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賽馬為五畜之首,蒙古人對賽馬很重視。牧民平時發現好馬,就進行調教,不是那達慕也進行賽馬,賽馬又分為快馬、走馬和顛馬。快馬,八歲以上的賽程60里;八歲以下的40~50里;走馬,賽程30里。旗級那達慕的冠軍馬,授予“駿馬”稱號,佩戴纓子和彩帶。快馬比賽,多由兒童們進行,賽馬時,有若干騎馬裁判參加,一二三等馬分別授旗做記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蒙古族賽馬
- 地理標誌:內蒙牧區
賽馬簡介,賽馬要求,規則介紹,賽馬歷史,賽馬種類,賽馬須知,
賽馬簡介
蒙古馬和阿拉伯馬曾是世界兩大名馬,蒙古馬就是蒙古族長期精心培育的優良馬種。蒙古族愛馬,賽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愛的活動。
每當春末夏初,給馬打鬃、去勢、印號,許多青年人來幫忙,除幹活外,賽馬成了習慣。就是幾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幾千米比比誰的騎術高,看看誰的馬兒快。每當草原舉行那達慕大會,近者方圓五十公里。遠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紛紛驅車乘馬趕來聚會,參加披紅扎彩的長距離賽馬。蒙古族賽馬是蒙古族傳統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舊稱賽馬、射箭、摔跤為男子三項競技。蒙古賽馬比賽今多在那達慕大會時舉行。屆時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遠近百里以至幾百里的牧民驅車乘馬趕來聚會,參加賽馬活動。賽馬場上,彩旗飄飄,鼓角長嗚,熱鬧非凡。
賽馬要求
蒙古族賽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一起上陣,直線賽跑,其距離40、60、80、華里不等。為了減少馬的負荷量,不論老少,大都不備馬鞍,不穿靴襪,只著華麗彩衣,配上長長彩帶,顯得格外英武。
規則介紹
比賽一般以紅旗或口哨為令。比賽開始,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鞭策馬,競相追趕,觀者歡呼鼓掌跺腳助威,先到達終點者為優勝。賽馬結束時,一般要舉行授獎儀式,獲獎的馬匹和騎手要並排列隊於主席台前,先由專人在台上唱頌讚馬詞,接著往名列榜首的駿馬身上撒奶酒或鮮牛奶等。
賽馬歷史
賽馬和騎馬是中國蒙古民族的優良傳統,素有“馬上民族”的美稱。
據文獻記載,蒙古賽馬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因會諸部,議國事,走馬及駱駝為樂。”到了元代,由於蒙古公貴族的推崇,馬上運動和兵役制結合起來,並成為當時的一種制度,大型集會時無不將賽馬作為活動內容。到了清代,賽馬更為盛行。據《清稗類鈔?技勇類》記載,蒙古族人“不論男女孩老幼,未有不能騎馬者,其男女孩童自五歲即能騎馬,馳驅於野”。
賽馬種類
蒙古族的賽馬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有奔馬、走馬。
奔馬賽,也稱“速度賽馬”。是長距離的速度比賽,是一種毅力性賽馬。傳統的賽奔馬為了減輕馬的負荷,都不備鞍,騎手多為少年兒童,輕裝上陣。參加奔馬賽的駿馬一般較多,少則數十,多則逾百。奔馬賽,不計時,不論馬的年齡,沒有固定的場地跑道,一般都不分組,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賽奔馬的賽程一般在20至50公里之間,比賽時裁判一聲令下,所有的參賽者同時脫韁,這時草原上萬馬奔騰,蹄聲震撼,蔚為壯觀,騎手們頭纏絲帶,纓穗飄揚,身著艷袍,五彩繽紛,一路催馬揚鞭,一路躍馬馳騁。精湛的騎術、人馬和諧的配合,不時贏得觀眾讚許,在歡呼喝彩聲中一個個衝過終點。
走馬賽,為技巧性很強的競賽,是比試馬走的側步平穩和速度。參賽的騎手多為有經驗的長者或中年人,並男性為多數。參賽的走馬要備上精美的鞍轡,把駿馬打扮得漂漂亮亮。參賽的走馬必須是經過嚴格的訓練,使走馬的步伐分左右兩側前後蹄同時邁出,以穩健為尚,既快又穩,姿勢和諧、優美,以最先到達者為勝。比賽既要有馬的技能,也要有騎手的駕馭水平。鄂爾多斯沙漠地區走馬很多,因此在那達慕中不可缺少走馬賽。
賽馬須知
蒙古族的體育娛樂大會謂之那達慕,參加賽馬者自願報名,不受年齡性別限制,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人,是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賽馬比賽距離不等,由過去的20、30、40公里逐漸縮短為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短程賽,比賽時為減輕馬的負荷量,大都不備馬鞍,參賽者不穿靴襪,只著華麗的彩衣,頭束飄帶,路馬揚鞭,奮力爭先,煞是威風、壯觀。
參賽的馬匹不分品種,分組抽籤,分道比賽,按時間多少錄取名次。比賽中,參加者只準一人一馬,沒有特殊情況不準換馬,比賽分直線跑道和圓場跑道進行,不準用馬鞭帛打他人的馬匹;若運動員中途落馬,允許上馬繼續比賽。規則要求起跑後100米內不準在里圈跑,過100米壓過10米後方可時里圈。否則為犯規。勝利者、取得名次的馬匹,在那達慕大會上集中在主席台前依次排好,由優秀的民族歌手高聲朗誦“賽馬詩”。
贊馬詩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描述馬匹的雄駿,介紹騎手的事跡,形容比賽的特點,宣告比賽的名次等,獲得第一名十分惹人注目,在其馬頭、馬身上撒奶酒或鮮奶以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