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枝條開展,多分枝,小枝頂端轉變成枝刺;嫩枝紅褐色,被短柔毛,老時灰褐色。短枝上葉多簇生,長枝上葉常互生;
葉片寬橢圓形、近圓形或倒卵形,長8-15毫米,寬6-10毫米,先端圓鈍,有時具小尖頭,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葉邊有淺鈍鋸齒,側脈約4對,下面中脈明顯突起;葉柄長2-5毫米,無毛。
花單生稀數朵簇生於短枝上;
花梗極短;萼筒鐘形,長3-4毫米,無毛;萼片長圓形,與萼筒近等長,頂端有小尖頭,無毛;花瓣倒卵形,長5-7毫米,粉紅色;
雄蕊多數,長短不一致;子房被短柔毛;花柱細長,幾與雄蕊等長,具短柔毛。果實寬卵球形,長12-15毫米,寬約10毫米,頂端具急尖頭,外面密被柔毛;果梗短;果肉薄,成熟時開裂,離核;核卵形,長8-13毫米,頂端具小尖頭,基部兩側不對稱,腹縫壓扁,背縫不壓扁,表面光滑,具淺溝紋,無孔穴;種仁扁寬卵形,淺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2400米的荒漠區和荒漠草原區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質坡地及乾河床。分布區屬大陸性氣候,空氣乾燥,最高溫可達40℃,最低溫達-32℃,年降水量為50-3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土壤自西至東為灰棕荒漠土、
棕鈣土和
淡栗鈣土。蒙古扁桃為喜光樹種,根系發達,既有耐旱、耐寒、和耐瘠薄的特性。生於荒漠和荒漠草原區的山地、丘陵、石質坡地、山前洪積平原及乾河床等地,常沿著逕流線呈窄帶狀生長。在水分及土壤條件較好的地區,生長、結果及天然更新情況良好。伴生植物主要有旱榆、黃刺玫、錦雞兒、珍珠豬毛菜、紅沙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蒙古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甘肅和寧夏。分布北界在蒙古國南部的戈壁——
阿爾泰山,南界在
賀蘭山南段至
河西走廊中部一帶,東界在陰山山脈的
九峰山,西界大體與阿拉善荒漠西界一致。在甘肅河西地區,蒙古扁桃分布於肅南、永昌、山丹、民樂等縣的祁連山淺山區和龍首山,東至永昌縣東大河和肅南縣西營河,南至祁連山北坡山麓,西至肅南縣祁豐,北越過北山山地與阿拉善荒漠的分布區相連,大多呈小塊狀分布。
繁殖方法
自然
蒙古扁桃多生長在石質山地陡坡,種子成熟後外果皮和中果皮開裂,種子脫落;種子為大粒種子,種子千粒重364-419克,種子脫落後借重力沿山坡向下滾動散播,在緩坡土壤或岩石空隙中定居,當環境條件適合種子萌發時可以形成幼苗;幼苗喜光、喜溫暖,怕積水,常在向陽、溫暖、無積水的山坡、溝坡長成大苗。
人工
播種:播種前需進行種子消毒和催芽,消毒時將種子浸入0.5%高錳酸鉀溶液8分鐘或用1%的多菌靈浸種24小時,撈出後用清水洗淨。蒙古扁桃種子外皮較厚,休眠期較長,必須進行種子處理。將消毒後的種子放入50-70℃的熱水中攪拌待水溫自然冷卻後浸泡48小時,撈出後用種沙比為1:3均勻混合,保持30%的濕度,在18-25℃的條件下層積催芽20天后,轉入0-5℃的低溫條件下放置90天以上即可播種。亦可將經過高溫浸泡後的種子放入0.4%的赤黴素溶液中浸種8小時,撈出後用種沙比為1:3均勻混合保持30%的濕度,在18-25℃條件下層積20天后即可播種。春播一般在3月底至4月進行;秋播一般在10月進行。播種量為300-450千克/公頃。條播時將整好的育苗地灌足底水,待土壤鬆散時開深3-5厘米的溝,溝距為25厘米,將催芽後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厚3-5厘米稍鎮壓,覆2-5厘米厚麥草保濕,待苗出齊後揭草澆水。點播時按株行距8-10厘米,將種子芽朝上擺好,然後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後踩壓,然後灌水,15天左右出苗。
