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集鄉位於德令哈市市境東部,屬於青海省,距市府駐地25千米。人口0.1萬。以蒙古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6%。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汗哈達、貢艾里溝、浩特察汗、伊克拉、烏察汗、陶斯圖6個村(牧)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蓄集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海省德令哈市
- 電話區號:0977
- 面積:0.2萬平方千米
- 人口:0.1萬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車牌代碼:青H
地理位置,氣候,行政區域,鄉村人口,歷史沿革,工作職責,黨政機構,鄉屬事業單位,交通能源,榮譽,經濟社會發展,畜牧業特色經濟,哈拉湖,黨組織建設,村級組織建設,2009年項目工作,
地理位置
蓄集鄉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東經97°55′北緯37°20′, 平均海拔3100米,最高海拔5800米;地勢呈北高南低,東西開闊式峽谷地帶,屬高山大陸型天然牧場。
氣候
高山寒漠氣候區,晝夜溫差大,最高氣溫33.4度,最低氣溫-29度,年平均氣溫3.4度;日照時間長,日照百分率72.2%,氣候乾旱少雨雪,風沙大,年降水量186毫米。
行政區域
東北與天峻縣為鄰,南接烏蘭縣,北界甘肅省肅北縣,西臨柯魯克鎮;鄉政府所在地距德令哈市以東39公里;全鄉總面積0.75萬平方公里,草場面積604.75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35.66萬畝。
鄉村人口
全鄉有6個行政村(烏察汗村、伊克拉村、陶斯圖村、浩特茶漢村、茶漢哈達村、貢艾里溝村)15個牧業社,畜牧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協會)23個、218人;全鄉總戶479戶、總人口2110人,其中牧業人口1990人,流動人口70戶、120人。土地草場總面積604.75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35.66萬畝。
歷史沿革
蓄集鄉成立於1958年10月(烏蘭縣蓄集公社),1963年併入烏蘭縣郭里木公社,1972年從郭里木公社分為蓄集公社,1984年因管轄機構變化,更名為德令哈市蓄集鄉。2006年4月因機構改革,將原宗務隆鄉的三個牧業村合併入蓄集鄉。蓄集鄉如今是德令哈市唯一的純牧業鄉,也是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鄉。
工作職責
黨政機構
蓄集鄉是德令哈市直轄的黨政行政科級單位。鄉黨委書記1人(兼人大)、副書記2人(兼紀委),鄉政府鄉長1人(兼副書記)、副鄉長2人;設有黨政辦公室、綜合服務中心、共青婦、武裝綜治、牧業經濟、民政計生等科室。
職責:1)黨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員管理、幹部組織、廉政建設;人大工作,鄉村選舉、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落實等;2)政府:落實黨在農村牧區的各項方針政策,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機關幹部公務員人事管理、考核;領導和指導基層村委會及社區開展工作等;
鄉屬事業單位
共6個(獸醫站、衛生院、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派出所、水管站、社區居委會)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33人,其中公務員10人。鄉衛生院:現有人員5人,醫師4名,護士1名,村衛生室6個,其中流動村衛生室3個。
交通能源
蓄集鄉位於德令哈市東北部,青藏鐵路、國道315線穿鄉而過,德都公路、109國道在境內相連,蘭西拉光纜、“330”變電線路、澀寧蘭天然氣管道橫貫全境,村級道路橋樑通村到戶,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通訊、能源網路。
榮譽
2004年浩特茶漢村榮獲全國先進基層團支部;
2003年蓄集鄉團委榮獲省級“五四”紅旗團委;
2002年伊克拉村牧民才層瑪同志榮獲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和2004、2005年分別榮獲省級、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07年全省“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
2009年全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鄉;
2007年全州平安鄉鎮;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達標單位;
2005年全州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8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考核優秀黨委等榮耀稱號。
經濟社會發展
蓄集鄉鄉加快畜牧業產業化步伐,堅持走設施畜牧業發展之路,草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牧民定居區實現了水、電、通訊、有線(或衛星)電視、道路等配套建設。全鄉畜牧業生產總值2547.35萬元,其中畜牧業產值2484.3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1.95萬元;人均收入6890.99元;各類牲畜存欄104212頭(只),其中綿羊62365隻、山羊36570隻、牛3495頭、馬1463匹、駱駝319峰;各類適齡母畜比例55.4 %,牲畜總增率43.98%,出欄率41.8 %,商品率36.06%;畜產品產量1090.85 噸,其中:肉類835.89噸,羊毛99噸,羊絨10673公斤;各類奶製品80噸。青草飼料98噸。
