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道院

蓬萊道院

道教道院。在上海市華亭縣東。創建年代不詳,宋紹興年間(1131—1161),地生靈芝,純陽顯跡,故名。元至元年間(1264—1294),道士李德安復建,歲久傾圯;明洪武年間(1368—1398)重修,永樂年間(1403—1424),陸道弘任住持,時構兩祠,左供文昌像,右奉純陽呂祖像,後又建正殿、後殿各三間,安供真武大帝與太上老君塑像,正德十四年(1519),殿遭雷擊,嘉靖初年道士衛大博率徒重修,萬曆年間(1573—1619),俞汝為創建八仙祠;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道士戴儒珍募建梓潼閣,次年毀於颶風,后里人錢世美重建,不久里人張清源又建三霄殿,嘉慶十八年(1813),道士何丹山募建利濟後殿。屢經興修,頗具規模,影響甚大,是華亭道教一大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蓬萊道院
  • 屬於:上海市
  • 創建:年代不詳
  • 永樂年間(:陸道弘任住持
歷史記錄
袁家山。《袁家山》又稱小蓬萊,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逸德軒遺詩》稱“袁大司馬平泉舊墅”、《臨漪園文集》稱“袁大司馬養逸園”,《歸德府志·睢州池圖》稱“袁家山”。《睢州志·新城圖》中稱“袁家山”、“蓬萊道院”。《中國名勝詞典》、《中國名勝索引》、《河南省志》、《睢縣誌》等書俱以“袁家山”為名列條。
天啟二年,袁可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招募水師“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曾有戰船四千餘艘,將士五萬餘人。其間袁可立曾數次帶兵出海,以對付敵人。一次袁可立乘艦船出海指揮將士與後金軍作戰,戰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兵船險有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身於袁尚書面前,袁尚書急忙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歸朝後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尚書歸里後在睢州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所乘坐的船艦形制建呂祖廟以還原,以後世代香火不絕,明清兩代成為睢州遠近聞名的大道場。
袁可立歸里睢州(今睢縣)後,“築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餘里,不絕名花美石,集一時之勝。”袁家山建於袁可立尚書府第以南之一汪碧水中,略仿山東蓬萊閣體制。山上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山下水波浩淼,楊柳依依,數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到康熙年間,這裡成了文人學士賞月賦詩的場所,湯斌、彭定球、方以智、田蘭芳、王銓縉、鄭廉、湯準、孫昉、袁賦諶、袁炯等都是這裡的常客,曾有詩集曰《蓬萊紀勝》。清道光二十九年,睢州知州范陽洵曾大修袁家山,事成,州中名士各撰聯題額,有詩賦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鳴劍兮鶴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蒼生兮億萬年斯年。”袁家山建築古樸典雅,已經歷三百五十年以上,雖歷遭地震水火,數劫不毀,為考證睢州古城史提供了原始參照點。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氏(袁可立)陸園》:“掌夏又嘗招潛江余瞿士、田簣山(田蘭芳)蓬萊道院(袁家山)待月,瞿士用工部韻作詩,客盡屬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