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縣誌》,清陶淑禮纂修,陶其性續纂。分二十七門,約3萬字。
基本介紹
- 書名:蒼溪縣誌
- 別名:康熙蒼溪縣誌
- 作者:陶淑禮、陶其性
- 創作年代:清代
《蒼溪縣誌》,清陶淑禮纂修,陶其性續纂。分二十七門,約3萬字。
《蒼溪縣誌》,清陶淑禮纂修,陶其性續纂。分二十七門,約3萬字。編修過程 康熙二十九年(1690),江西安福舉人伍聲拔來官斯土,遍尋邑乘而不可得,因舊未見纂修也。陶淑禮以縣無專乘,史事無稽,諸多不便,遂親自採集資料,校正...
《蒼溪縣誌》是民國17年[1928年]潼川新民印刷公司出版的圖書,熊道琛、鐘俊等修,李靈椿等纂。 [1] 中文名 蒼溪縣誌 作者 熊道琛 鐘俊 出版時間 民國17年[1928] 出版社 潼川新民印刷公司 ...
清康熙《蒼溪縣誌》載:“一山亭亭獨聳,大江左繞,開棧道以通四門,其在西南者曰‘長庚’,曰‘阜財’,其在東北者曰‘啟明’、曰‘鎖鑰’,皆巍峨萬狀,攀援不能達。”嘉慶《四川通志》載:“城固石岩為之,中通四門,周十里...
現收藏於蒼溪檔案館的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丁映奎的《蒼溪縣誌》“藝文篇”里有這樣的記載:蒼溪燈戲“演出非常活躍”,“上元,放花燈,演燈戲,在郡邑城廓間築台競演,晝夜不分。” 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1820年]編修...
東晉道教家、醫藥學家、煉丹家葛洪曾到蒼溪雲台山研習道書,《華陽國志》、《保寧府志》、《蒼溪縣誌》等歷史資料中對此都有明確的記載,史書中說歷史上一直有葛洪的讀書之所——書岩和稚川像存在。東晉張道陵,唐宋之問、馬戴、顧愷之...
川明參為蒼溪地道中藥材,栽培歷史悠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蒼溪縣誌》即有土產川明參的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開始人工栽培,已有200餘年,經世代栽培、繁殖,性狀優良、穩定,其產量、品質性狀隨著科學化的種植不斷提高,...
”等描述,可證蒼溪雪梨的藥用價值及栽培歷史之悠久。清光緒29年(1903年),蒼溪縣令姜秉善將施家梨奉為貢品,蒼溪貢梨聲名大噪,備受推崇。民國《蒼溪縣誌》載:“蒼溪梨近圓錐形,大者達斤余,果肉細密,白如雪,潔似玉,果汁豐富...
廟埡鄉位於蒼溪縣治地西北 11 公里處。駐地今廟子埡。因有明代古剎,故名。清宣統二年起先後為城區、一區所轄,民國 26 年起城廂鄉、城廂鎮轄。解放初分屬回水、鎮水、東青鄉,1952 年後屬望水鄉。1961 年成立廟埡人民公社。1984...
回水鄉位於蒼溪縣治地北 8 公里處的嘉陵江東岸。駐地今回水場,唐代稱蓼溪。二百年前興場稱槐樹壩 (場在今紅旗橋東李家岩)。後因嘉陵江水過此迴旋,改稱回水壩,故名。1934 年 10 月紅四方面軍在回水場建立鄉蘇維埃。1935 年 ...
元壩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地區,位於蒼溪縣東南部,介於北緯31°47′~31°53′,東經105°59′~106°07′之間,東鄰歧坪鎮和閬中市方山鄉,西接白鶴鄉和陵江鎮,南連雲峰鎮、中土鎮,北界石門...
清康熙《蒼溪縣誌》所載“河東大路,宋雍肅公允文治蜀,遇緊急軍情晝舉火,夜燃燈以相通”,所述本名煙峰,後因該地有高聳雲霄的紫陽山峰而得名。榮譽稱號 雲峰鎮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富民計畫示範鎮、文明新村示範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改稱為“蒼溪縣歧(坪)白(廟)鄉中心學校”;同年十月,改為“蒼溪縣第二區歧白鄉中心學校”。1950年後,定校名為蒼溪縣歧坪國小、蒼溪縣歧坪鎮中心國小校。— 整理自《蒼溪縣誌》、《廣元市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