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教育

中華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是蒙古族教育向現代教育邁進的時期。不過,由於居住在我國北部和東北部邊疆地區的蒙古族,當時處於不同國家政體或政治力量的管轄之下,因而教育事業的發展並不平衡,在教育的目的、內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特點和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族教育
  • 首句:公元1912—1949年
  • 地點:北部和東北部邊疆
  • 對象:特點和差異
中華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專供蒙古族使用的教材,

中華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

蒙古族教育
民初,蒙古族的新式國小是很少的。據民國八年(1919年)的統計,50個旗中未建校的有22個,平均每個旗有國小o.6所。過了12年,即民國20年.在30個旗中已有國小158所,平均每個旗5.7所。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
民國時期,內蒙古各盟旗和其他蒙古族居住地區,陸續設立了中學。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平蒙藏學校。該校開辦於民國元年,曾經培養出大批人才,僅抗戰前就有成千名蒙古族學生從這裡畢業,許多蒙古族革命家和著名人物,如烏蘭夫、奎璧、吉雅泰、多松年等,都在該校學習過。其他中學還有青海省寧海蒙番學校、歸化城土默特特別旗第一中學等。
師範教育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有省立的簡易師範主講習所。有其他官辦的師範學校,也有私立的師範學校。如東北蒙旗師範、綏遠蒙旗師範、扎蘭屯師道學校等。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職業技術學校,如畜產學校、家庭女子實踐學校、蒙醫學校等。
中華民國時期,蒙古族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進入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瀋陽等地的大學。另外還有一些人到日、俄、德、法等國留學。應該特別提出來的是延安民族學院。它是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民族解放,為了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於1941年9月建立的高等學校。在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這所學校都是全新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識、有道德的少數民族幹部,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專供蒙古族使用的教材

到了中華民國,特別是隨著蒙古文鉛字的創製和使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多處建立了編輯、出版教科書的機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編輯和技術精良的印刷工人,編印了大量的教材和教科書。
縱觀蒙古族的教育史。可以看出有時出現高潮,有時又跌入低谷,道路很曲折。中華民國時期,雖已邁進現代教育,卻還是道路崎嶇,發展緩慢。只有到了1949年lo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蒙古族的教育事業方才步入光明大道,得到空前的大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因而當此改革開放之際,我們應當珍惜和抓住機遇,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