穗為鎮痛健胃要藥,味辛性熱,用於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及牙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