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尾孢褐斑病

蓮藕尾孢褐斑病

蓮藕尾孢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柄。葉片染病,初在葉片上產生綠褐色小點,以後擴展成紅褐色至暗褐色近圓形、不規則形至多角形病斑,外圍常具有黃色暈圈,斑面有時密生小黑點,病斑有時具同心輪紋,後期病斑常相互匯合成大的斑塊,致病部變褐乾枯或穿孔。葉柄染病,易斷折下垂。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灰褐色稀疏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蓮藕尾孢褐斑病
  • 報檢名稱蓮藕
  • 報檢類型病害
  • 病害類型真菌
基本信息,病害症狀,病原特徵,侵染循環,發病因素,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基本信息

檢測認定:蓮藕褐斑病
中文別名:蓮藕葉片尾孢褐斑病
病原中文名稱:尾孢霉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nymphaeacea Cke. Et Ell.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
主要寄主:蓮藕
地理分布:全國各地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種藕、病殘體、土壤
防治指標:病株率50%以上時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地位:該病為蓮藕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生較普遍,春、夏、秋季都可發病。一般病株30%~50%,輕度影響蓮藕生產。嚴重時發病率可達80%以上,顯著影響正常生產。

病害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柄。葉片染病,初在葉片上產生綠褐色小點,以後擴展成紅褐色至暗褐色近圓形、不規則形至多角形病斑,外圍常具有黃色暈圈,斑面有時密生小黑點,病斑有時具同心輪紋,後期病斑常相互匯合成大的斑塊,致病部變褐乾枯或穿孔。葉柄染病,易斷折下垂。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灰褐色稀疏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徵

Cercospora nymphaeacea Cke. Et Ell.稱尾孢霉,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數根叢生,不分枝,淡橄欖色,大小10~15×2.5~4µ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線形,無色至淡色,直或彎曲,隔膜多達10個以上,壁薄,基部臍痕明顯,大小為25~125×2~3.5µm。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溫度、濕度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和氣流傳播。高溫高濕尤其是暴風雨頻繁的年份和季節極易發病;適宜發病溫度20~30℃。

發病因素

連作地、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有機肥、且藕株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能差的田塊發病嚴重。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本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重病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
(2)從無病藕田選擇健株作種藕,杜絕病源。栽植種藕前,用浸種劑悶種藕24小時後栽植。
(3)在冬前清除藕田的蓮藕病殘體及四周雜草,藕田深耕翻耙,並撒施生石灰1500kg/hm 2
或藥劑滅菌。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蓮藕病殘體。
(5)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6)按蓮藕不同生育階段需要管好水層,做到深淺適宜,以水調溫調肥。
(7)對已發病的藕田病株殘體,要徹底清除,並集中燒毀或深埋。

化學防治

(1)浸種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施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噴霧加悶種,覆蓋塑膠薄膜密封24小時,晾乾後栽植。
(2)葉面噴霧:
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福星乳油50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異稻瘟淨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7~15天噴一次,連噴2~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