落實的項目:貢艾里溝引水澆灌工程;全市首個遊牧民定居工程;省級投資大型併網太陽能光付電站工程,投資4.3億元,建成後併入國家電網;為“中國鹼都”青海鹼業提供原料礦山開採及資源道路工程;在我鄉旺尕秀地區建成30萬噸熔融生鐵建設項目,建設期2年,投資25643萬元,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74億元。以上項目建設總投資將達數10億元。
畜牧業特色經濟
全鄉境內旅遊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野生動物天堂之稱的伊克拉高原牧場有著美麗的哈拉湖濕地,烏茶汗村境內常青柏樹、雪蓮花和柏樹山風景區,巴音河、白水河流域自然景色,牧民創辦旅遊景點,以民族特色迎八方遊客;浩特茶漢村境內有紫堇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鉛鋅礦等。
全鄉境內礦藏資源豐富:陶斯圖村石灰石礦山探明儲量在7億噸,為“中國鹼都”青海鹼業提供原料,茶漢哈達村有色金屬礦藏、吐蕃古墓遺址等。伊克拉氂牛、柴達木雙峰駱駝(合作社)、浩特茶漢村青細毛羊和羔羊育肥、茶漢哈達村種公羊合作社、烏茶汗村草原雞養殖、貢艾里溝村畜產品銷售合作社等畜牧業特色經濟在全鄉畜牧業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推動全鄉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哈拉湖
哈拉湖又稱黑海,湖泊面積59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屬鹹水湖,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面積607平方公里,湖面海撥4077米,湖區最深處65米。 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內陸流域一個大型鹹水湖。該湖由發源於高峰達5,600米的周圍山區的許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發源於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補給為主。 整個祁連山高山區除在谷地少量有水草的地方,可供夏季遊牧短暫利用外,其餘地域目前尚不能為人類所利用。哈拉湖就是祁連山腹地水草豐美的一塊地方。哈拉湖流域面積近4800平方公里,四周多雪山冰川,冰川面積89平方公里,冰川儲量約5 0億立方米,年冰川融水0.65億立方米,年降水量200餘毫米,流域內河流短小且多為時令河。主要河流有16條,其中最大河流為奧古土爾烏蘭郭勒河。
哈拉湖區濕地有高等植物400餘種,有無脊椎動物500餘種,脊椎動物339種,其中魚類53種(特別是大種群湟魚),兩棲類6種,爬行類8種,鳥類242種,獸類30種。鳥類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類7種,國家二級保護類35種,省級重點保護類50種。湖區多沼澤濕地,四周多雪山冰川,冰川面積89平方公里,冰川儲量約50億立方米,流域內河流短小且多為時令河,主要河流有16條,其中最大河流為巴音郭勒河。哈拉湖北側海撥5826米的團結峰是祁連山脈的主峰。湖區主要是濕地鳥類雁鴨類、鷗類的重要繁殖地,湖區也是野氂牛、野驢、雪豹、鬃熊、狼、麝、岩羊、白唇鹿、盤羊、雪雞等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
哈拉湖濕地被認為是我國北方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濕地生態系統,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於一體。
黨組織建設
蓄集鄉黨委現有牧區基層黨支部6個;鄉機關支部1個、社區老齡黨員支部1個(黨員22人,支部成員4名),基層黨支部共8個,支部成員21名。全鄉現有黨員195名,其中機關黨員24名,牧區黨員171名,男黨員130名,女黨員65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黨員31名,國中以下文化程度黨員164名,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為43歲。各支部在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8名,在黨員致富能手中培養了18名村級後備幹部。
村級組織建設
2006年通過第七屆村級換屆選舉,組成新的村班子。各村“兩委”班子:成員26人都是蒙古族,其中:連選連任11人、黨員16人、共青團員4人、大學生村官7人;各村黨支部:書記6人,其中:大學生村官選為村支部書記1人,連續連任3人,“一肩挑”2人,支部委員12人(大學生村官2人);各村村委會:主任6人,其中:女性1人;村委會成員12人(大學生村官5人)婦委主任6人。
2009年項目工作
1、鄉村道路和橋樑工程:
環鄉油路4.6公里、完成投資201.97萬元,村級硬化路6.8公里、68萬元,天文台—烏茶汗—伊克拉通村砂路投資460.6萬元,其中天文台巴音河大橋投資300萬元,這條通村砂路將與伊克拉砂路相連,總歷程將達到129公里,為牧民帶來更快捷方便的通行。全鄉建設通村砂路200餘公里、建成橋樑7座,總投資達900餘萬元,項目投資和里程為歷年之最。
2、基層政權基礎建設項目:
蓄集鄉事業單位綜合辦公樓和黨政業務辦公樓及供暖設施、鄉五級汽車站、蓄集東三村兩委辦公室及黨員活動室、鄉衛生院改擴建、烏茶汗、陶斯圖村村兩委辦公室及西三村醫療辦公室等一批基層政權建設項目已建成並交付,以上項目總投資1460多萬元,促進了城鄉一體化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向文化、衛生事業,科技、教育等,推動牧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為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政策環境。
3、水利設施項目:
貢艾里溝河水引管子節水澆灌工程完成投資160多萬元,全鄉受益戶達到86戶,5000畝草場,4萬多頭只牲畜,使人畜飲水和草場澆灌問題得到緩解。
4、牧區電網工程項目:
由德令哈市電力公司實施的牧區電網工程,完成投資480萬元。為70多戶牧民草庫倫內拉通照明電和動力電,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