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縣誌(清康熙二十九年陶淑禮纂修的圖書)

蒼溪縣誌(清康熙二十九年陶淑禮纂修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蒼溪縣誌》,清陶淑禮纂修,陶其性續纂。分二十七門,約3萬字。

基本介紹

  • 書名:蒼溪縣誌
  • 別名:康熙蒼溪縣誌
  • 作者:陶淑禮、陶其性
  • 創作年代:清代
編修過程,主要內容,後世收藏,作者介紹,

編修過程

康熙二十九年(1690),江西安福舉人伍聲拔來官斯土,遍尋邑乘而不可得,因舊未見纂修也。陶淑禮以縣無專乘,史事無稽,諸多不便,遂親自採集資料,校正編次,未竟之功,其子陶其性、陶其念踵事而成之。陶淑禮《序》言纂修原委、經過曰:“國有史、縣有志,所有載往績而昭將來也。……蒼溪山明水秀,人傑地靈,且唇齒巴劍,咽喉秦蜀,歷代盛衰,恆先當之。志,誠不可缺矣!舊本爐於烽火,一切前言往行,久廢而不講,即有一二老成談說先朝典故,未免笑以為迂,愚竊有懼焉,懼夫縣誌淹沒,而一方之休聲不復丕播也。於是不揣庸鄙,謬欲搦管。乃詢之老人,求之斷簡,拂剩壁之塵,洗殘碑之垢;辟蓬蒿面尋荒塋野墓,剪荊棘而訪廢寺頹庵;搜崖剔壑,拭磐摹鐘,隨見而錄之,以藏於笑。然止丘壑之觀也,及司鐸懷陽得蜀志而讀之,夫所謂蜀志者,亦屬新修,非復古本,掛漏雖多,典型猶在,遂裒而集之。五歷寒署,七易稿篇,編為三十類,有難以數語了者,別為文以紀之。”

主要內容

此志分二十七門,約3萬字。未專列藝文門,但收載之詩文辭賦頗多,共達萬餘字,除唐宋詩文外,多為陶淑禮所著,有三十餘篇(首),其中《大獲城記》、《拓溪記》、《杜里壩記》等文有一定史料價值。其他門類僅職官、人物記述略詳,其餘大多簡略。如氣候、建置、形勢、水利、土產等均僅有數十字或百餘字。另外,書未及刊印,僅存抄本,而且抄寫質量較差。迄今僅見北京圖書館藏一部乾隆抄本(內閣大庫書),記事補至乾隆十年(1745),或為當時所錄,因為其後乾隆四十八年(1783)丁映奎再修縣誌時,便曾經得到一部康熙舊志的抄本,疑即此志。

後世收藏

今存乾隆抄本(記事補至乾隆十年),僅見國家圖書館收藏一部。

作者介紹

陶淑禮,字公衡,號樂齋,蒼溪縣人,康熙二十三年(1648)歲貢生,官四川忠州學正。
陶其性,陶淑禮長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歲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