蒄

蒄,念guān,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蒄
  • 拼音:guān
  • 注音:ㄍㄨㄢ
  • 筆畫:12
漢字蒄,基本信息,漢字釋義,民俗參考,古籍解釋,化學物質蒄,簡介,製備,物理性質[編輯],化學性質,

漢字蒄

基本信息

拼音:guān  注音:ㄍㄨㄢ 字形:上下結構
簡體部首:艹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2
繁體部首:艸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5
五筆86:APFF  五筆98:APFF
倉頡:XTBMI  四角號碼:44214
UniCodeU+8484  規範漢字編號:7437
首尾分解查字 :艹冠(caoguan)
漢字部件構造 :艹冖二兒寸
筆順編號:122451135124
筆順讀寫:橫豎豎捺折橫橫撇折橫豎捺

漢字釋義

漢語大字典解釋:[《集韻》古丸切,平桓,見。] 草名。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字彙補》與蔻同。

化學物質蒄

簡介

(讀音:guān,英語:Coronene),化學式C24H12,又名六苯並苯暈苯,是一種周圍由六個苯環稠合而成,結構高度對稱的多環芳香烴。蒄在自然界中罕見。1955年首次在烏克蘭境內的喀爾巴阡山脈發現了一種烴類礦物黃地蠟,其主要成分為蒄。另有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尼托縣的煤層中發現1厘米厚的此礦物的薄層的報導。
別名
[6]circulene
X1001757-9, superbenzene
191-07-1
9115
8761
  • c1cc2ccc3ccc4ccc5ccc6ccc1c7c2c3c4c5c67
  • 1/C24H12/c1-2-14-5-6-16-9-11-18-12-10-17-8-7-15-4-3-13(1)19-20(14)22(16)24(18)23(17)21(15)19/h1-12H
InChIKey
VPUGDVKSAQVFFS-UHFFFAOYAQ
ChEBI
29863
C19375
C24H12
300.35 g·mol
外觀
白色或淡黃色粉末
438°C(711K)
525°C(798K)
0.14 μg/L
極易溶於苯,甲苯,己烷
和醚,微溶於乙醇
警示術語
R:R10R20/21/22
安全術語
S:S45
歐盟分類
F
主要危害
易燃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一般條件(25 ℃,100 kPa)下。

製備

蒄可從石油煉製加氫裂化過程得到,此過程蒄可能二聚至15個環的二蒄。
蒄可利用傅-克反應及硒脫氫製備。用2,7-二甲萘通過N-溴代丁二醯亞胺進行苯甲型的溴化,兩甲基的氫各被一個溴取代,然後用武茲反應將兩分子縮合,得到一個十四元環化合物。在AlCl3的作用下關環。這步反應的過程和芳香烴被烯烴烷基化類似。最後用硒脫氫即得蒄。

物理性質[編輯]

蒄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溶於甲苯二氯甲烷等溶劑中,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藍色螢光,其發射光譜的頻帶的數目和它們的相對強度與溶劑有關。

化學性質

芳香性
蒄具有芳香性,雖然其具有24個離域電子,不符合休克爾規則,但是休克爾規則只能在單環體系下被理論證明。由共振論蒄的芳香性可用20個共振式組成的共振雜化體解釋。 根據等鍵反應假設的數據模擬計算顯示蒄的平均電子共振能高於苯:
  • 蒄 + 24 *乙烯→ 18 *丁二烯REPE 4.2kcal/mol(17.6 kJ/mol)
  • 苯 + 3 * 乙烯 → 3 * 丁二烯 REPE 3.6 kcal/mol (15 kJ/mo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