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蒙山北峰之陽,史載開鑿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距今約1500年。為世界現存最早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後世隨著朝代的更迭,歲月的變遷,戰火及自然的侵蝕,大佛漸行毀損,於明朝以後失於記載六百餘年。 2007年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大佛開始全面修復。頤田雕塑苗新田老師承擔了大佛的整體造型修復任務。從設計到完工歷時近一年的時間,使這尊“世界第一大佛”得以瑞相重光。由於大佛毀損較為嚴重,修復前的大佛只剩下胸部及前臂部分殘驅,頭部及身體主要部分都已無存。修復工作主要有重新塑造大佛頭部和修復大佛身軀兩部分內容組成。重新塑造的大佛頭部遵循了北齊造像的風格特徵,形象豐滿,線條洗鍊。大佛軀體的修復簡潔而流暢,同樣具備了北齊造像的地域性風格。大佛整體修復效果既保持了摩崖石刻的歷史滄桑感,又保留了較完整的藝術形象。修復後的大佛總高4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山大佛造型修復
- 外文名:mengshan Big Buddha art form repair
文物保護界有句行話,叫“修舊如舊”。那么,西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如何修舊如舊呢?比如對重建佛頭,各方面的看法都是不一致的。晉源區文物旅遊局楊秀生局長表示,他是不太贊成重建佛頭的,“應該避免破壞性保護”,“殘缺也是一種美”。寺底村的修佛頭行為被叫停後,來自北京的地質專家就強調,“水泥製作的佛頭和原始的佛身會顯得很不協調”。西方歷史上許多被毀的著名建築、園林等,比如羅馬競技場、帕特農神廟、海德堡城堡等,西方人更傾向於用保存遺址的方式來紀念,形成了一種“廢墟文化”。
在蒙山景區建設過程中,“景區開發要減少人工痕跡,保持歷史滄桑感”。
最後的修複方案是: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我省著名雕塑學家苗新田負責設計並在大佛原址上加建佛頭。這其中一個前提是:佛頭的風格必須符合北齊的佛像雕塑風格。苗新田認為,“殘軀只能做歷史遺存,是給內行看的”,“但要發展旅遊,整個佛像必須有形象”;“從搞雕塑角度講,佛像的關鍵主要是造型”,“必須有時代特徵”。苗新田介紹說,起初村民選擇的佛頭是北魏風格的, 取自雲岡石窟,時代特點是“秀骨清像”;而北齊的佛頭特點是處於北魏向唐朝過渡時期,“在清瘦和豐腴之間”,造像由瘦長的臉型又轉化為半圓形狀。晉源區華塔村曾經出土過兩個北齊時代的石佛頭,苗新田的設計藍本,正源於此,“這就是修舊如舊”。
村民給西山大佛建佛頭時,苗新田看了媒體登出的照片後,“壞了”,“這是個大事,不應該馬馬虎虎”。苗新田曾給國內很多寺廟搞過雕塑,“但守在家門口,不參與太原的事情會很遺憾”,“我當時認為自己必須參與”。
2007年7月,苗新田開始做設計。
2007年8月,苗新田帶工人進駐晉源。
到了2007年年底,這個高12米、寬7米多、重80多噸的佛頭終於完美登場。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苗新田都沒有談過工程建設費用,“談錢是以後的事情,先參與再說”。楊秀生局長承認,“建設資金非常緊張”。整個蒙山景區包括修道路,開化寺、觀音堂重建,景區美化綠化等投資需要上億元,“資金很困難,但工程很順利”。應該說,這多虧了一大批和苗新田一樣“不計成本、只求參與”的人。
“這樣的工程全國也就這么一項,實在太有意義了”,大佛的建設者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