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主要傳承流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地區。蒙古族拉弦樂器包括潮爾、馬頭琴、四胡等,主要用於獨奏或為說唱藝術伴奏。

2011年5月23日,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124
  • 申報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清同治十年(1871)至光緒十六年(1890)圖什業圖札薩克第十三世親王巴寶多爾濟執政期間,在代欽塔拉修建新王府、辦樂班,並專有工匠製作拉弦樂器。20世紀40年代末,這些工匠流入民間,較大地促進了科爾沁地區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的工藝水平。以占巴(1899-1979)為代表的一些優秀工匠,在民間培養了一大批後來成為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中堅力量的弟子。

工藝特徵

蒙古族拉弦樂器包括潮爾、馬頭琴、四胡。潮爾形制類同馬頭琴。馬頭琴多用於獨(領)奏、重奏、合奏,以及與交響樂隊、管弦樂隊協奏。在陶力的演唱中,馬頭琴還常常是演員手中的道具。四胡不僅為蒙古族說唱類唱腔伴奏,也可在民樂隊和混合樂隊中擔任重奏、齊奏、合奏和獨奏,並可以彌補民樂隊高音區之不足。
科爾沁右翼中旗地處內蒙古科爾沁草原腹地,當地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與陶力、好來寶、烏力格爾、科爾沁敘事民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更是該旗較為典型的傳統技藝之一。

工藝流程

製作蒙古族拉弦樂器需要經過選料、開料、加工、雕刻、制桿、刻花、磨光打蠟、組裝、試音等十多道工序,所用材料為木質堅硬的雜木,尤以紅木、小葉檀、紫檀最佳,其製作結合造型、彩繪、鑲嵌、雕刻等多種工藝手法,製作工具有鋸、鑿子、錘、砂紙、拋光器、上皮器、刨子、手工鑽、木刻刀等幾十件。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力和敬業精神,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且具有現實的日用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

傳承狀況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現有蒙古族拉弦樂器各種規模的手工作坊二十幾家,能工巧匠上百人,其中有五十多人已成為職業工匠、製作藝人。

傳承人物

哈達,1962年生,男,蒙古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文化館評估合格。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依託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技藝)的內蒙古黑駿馬樂器有限責任公司入選。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0年12月17日,科右中旗呼格吉木民族樂器製作傳承基地2020年全盟(興安盟)首屆潮爾培訓班在巴彥呼舒鎮開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