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
耕地總面積3861畝(其中:水田598畝,旱地3263畝),人均
耕地2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擁有
林地23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8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0畝,草地1800畝;荒山、荒地29600畝,其他面積910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全村有347通自來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7.4;擁有電視機農戶149,占農戶總數的35.5%;有電話農戶數9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分別占總數的23%,7.9%
該村到勐捧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98畝,有效灌溉率為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9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到2007年底,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10戶,共有
鄉村人口1930人,其中男性1061人,女性869人。其中
農業人口1930人,勞動力1149人。該村以
漢族、
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73人,彝族983人,
滿族174人。該村無衛生所,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勐捧鎮衛生院,該村距離勐捧鎮衛生院25公里。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7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2人,距離鎮中學25公里,
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5人,其中小學生142人,中學生23人。在1976年至1978年,該村曾開辦過附設國中,由於年代久遠,遺址已無法尋找。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
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2人,
少數民族黨員35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4人。村委會由
村支書、
村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該村建有
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
農業承包契約3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92.76畝,一事一議籌勞3000個(勞均3個),有
固定資產43.45萬元。
農村經濟
2007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65.34萬元中:種植業收入101.31萬元,占總收入的38.2%;牧業收入94.94萬元,占總收入的35.8%(其中出欄肉豬733頭,肉牛22頭,肉羊254頭),
林業收入32.37萬元,占總收入的12.2;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收入22.31萬元,占總收入的8.4%;工資性收入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0萬元,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4.4%),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鎮康縣營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