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蒲溪村

蒼蒲溪村

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棕坪鄉蒼蒲溪村位於棕坪鄉東北面,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東接照山村,南臨勝利村,西靠芙蓉江,北與舊城鎮相連,海拔700-800米,該村轄10個村民組。

蒼蒲溪村位於棕坪鄉的東北方向,東鄰魚塘,西鄰冉村灣,南接桶井垻,北鄰白灘、瓦子坪、萬家塘。東南方向宋家灣、六窩、窯子坡。村主產大米,土豆,高粱,烤菸。蒼蒲溪村轄場跟前、寨子、桐止園、宋家灣、朱家灣、六窩、窯子坡、白灘、萬家塘、冉村灣、桶井垻組。蒼蒲溪村村委坐落場跟前組。

2017年11月,蒼蒲溪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蒼蒲溪村
  • 行政區類別:遵義市
  • 所屬地區:中國貴州省
  • 下轄地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正安縣、務川縣
  • 地理位置:棕坪鄉西北面
  • 面積:18350畝
  • 著名景點:芙蓉江
  • 海拔:700-800米
簡介,建制沿革,領導班子,公開三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公開內容,

簡介

467戶,總人數2058人.總面積18350畝,耕地3350畝,林地11180畝,森林覆蓋率達61%,榮獲全國"千佳綠樹村'稱號。
蒼蒲溪村蒼蒲溪村
人口總數:2058人
農業人口:1458人
非農業人口:110人
行政區面積:12.2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3350.0畝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漢族等
發展口號:要致富,先修路
所轄村:蒼蒲溪組,白灘組.冉村灣組
生產總值:13.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烤菸,高粱,水稻,玉米等
名特產品:花椒
辦公所在地:蒼蒲溪村委辦公室
自然條件:山清水秀
資源:林樹木豐富

建制沿革

菖蒲溪地域,秦朝屬巴郡
東漢建安六年(201),為巴東涪陵縣所轄。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蜀漢屬涪陵郡涪陵縣;晉永嘉後,涪陵郡“地沒蠻夷”;至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土著首領田思鶴“以地內附”,置奉州;建德三年(574),改奉州為黔州
隋朝,大業十年(614)置信安縣,隸明陽郡
唐代,武德二年(619)改信安縣為信寧縣,隸義州;武德五年(622)更義州為智州;貞觀四年(630),信寧治所移往東北七里(今武隆縣江口鎮);貞觀十一年(637)信寧縣改隸黔州;貞觀十六年(642)置珍州;天寶元年(742)改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復為珍州;元和三年(808)廢珍州以縣屬溱州。
宋朝,乾德三年(965)土著首領田景遷“以地內附”,賜名珍州;開寶元年(968)改珍州為高州,後改名西高州;大觀二年(1108)復為珍州;宣和三年(1121)領樂源、綏陽二縣及遵義 。今菖蒲溪地域屬樂源縣,於鹹淳末與珍州隨隸播州。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置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仍隸播州,菖蒲溪隸屬珍州司;順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為真州,菖蒲溪地域隸屬真州。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改真州為真州長官司,隸播州宣慰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以真州長官司地置真安州,屬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布政使司,轄今正安、道真兩縣地,編4里38甲,菖蒲溪地域屬真安州思里七甲。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為正安州;雍正六年(1728),隨遵義府改隸貴州,菖蒲溪地域隸真安州思里七甲。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安州改四里為東、西、南、北、中5區。民國2年(1913年)改為9個區。9年,正安縣改9區為13區。民國3年(1914年),改正安州為正安縣,轄今道真地;民國19年(1930年)9月,今道真地為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東二和東一區的一部,菖蒲溪屬寧壩鄉隸屬第七區(8鄉)。
民國30年(1941年)7月,析正安縣東北地置道真縣,以紀念漢代學者尹珍(字道真),治所土溪場(今玉溪鎮),菖蒲溪屬道真縣第一區,區公所駐舊城。
民國31年(1942年)9月,實施新縣制,廢區、聯保建制,改為1鎮、11鄉,保甲調整為131甲,1373甲。大坪鄉轄11保。
民國33年(1944年),整編里甲。並由桃源、大坪、涴溪三線析置永成鄉。9月,經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批准,次年3月劃撥完成。大坪鄉公所駐大坪場,轄8保78甲,菖蒲溪屬大坪鄉。
1949年12月,道真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貴州省遵義專區,春雷大隊村隸屬大坪鄉。
1950年9月,道真縣劃分七個區,大坪鄉屬第三人民政府,政府駐韓家溝,後移駐亭子壩,轄永成鄉,大坪鄉。11月至12月,廢保甲制度,建立村政權,改原來的保為村,甲為行政組。菖蒲溪屬大坪鄉。
1953年元月至二月,廢原鄉鎮建制,新建1鎮76鄉。菖蒲溪隸大坪鄉,仍然屬第三區。
1955年5月,根據貴州人員委員會《關於區公所以地名的通知》,將第一區更名玉溪區,第二區更名隆興區,第三區更名舊城區,第四區更名忠信區,第五區更名洛龍區,第六區更名三橋區,第七區更名大磏區。菖蒲溪隸大坪鄉仍屬第三區。
1956年根據鄉中央和省關於調整行政區劃“鄉宜大不宜小”,將原1鎮75鄉合併為1鎮48鄉。大坪鄉隸舊城區,舊城區轄永成、舊城、長壩、官壩、槐坪、大坪、石橋等7鄉。
1958年12月,撤縣併入正安縣;1959年4月6日《正安人民公社基本情況調查表》記載,正安有15個人民公社,139個管理區。今道真境有7個公社51個管理區:玉溪公社、忠信公社各9個區;隆興公社、舊城公社、三橋公社、大磏公社各7個管理區;洛龍公社5個管理區。菖蒲溪隸大坪管理區屬舊城公社。
1961年8月,復置道真縣,設7區24公社,下轄285個生產大隊,2065個生產隊。因為村子叫菖蒲溪,改春雷大隊委菖蒲溪大隊隸屬大坪鄉。舊城區轄永成、舊城、大坪三公社。菖蒲溪屬大坪公社。
1963年3月,調整行政區劃,將24公社調整為1鎮43公社。舊城區轄舊城、永成、槐坪、長壩、大坪、石橋6公社。菖蒲溪屬大坪公社。
1982年縣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農村大隊以上行政區劃名稱和城鎮街道名稱命名、更名通告》,大坪公社更名棕坪公社。
1984年7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實行黨政分開建設鄉鎮府的通知》,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生產隊為組。棕坪公社更名為棕坪鄉,菖蒲溪大隊改名菖蒲溪村,菖蒲溪生產隊改名菖蒲溪組。
1987年11月,撤縣成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菖蒲溪村屬棕坪鄉。

