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傳統樂器》是2005年北京外語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族傳統樂器
- 出版時間:2005年12月
- 出版社:北京外語音像出版社
- 頁數:1 頁
- ISBN:9787900698001
- 定價:88 元
- 裝幀:平裝
《蒙古族傳統樂器》是2005年北京外語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此得名。馬頭琴歷史悠久,它是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
蒙古四弦琴又稱蒙古四胡,在蒙古族傳統民間樂器中,風格濃郁、獨具特色。四胡在蒙語中為胡爾,又名四弦琴,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追根溯源,蒙古四胡源於古代庫莫奚族人所用的奚琴。唐朝中期,古代庫莫奚族與契丹並稱“兩蕃”,後來逐漸與契丹融合,元朝時期融入大蒙古。民族的融合自然促進了文化的融合,牧民們在...
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弓弦樂器,蒙古語稱為“潮爾”,因琴首雕有馬頭而得名,又稱為潮爾、莫林胡爾、胡琴、馬尾胡琴、弓弦胡琴。馬頭琴與另一種蒙古族樂器火不思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火不思先演變為諾門圖·火不思,再演變為抄兀兒,最後演變為馬頭琴。郭爾羅斯馬頭琴音樂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蒙古杖鼓,蒙古族傳統打擊樂器。亦稱蒙古細腰鼓。源於漢、魏時期,宋代陳暘《樂書》載:“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敦煌石窟北魏壁畫和雲崗石窟北魏雕刻中有較多演奏杖鼓的場面。後傳至蒙古,元代被納入蒙古宮廷宴樂隊。據《元史·禮樂志》載:“杖鼓,制以木為框,細腰,...
潮爾(蒙古族弓弦樂),流傳蒙古高原廣為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潮爾”,亦稱“胡兀爾”,意為共鳴,是蒙古族獨有的一種外弓樂器,成吉思汗時期,潮爾已在蒙古高原廣為流傳。據史料記載,早在元代時期,蒙古胡爾、潮爾便流傳於世。潮爾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外弓弦樂器,聲音渾厚、悠揚。
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主要傳承流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地區。蒙古族拉弦樂器包括潮爾、馬頭琴、四胡等,主要用於獨奏或為說唱藝術伴奏。2011年5月23日,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24。歷史淵源 清同治十年(...
肅北蒙古族(素稱“德都,蒙古族”)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化藝術遺產相當豐富,馬頭琴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馬頭琴是蒙古民族重要的樂器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工藝特徵 在蒙古民族音樂文化的百花園中,馬頭琴巧奪天工、光彩奪目,音色宏厚深沉,悠揚動聽,體現了古老的蒙古民族驃悍粗獷,熱情激昂的...
北蒙古族馬頭琴演奏是前肅北蒙古族居民文化生活中套用比較廣泛的蒙古族民間弦樂器。在長期套用實踐中,肅北縣文藝工作者將馬頭琴演奏技巧發展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音樂藝術。近幾年來,肅北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本縣社會文化發展戰略,馬頭琴演奏藝術被提到文化戰略的品牌位置,2012年4月23日,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頭琴與呼麥...
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馬步最具特色。經典的蒙古族傳統舞蹈大致有“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傳統樂器主要有馬頭琴、“雅托噶”(“蒙古箏”)、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戰鼓等。建築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桿、包門、...
馬頭琴最受蒙古人推崇。馬頭琴是蒙古人獨有的傳統樂器,具有十分獨特的風格。傳統馬頭琴是個長約四尺,以木為桿,頂端雕刻一個馬頭,下端有一鏟形皮鼓,用馬尾系成兩條弦,再用馬尾做成一個弓弦,演奏時它能發出悠揚深沉的聲調。馬頭琴的演奏與其它拉弦樂器有所不同,它的弓弦不是夾在琴弦之間,而是琴弦外拉奏。
在蒙古族,人們常兩人一起用木葉吹奏山歌,有時也用笛子為木葉伴奏。可見,木葉與各民族青年的愛情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發展傳承 木葉,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樂器。原始社會狩獵時代,曾用以擬聲捕獵禽鳥,後來逐漸轉化為以聲代樂、以音伴唱的樂器了。幾千年來,吹木葉盛傳不衰,但見於史籍較晚。到了唐代,吹木葉更...
蒙古四胡 高音四胡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間小四胡的基礎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音色清脆悠揚、優美動聽,音量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顫音、打音、泛音、雙音、雙打音、雙泛音 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相似。主要用於獨奏、重奏...
托甫秀爾,是蒙古族、滿族彈撥弦鳴樂器。蒙古語衛拉特方言“托甫秀爾”意為敲的東西。也有人認為此名來自製琴的特殊木料。形制與阿肯東布拉近似。用於獨奏、民歌和 民間舞蹈伴奏,深受人們喜愛。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博樂、精河、伊犁地區尼勒克、塔城地區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東北等地。樂器...
呼日是蒙古樂器“四大件”之一,現流行於流行於內蒙、東北和華北地區。四胡在湖北及桂北天峨的壯鄉等也很流行。呼日:又名“四胡”,蒙古族稱“四弦”、“侯勒”和“胡爾”,清代的音樂論著《律呂正義後編》中稱“提琴”。18 世紀上半葉以前流行於我國內蒙和華北地區,是蒙古族人喜愛的民間樂器,與三弦、笛子...
”這種樂器在蒙古族建都北京的元代,已被列入國樂,是經常在宮廷盛大宴會或王室內宴上演奏的樂器。後來廣泛流傳和盛行於中原,在山西、陝西、河南一帶,漢族人民也喜聞樂見。朱元璋滅亡元朝以後,許多蒙古族風俗習慣都被明朝繼承下來,如演武中的“射柳”、禮節中的官民相見禮等都原樣保留著。但火不思已不入國樂,...
改良雅托噶,是傳統十二弦雅托噶改良而成的系列彈弦樂器,屬於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概述 雅托噶,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又稱箏。漢族稱其為蒙古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以及遼寧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區。 〔改良雅托噶〕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 形...
中國呼和浩特國際馬頭琴藝術節 中國呼和浩特國際馬頭琴藝術節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藝術節日。活動起源 馬頭琴為蒙古族傳統樂器,其演奏技術在各國流傳甚廣,成為國內外人民喜愛的樂器之一。為弘揚馬頭琴文化,於2001年8月舉辦了首屆中國呼和浩特國際馬頭琴藝術節。
陶布秀爾是衛拉特蒙古族獨有的傳統樂器,大約產生於匈奴時代 ,比馬頭琴還古老,是阿拉善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陶布秀爾曾經是衛拉特蒙古族家家都有、人人會彈的一種彈奏樂器。後來,為了躲避戰亂,衛拉特蒙古族在長途遷徙中,逐漸遺失了這一樂器。為了使陶布秀爾這一民族文化得以傳承,2008年至2009年,阿拉善左旗...
清雕飾彩繪人物故事雅托克,內蒙古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清雕飾彩繪人物故事雅托克 時代:清代 質地:木 尺寸:長167厘米,寬24.5厘米,高15.5厘米 來源:赤峰市敖漢旗徵集 雅托克為蒙古族傳統撥弦樂器,也稱蒙古箏。《元史·禮樂志》云:“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弦”,後來演變為箏形。此箏為十二弦,音箱首尾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