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古詩《蓮葉》)

蓮葉(古詩《蓮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葉》為唐代詩人鄭谷所作。首句直寫蓮葉色彩和形象,二句寫荷葉清香,令人賞心悅目。三句側面寫出人們對蓮葉的喜愛,末句寫出浣紗女嚮往美好生活,進一步表現蓮葉的內在品質的高尚。詩中不僅從側面寫了人們對蓮葉的喜愛,還婉轉表達出“浣紗人”內心微妙的情感變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蓮葉
  • 創作年代:晚唐時期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鄭谷
原文,譯文,賞析,作者簡介,出處,

原文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譯文

船兒前行,河水濺起,參差的綠荷在蕩漾,倚在船邊的欄桿旁,風一陣陣的吹來,搖動著一柄柄荷葉,送來縷縷清香。要多多感謝那些浣溪的女子,她們沒來採摘荷葉,這樣,在雨中荷葉還可以遮蓋戲水的鴛鴦。

賞析

鄭谷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這首小詩吟詠蓮葉,通篇不著一個“蓮”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蓮。詩中不僅描寫蓮葉的色彩、香味、形象,還特別寫了蓮葉在風中的動態美;船兒前行,河水濺起,參差的綠荷在蕩漾,倚在船邊的欄桿旁,風一陣陣吹來,搖動著一柄柄的荷葉,送來縷縷清香。詩中不僅從側面寫了人們對蓮葉的喜愛,還婉轉表達出“浣紗人”內心微妙的情感變化。

作者簡介

鄭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應進士試十六年,至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授官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公元八九七年)為都官郎中。這是他最後一任官職,詩家稱之為鄭都官。不久就告老歸隱而卒。估計他的文學、政治活動時期在唐懿宗成通至昭宗乾寧、光化年間,大約有三十年光景,他的第一詩集名《雲台編》三卷。是隨從昭宗避難華州,住在雲台道院時所編。歸隱之後,又編成《宜陽集》三卷。但改革後他的詩集已統稱《雲台編》。
鄭谷是晚唐一位重要詩人。在他的時代,是詩壇領袖。他和許棠任濤、張【蟲賓】、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是同時人,當時合稱“芳林十哲”,後世稱“鹹通十哲”,與“大曆十才子”先後輝映。溫憲是溫庭筠的兒子。
蓮葉
鄭谷詩早年受知李朋馬戴司空圖、薛能、李頻。作詩千餘首,《雲台編》所收僅三百首。《唐才子傳》稱其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這一評語,其實偏低了。“不俚”是作詩的起碼要求,“清婉明白”也止是初學作詩者的基本標準。一個著名詩人,必然已能超過這兩個標準。鄭谷詩致力於五、七言律詩,寫景敘情,善於貼切;屬對鍊句,亦極工致,但氣分風骨,終不及大曆諸家。
鄭谷7歲能,“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父史,開成中(公元838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當時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同院,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及冠,應進士舉,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谷奔西蜀。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官至都官郎中。天復三年(903)左右,歸隱宜春仰山書屋。卒於北岩別墅。死後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嶺。北宋時期,袁州太守祖無擇曾主持修繕其墓,如今已無跡可尋。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鄭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後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於雲陽道舍,編所作為雲台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

出處

全唐詩:卷675-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