領導班子

村總支書記:耿永紅
村民委員會主任:宋洪軍
成員:劉顯輝(村民委員會副主任)
朱流勇(村民委員會副主任)
朱方凱(計生專乾)
宋緒建(村委會幹部)
汪軍霞(村委會幹部)
鄧平波(村委會幹部)

公開三務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為依據,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強化對農村基層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切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維護民眾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基本原則


一是依法依紀公開原則,公開的內容必須在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政策規定允許的範圍內予以公開。
二是全面真實原則,公開必須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內容要全面、真實、可靠,準確無誤。
三是注重實效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民眾聯繫最密切、最直接,民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為重點,增強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規範操作原則,要嚴格按程式規範操作,確保公開質量。
五是及時便民原則,公開的事項必須簡明清楚,方便民眾辦事,便於民眾知情,利於民眾監督。

公開內容


● 黨務公開的內容:凡是黨內的重要事項和黨員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應向黨員公開。在不涉密的情況下,向社會公開,接受民眾監督。主要包括:組織設定和黨員分布、總支成員分工、年度計畫、黨員發展、“雙培養”對象、民主評議黨員、民主生活會、發展黨員標準及程式、黨費收繳、困難黨員的幫扶,以及黨組織認為需要公開的其他內容。
● 村務公開內容:“一事一議”事項、糧食直接補貼、村財務和債權債務、徵用土地各項補償費分配和使用、國家計畫生育政策的執行、優撫和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審批、集體土地和集體經濟項目承包經營、村民委員會工作目標、重大決策等情況,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關心和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 點題公開內容:按照民眾“關注什麼就公開什麼”、“想知道什麼就公開什麼”的要求,以“五題”為主要內容(即民眾出題、代表點題、兩委議題、班子解題、村民評題)。
公開形式和程式
●黨務公開形式和程式:以設立固定公開欄和製作黨務公開清單為主要形式。公開程式:事前徵求意見→提出公開事項→審查公開內容→公開結果→及時辦理回復→立卷歸檔。
●村務公開形式和程式:以會議、公示欄和網上公開為主要形式。公開程式:提出公開具體方案→審議通過公開方案→及時公布→收集民眾意見→進一步補充完善→歸檔備查。
●點題公開形式和程式:以公示欄公開和回復為主要形式。公開程式:民眾或代表點題→村支兩委審題→組織答題→村民評題→立卷歸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