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概況
2013年,該村農戶449戶,共鄉村人口2027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916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
勞動力1204人;該村以
苗族為主。 到2013年底,參加
合作醫療人員共有1495人,占總人口的48.23%,享受
低保55人。村民的
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
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0.00公里。該村建有
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
排水溝渠設施。
自然資源
全村有
耕地總面積1125.00畝(其中:田47 畝,地 1,138 畝),人均耕地0.57畝,主要種植
水稻、
包穀等作物;擁有
林地 17205.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22.50畝,人均
經濟林果地2.90畝,主要種植
香蕉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429戶通
自來水,有42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29戶占農戶總數的95.34 %;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
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0戶,其中擁有
行動電話農戶數 429戶(分別占總數的 48.19 %和40.41%)。
該村到鄉道路為
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全村共擁有
拖拉機 10輛,
機車 550輛。全村耕地有效
灌溉面積為4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5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 7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25戶居住磚混結構
住房;有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9.4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245.93萬元,占總收入的69%;畜牧業收入65.80萬元,占總收入的16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4頭);林業收入63.50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35.00萬元,占總收入的8.5%,農民人均純收入127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香蕉主要銷往省外。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6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85 %。該村另一特色產業是橡膠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27.00平方米,擁有
教師35人。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8人,其中小學生478人,中學生100人。
村務公開
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19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918.0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41人,少數民族黨員 41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11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苗族:"
花山節",農曆五月初五,為苗族傳統民眾娛樂節日,屆時舉行"
踩花山"等文娛、體育活動。
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其特點是自吹自跳,根據舞都情緒自然發揮,其形式有群舞獨舞。群舞由"蘆笙匠"帶領,隨著抑揚頓挫的曲調旋轉或跳躍,隊形或成圓圈或成橫豎排。獨舞動作比較自由,技巧性高,有各種跳躍、旋轉、下蹲、滾翻、下腰嘴咬
蘆笙、反吹蘆笙、蘆笙倒立等。
新農村建設
2013年以來,按照省委、
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8.5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