扦插:春季做畦,苗床寬為80-100厘米、長5-6米,畦高15-20厘米。6-7月,剪取5-10厘米半木質化的枝條,留葉1-2片,下端切成平口或斜口,用50毫克/千克
ABT生根粉浸泡4小時,直插或斜插入苗床,入土深度為插穗的1/3。扦插後要遮蔭,適時噴水,保持苗床濕潤。
嫁接:砧木一般選用二年生的生長健壯的蒙古扁桃木質化種苗,接穗一般在幼苗中選取一年生健壯枝條,在春季未萌發前剪取,保鮮。枝接在春季樹液流動時進行,將砧木地上10厘米平茬以其橫斷面中劈下2-3厘米,將長10-12厘米、有1-2芽的接穗削成2-3厘米的楔形,插入砧木中用塑膠綑紮,用蠟封住傷口,當接穗成活後解除縛扎。芽接一般7-8月進行,採用“T”字形嫁接,將砧木地上10厘米處削成寬1厘米、長2厘米左右的“T”字形切口,將取好的芽楔入用塑膠袋綑紮,將接口上部2厘米以上全部剪除,待芽成活後解除縛扎。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在土壤貧瘠地帶進行蒙古扁桃栽培,提前整地是一個關鍵的環節,一般在前1年雨季前進行,經雨季水分的積累,土壤比較濕潤,起到蓄水、保土、保墒的作用。山地可採用魚鱗坑整地,直徑0.8米,呈“品”字型排列,同時修築“V”字型地埂,起到匯集涇流的作用。
苗木處理及栽植:移栽前,將2年生1、2級苗木根系用生根粉浸泡30分鐘,再沾保水劑泥漿後栽植。將人工培育的2年生苗,移栽到整好的造林地內,株行距2米×3米。
撫育培理:蒙古扁桃抗旱性很強,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地區,一般不需要灌水,在乾旱季節,可在6-8月份灌1、2次。
主要價值
蒙古扁桃對研究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植物區系有一定的科學價值。為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之一,種仁含油率約為40%,其油可供食用,種仁可代郁李仁入藥。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和乾旱地區的水土保持植物。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易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討論稿)——Ⅱ級。
物種現狀
蒙古扁桃是耐旱的小灌木,其種仁可食用及藥用,長期以來被人們採集果實和當作燃料,牲畜亦喜啃食其果實,因而遭受破壞,分布範圍日益縮減,植株數量逐漸減少。在部分地區,由於生態環境日趨惡劣,影響其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甚少,天然更新困難。
瀕危原因
蒙古扁桃自然狀態下種子發芽率為60-66%,發育完全的種子較多,且在具有完整胚的種子中,93%的種子有生活力,說明蒙古扁桃種子可能在當年萌發成幼苗,這對幼苗越冬是不利的。
牲畜和野生動物取食種子和幼苗,導致更新苗木減少。
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災害的頻度和強度增加,導致在蒙古扁桃盛花期連續遭受降雪、低溫等災害,導致花和幼果受害,結實量急劇下降。
氣象災害導致病蟲鼠害發生嚴重,蒙古扁桃果實、種子受害率增高。
蒙古扁桃幼苗抗旱性差,5-6月種子萌發後正好處於乾旱季節,導致幼苗大量死亡。
蒙古扁桃具有花多果少的分布格局,可能與存在大量的敗育花有關,而且蒙古扁桃是蟲媒花植物,盛花期低溫、降水限制了昆蟲的活動,導致花不能授粉受精形成種子,結實率低,種群更新能力差。
保護措施
中國寧夏
賀蘭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將蒙古扁桃列為保護對象。其它分布地區亦應嚴禁過度放牧和採摘砍伐,促進其天然更新。中國甘肅
民勤及內蒙古呼和浩特、巴彥淖爾盟均有少量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