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火

蒙山大火

2011年4月29日位於蒙陰縣城南25公里的蒙山井筒峪集體林地發生山火,山東省市縣領導第一時間成立指揮部,進入火場。在山東省市縣領導統一指揮下, 5月1日下午5時,蒙陰境內山火全部撲滅。4月29日下午5點開始,蒙陰縣境內的蒙山林地開始著火,借風蔓延,4月30日下午2點左右,山火已蔓延到搭界的費縣境內。在這40多個小時的艱苦鏖戰中,省防總指揮部、臨沂市、蒙陰縣等主要負責同志堅守一線現場指揮,武警、消防、各地民眾紛紛馳援火場,近萬軍民協同作戰。此次滅火行動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同時大火也未對蒙山主景區造成影響。因著火點鄰近蒙山景區,為確保遊客的安全,針對五一旅遊人群集中的情況,根據救火指揮部的安排,蒙山景區及時對遊客進行了安全疏導,並於4月30日下午開始至5月2日五一小長假期間臨時關閉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山大火
  • 起火事件:2011年4月29日
  • 地點蒙陰縣城南25公里
  • 撲滅時間: 2011年5月1日下午5時
火災現場,撲救方案,理解,延伸,火災範圍,滅火過程,火災影響,

火災現場

2011年4月29日位於蒙陰縣城南25公里的蒙山井筒峪集體林地發生山火,山東省市縣領導第一時間成立指揮部,進入火場。
蒙山大火
在山東省市縣領導統一指揮下, 5月1日下午5時,蒙陰境內山火全部撲滅。

撲救方案

發現火情後,臨沂市和蒙陰縣立即組織專業救火隊伍和幹部民眾進行撲救。山東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也十分關心火情,電話做出指示,省防指領導親臨現場指導,臨沂市、蒙陰縣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臨一線指揮,並迅速成立臨時指揮部, 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對火場撲救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林業系統組織專業消防隊伍進行一線撲救;二是軍分區組織預備役民兵配合進行撲救;三是蒙陰縣做好現場余火清理;四是蒙陰縣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接到火情後,公安、消防、武警官兵和萊蕪、泰安、日照等地市的專業救火隊伍2000餘人緊急趕赴救援,市氣象局調集車輛、裝備進行了人工增雨。

理解

蒙陰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隸屬於臨沂市,地理坐標東經117°45′~118°15′,北緯35°27′~36°02′,南北長84.75公里,東西寬52.1公里,地處著名的沂蒙山區腹地,因位於山東省第二高峰蒙山之陰而得名。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正常年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無霜期平均196天。全縣總面積160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4%,至2010年底,全縣設蒙陰鎮、常路鎮、高都鎮、野店鎮、岱崮鎮、坦埠鎮、桃墟鎮、垛莊鎮、聯城鎮、舊寨鄉9鎮1鄉和蒙陰經濟開發區、蒙山雲蒙風景區管委會,464個行政村。2011年末,全縣總戶數17.68 萬戶,總人口54.85萬人。男女性別比104.1:100。出生人口6958人,死亡人口32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2‰。

延伸

北高、中間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地質構造比較複雜,斷裂構造發育主要受蒙山、新泰—垛莊兩條大斷裂控制,境內山嶺起伏,層巒疊嶂。荒山占總面積的57%;丘陵占37%;平原窪地僅占6%。
屬淮河流域的沂河水系。境內有梓河、東汶河、蒙河等三條較大的河流。上述三條河流支流很多,主要的有40多條,分布於全縣、構成蒙陰縣水系網。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21.1℃,極端最高氣溫40℃。年均降水量約815毫米。無霜期年均196天。

火災範圍

4月29日下午5點開始,蒙陰縣境內的蒙山林地開始著火,借風蔓延,4月30日下午2點左右,山火已蔓延到搭界的費縣境內。

滅火過程

在這40多個小時的艱苦鏖戰中,省防總指揮部、臨沂市、蒙陰縣等主要負責同志堅守一線現場指揮,武警、消防、各地民眾紛紛馳援火場,近萬軍民協同作戰。
4月29日晚7時,位於蒙陰縣城南25公里的井筒峪集體林地發生山火。
4月30日早5時明火被撲滅後,由於天氣乾燥、山區風力大等原因,30日上午部分山地余火復燃。
5月1日15時,在蒙山腳下的總指揮部附近到處都是緊張忙碌的景象。
5月1日17時,山澗中最後一處火點的明火被撲滅。
5月2日凌晨,火災撲滅後,仍有大批人員集結。

火災影響

一。此次滅火行動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同時大火也未對蒙山主景區造成影響。臨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務鋒在5月2日森林防火調度會上要求,嚴格落實格線化管理措施,嚴防死守,鞏固滅火成果,同時責成相關部門迅速查明火災原因、過火面積和損失。
二。因著火點鄰近蒙山景區,為確保遊客的安全,針對五一旅遊人群集中的情況,根據救火指揮部的安排,蒙山景區及時對遊客進行了安全疏導,並於4月30日下午開始至5月2日五一小長假期間臨時關閉景區,及時對大批來蒙山旅遊的遊客進行了勸堵,並妥善分流,有效的防範了因此次山火給遊客旅遊造成的危險和不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