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蕕(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蒙蕕別名蒙古蕕、藍花菜、白沙蒿、山狼毒, 馬鞭草科 蕕屬落葉小灌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常自基部即分枝,高0.3-0-1.5米;嫩枝紫褐色,圓柱形,有毛,老枝毛漸脫落。葉片厚紙質,線狀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全緣,很少有稀齒,長0.8-4厘米,寬2-7毫米,表面深綠色,稍被細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柄長約3毫米。聚傘花序腋生,無苞片和小苞片;花萼鐘狀,長約3毫米,外面密生灰白色絨毛,深5裂,裂片闊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花冠藍紫色,長約1厘米,外面被短毛,5裂,下唇中裂片較長大,邊緣流蘇狀,花冠管長約5毫米,管內喉部有細長柔毛;雄蕊4枚,幾等長,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長圓形,無毛,柱頭2裂。蒴果橢圓狀球形,無毛,果瓣具翅。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蒙蕕生長於在海拔1100-1250米的乾旱坡地,沙丘荒野及乾旱鹼質土壤上。

分布範圍

蒙蕕產自於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蒙古也有部分分布。

主要價值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消食理氣,祛風濕,活血止痛。主治消化不良,腹脹;外用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全株適量,煮水當茶飲;外用配臭柏、白龍穿彩等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