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團

蒲團

蒲團是指以蒲草編織而成的圓形、扁平的座墊。又稱圓座。乃修行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團
  • 外文名:futon
  • 原料蒲草、玉米棒子皮
  • 製作手法:編織
  • 別稱:圓座、蒲墩
基本含義,網路用語,使用方法,製作材料,製作過程,準備,編制,

基本含義

蒲團後來有以綾錦包成者。種類頗多,厚者稱厚圓座,菅草編成者稱菅圓座,又有中央開洞而呈環狀者。〔禪林象器箋器物門〕
蒲團蒲團
在沒有蒲的地方,也有用稻草編的,名字也叫蒲團。如圖。
蒲團
在北方,也有用玉米棒子皮來編制的,除了蒲團的稱呼外,又稱蒲墩。

網路用語

意即跟帖的第三個人,第一位搶到沙發,第二位搶到板凳,第三個搶到蒲團。

使用方法

常用的使用方法是,將蒲團放在方型的拜壂上,使用者的臀部則坐在蒲團之上。

製作材料

編蒲團的材料就是曬乾的稻禾和筍殼。這兩種東西,在農家再普通不過了。稻禾自不必說,每年金秋稻子收割後,農家的稻禾就堆成山,這么多的稻禾,農家人自有他的用處,可當柴火,可當牛飼料,可編草鞋、草繩、蒲團,還可當雞、鴨、貓、狗、豬、牛的欄墊,可謂是物盡其用,稻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筍殼,每年春筍瘋長串高時,那些筍殼就會自行脫落,剛脫落的筍殼像片片瓦片一樣,有仰著的,也有扣著的,但等太陽一曬,就全都萎縮捲曲,像極了一隻只毛筆,橫七豎八的散落竹林中,而不識字的農人拾了去,不做筆,而是做綁繩。這種曬乾的筍殼,非常韌結,做綁繩牢固耐磨。

製作過程

準備

編制前,是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的。要把稻草凌亂的葉子清除整理好,同時把那些乾脆的筍殼分攤開,然後嘴裡含一口水,噴射在筍殼上,待筍殼完全吸收了水分後,筍殼就會變的柔韌舒展。然後把縮卷的筍殼用手攤平,撕成兩指多寬的長條做為綁繩備用。

編制

打蒲團的技藝看起來簡單,做起卻不簡單。打蒲團都是從里往外編。一把稻草,在手中理順壓緊後,然後拿一條筍殼綁住,筍殼條的兩頭扭緊打一個結。就這樣沿著稻草長度依次用筍殼綁住打結。隨著稻草彎曲團繞,在團繞的兩束稻草之間用筍殼連結,就這樣兩兩相扣,一般盤繞到五圈的時候,就可以收尾。
蒲團
打蒲團的難度就在拐角的弧度,拐角必須要編得圓,裡面的稻草要填得多一點,才會顯得豐滿厚實。而蒲團的中間位置,稻草相應減少,這樣整個蒲團就會有“腰身”,呈舊時的“茶盤”型。蒲團的質量好壞,既要看外觀的優美,還要看厚不厚實。打一個蒲團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編制完成後,還要晾乾水分,這樣就不容易發霉腐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