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英國近代詩歌)

蒼蠅(英國近代詩歌)

《蒼蠅》是布萊克《經驗之歌》中又一首頗有影響的抒情詩。這首詩以蒼蠅作象徵物,表現詩人對那些思想貧乏、過著寄生生活的人的輕蔑和嘲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蠅
  • 類型:詩歌
  • 地區:英國
  • 作者:布萊克(William Blake)
詩歌原文,詩歌鑑賞,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小蒼蠅,
你夏天的遊戲,
給我的手無心地抹去。
我豈不像你,
是一隻蒼蠅?
你豈不像我,
是一個人?
因為我跳舞,
又飲又唱,
直到一隻盲手抹掉我的翅膀。
如果思想是生命,
呼吸和力量,
思想的缺乏,
便等於死亡;
那么我就是一隻快活的蒼蠅,
無論是死,
無論是生。

詩歌鑑賞

全詩共五個詩節。第一節寫小蒼蠅在夏天裡胡亂地飛,而小蒼蠅對於“我”,只是個無足輕重的東西,“我”的手無意中就可以將它抹去。第二節由“我”無心地抹去蒼蠅,聯想到自己也像一隻蒼蠅,從而又想到蒼蠅也像某一種人。四行詩用了兩個“豈”字,將“我”的下意識活動逼真地傳達了出來。第三節第三節解釋了“我”為什麼像蒼蠅的原因。因為“我”像蒼蠅一樣“跳舞”,“又飲又唱”,“直到一隻盲手抹掉我的翅膀。‘盲手”,可理解為不經意的舉動。第四節是詩歌的中心,是詩人的結論。意思是說,蒼蠅沒有思想,所以容易抹去,人如果也沒有思想,和蒼蠅無異,雖生猶死。第五節,由於“我”不會思想,所以“我”就是一隻快活的蒼蠅,得過且過,管它是死,還是生。
通讀全詩,不難體會到詩人對那些像蒼蠅一樣沒有理想,沒有生命活力的寄生蟲似的人們給予揭露和諷刺。詩歌中的“我”,並非詩人自己,他象徵那些無理想、無感情、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的庸人。詩人對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不贊同的。
布萊克的詩歌,不受18世紀古典主義詩律的束縛,它以清新的歌謠體和奔放的無韻體抒寫理想和生活,詩歌富於想像和熱情,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聲。

作者簡介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英國詩人畫家雕刻家。他的藝術和文學作品更強調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現實。在布萊克的想像中,泥土和空氣中充滿了永恆鬥爭的精神力量,“飛翔的眾位天使,暗中潛伏的魔鬼”。在他兒童時期,他就說自己看到神從窗外向里張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布萊克逐漸形成了神秘的哲學觀,在自己的詩作中精心創造一種神話,用以闡釋和體現這種哲學理念。他後期的很多詩作晦澀難懂,經常有一本書的長度。不過,有些詩作,如《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1789年)和《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年)中收錄的,就情感洋溢,幾乎有著孩童般的質樸和純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