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蒲州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
- 政府駐地:浙江青田
- 人口:798人
經濟狀況,公共事業,產業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經濟狀況
蒲州村主要經濟來源種植水果,蔬菜,出售禽畜,水產等。200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是5.6萬元,,主要經濟來源資源經濟,這些收入主要用於公共設施建設, 村幹部報酬補貼等方面,2008年支出總計約4.2萬元 ,其中公共設施建設占了絕大部分。2008年蒲州村又實施了村莊整治工程,經濟收入更是入不敷出。作為西部山區,全村村民幾乎都在貧困線邊緣,低保18人 ,五保3戶,2008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農戶有96戶,196人,接近全村的50%。
公共事業
雖然村公路已經實現硬化,但是竹灣,麻灣,紅花灣三條環城路,原先的人行路已經老化,造成居民外出很不方便,同時又有安全隱患。目前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約80%,有線電話入戶率達到約70%,但是其它設施還不健全。今年已啟動建設飲用水工程建設,以解決村民飲用水不安全問題。公共廁所,污水處理現已落入建設,但沒有其它老人活動健身器,村民衛生保健情況堪憂。
產業發展
現有產業發展情況 蒲州村共有耕地面積542畝,林地面積8950畝。其中水田面積316畝,旱地面積226畝。村裡有茄子基地30餘畝,但是種植技術落後,無法形成產業優勢,更談不上經濟效益。今年開始,重點發展稻田養魚基地,全村今年新建稻田養魚基地100畝以上。其它產業的以禽畜為主,很多村民在農閒時從事豬雞鴨鵝等養殖,其中養豬大戶,有母豬63餘頭,公豬2頭,肉豬100餘頭,呈現出以養豬為拳頭,土雞為特色,畜禽並舉、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02.88畝(其中:田1701.28畝,地301.6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722.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73.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8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3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316畝;荒山荒地73.82畝,其他面積500畝。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5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9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6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5.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5.52萬元,占總收入的67.87%;畜牧業收入17.57萬元,占總收入的2.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97頭,肉牛12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8.27萬元,占總收入的2.55%;第二、三產業收入194萬元,占總收入的27.12%;工資性收入100.51萬元,占總收入的14.05%。農民人均純收入14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外出勞務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6.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7人(占勞動力的41.24 %),在省內務工225人,到省外務工46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709戶,鄉村人口2864人,其中男性1401人,女性1463人。其中農業人口2768人,勞動力 1666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白族等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42人, 彝族97人,白族8人,其他民族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4人,參合率85.4%;享受低保5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8戶,占農戶總數的30.75%。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9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距離中學0.5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7人,其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1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