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溫頓

蒂姆·溫頓

蒂姆·溫頓(Tim Winton,1960—),澳大利亞小說家,出生於西澳大利亞州佩思的一個警察家庭,處女作《露天游水者》,榮獲澳大利亞弗格爾獎。22歲起成為專業作家,小說《淺灘》獲得澳大利亞最高文學獎邁爾斯·弗蘭克林獎,1987年去法國、愛爾蘭和希臘居住兩年,1989年回國,定居於佩思北部的沿海小鎮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蒂姆·溫頓
  • 外文名:Tim Winton
  • 國籍:澳大利亞
  • 出生地:澳大利亞州佩思
  • 出生日期:1960
  • 職業:小說家
  • 主要成就:獲最高文學獎邁爾斯·弗蘭克林獎
  • 代表作品:《露天游水者》《淺灘》《天眼》
作家簡介,主要作品,作品特點,人物評價,

作家簡介

在西澳大利亞州佩思沿海一個小鎮度過童年,17歲中學畢業,進入柯廷大學學習文學創作。溫頓在澳大利亞文壇享有“神童”的美稱,八九歲開始寫詩,中學畢業後埋頭寫作,其作品曾多次獲獎,其中四度獲澳大利亞最大的文學獎項“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兩次入圍英語文學大獎“布克獎”。《淺灘》是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獲1984年“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其時作者年僅24歲。《雲街》是他另一部代表作。從他的作品藍背魚中可以看出他是個環保主義者。

主要作品

蒂姆·溫頓出版了8部長篇小說、4個短篇小說集、6部兒童小說,以及多部非小說著作。他的書被譯成11種語言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編成話劇、電視劇和廣播劇。他曾3次獲得邁爾斯·弗蘭克林獎,2次獲得布克獎提名。有長篇小說為《露天游水者》、《淺灘》、《天眼》、《冬日的黑暗》、《雲街》、《騎手們》、《藍背魚》和《骯髒的音樂》,短篇小說集《分離》、《至少兩個》、《血和水》和《岔路口》。
蒂姆·溫頓作品《淺灘》蒂姆·溫頓作品《淺灘》

作品特點

蒂姆·溫頓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深層意義,且又十分好讀,所以既受批評家的青睞,又為廣大讀者所喜愛。溫頓是目前澳大利亞最多產、最負盛名的年輕作家,幾乎每部作品一問世便引起批評界的注意。在創作方面,他崇拜弗蘭納里·奧康納、馬克·吐溫霍桑、福克納、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此外,澳大利亞作家斯托也曾對他產生過影響。他的眾多小說儘管在內容和技巧上各有千秋,但仍可以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點來。他筆下的人物大多為小地方的小人物,生活在海邊的小鎮,而主人公又多半是年輕人。小說中的年輕人在人生的危機時刻,往往有一位長者試圖作“逢凶化吉”的點撥,而結果卻適得其反,主人公會陷入更險惡的處境。三是作品中常常有點點滴滴的《聖經》訓示和經文引用,並使之產生寓意深刻的聯想,讓人物達到一種莊嚴崇高的境界。最後,小說的結尾大多為開放性,矛盾並未解決,留待讀者自己去思考。

人物評價

著名雜誌《外國文藝》評價蒂姆·溫頓的作品說,蒂姆·溫頓的小說,往往通過一個寓言式的故事,用極短的篇幅,極儉省的筆墨,近乎白描的手法,寫出了當今社會繁華背後的現代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和寂寞,以及人與人之間那種“咫尺天涯”的隔膜感。平白的文體背後潛藏著發人深思的“大義”,這就是溫頓的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