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蒂亞瓦納科(Tiwanaku)
又名:蒂瓦納科(Tiahuanaco 或 Tiahuanacu)
海拔:3 840 m
位置:的的喀喀湖以南 17 km
鼎盛:15000 到 12000 年前
概況
引言
從殘存的廢墟石塊中可以看出,蒂亞瓦納科曾經是一座相當堅固的大方城,四面有著高不可攀的城牆,每座城門都用一整塊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大石雕鑿而成。考古學家還在巨石的縫隙中發現了一些小金屬釘,其作用是固定石頭,據推測,這些金屬釘是把金屬熔化後再倒入鑿出來石頭模子中製成的。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
太陽門”,馳名世界,號稱“世界考古最偉大發現之一”。
綜述
蒂瓦納科(Tiwanaku,舊寫 Tiahuanaco 或 Tiahuanacu)文明被認為是
印加文明的先驅。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蒂瓦納科一直是安第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土著城市。這座古城的遺蹟位於的的喀喀湖附近,在拉巴斯以西約 72 公里處。
蒂瓦納科海拔 3840 米(高於拉薩和加德滿都),但並非山地——它位於山脈東西交界處的平原地帶。
蒂瓦納科城位於玻利維亞,但是蒂瓦納科文化的影響則不僅限於玻利維亞。這是南美洲的古印第安文化,分布在
玻利維亞和
秘魯,並擴及
厄瓜多南部、
智利和
阿根廷北部。
蒂瓦納科當今的名字 Tiwanaku 可能來自艾馬拉(Aymara)辭彙“taypikala”,意思是“中央之石”。但是蒂瓦納科真正的居民們是如何稱呼這個他們所居住的城市的卻是個永遠的謎,因為蒂瓦納科沒有留下文字,即使現代研究懷疑那些石像上的溝紋可能是某種象形文字,也沒有人能夠解讀。
文化
玻利維亞蒂瓦納科遺址是蒂瓦納科文化的宗教、政治中心,
玻利維亞印第安古文化遺址。位於
的的喀喀湖以南約20公里處。海拔3500米。蒂瓦納科在古印第安語中是“創世中心”之意,大批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展的古印第安文化都集中在此。5世紀到9世紀它達到了鼎盛時期。
組成
遺址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阿卡帕納金字塔,這是遺址中最長的建築。
二是,它是蒂瓦納科人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門是用一整塊巨大的安山岩雕鑿而成,門框的上下左右均布滿了輪廓清晰、刀法雄健的石雕神像和各種花紋圖案。太陽門上端正中部分有一個
維拉科查太陽神像的浮雕。太陽門上的雕飾最集中地反映了蒂瓦納科文化的藝術特色。
第四部分是位於一座巨大的庭院中央的石墓宮地墓。
蒂瓦納科古城是公元400年玻利維亞人在
的的喀喀湖邊建造的。很快居民聚居中心就繁榮發展起來,成為一座繁忙的城市。在這片土地上,修建了許多梯形金字塔、法庭和城市中心建築。
今天的艾馬拉印第安人聚居的小村落就很靠近西班牙征服前的蒂瓦納科遺址。
建築研究
考古學家對這一地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築上,蒂瓦納科遺址的梯形
金字塔和城牆上還緊密排列著大量的
雕刻十分精美的石頭。據估計,曾經有3萬到4萬人口居住在往日這座生機勃勃的古城內外。但不幸的是,現代人類對蒂瓦納科古城當時的手工業、食品貯藏系統、美洲駝隊和蒂瓦納科人創造的蒂瓦納科式捕魚法所知甚少。
有考古學家描述蒂瓦納科古城中心和城周圍的壕溝更象是為儀式慶典服務的,而不是用於戰爭中的進攻防禦。而且由於常年降雨量很大,壕溝還起到了將雨水分流到城中其他下水道中,引流入蒂瓦納科河的作用。阿卡帕那是最大的梯形金字塔,曾被認為是一座人工堆建的小山。經過考察,人們後來發現阿卡帕那的地基是由一塊一塊經過完美切割的石頭嚴絲合縫地壘砌起來的,成為蒂瓦納科的標誌性建築。
蒂瓦納庫古城中心還有六個帶有垂直石柱的“T”形台地,是蒂瓦納科的另一個顯著標誌。台地的地面滿是灰土,極有可能是從周圍的壕溝中挖出來的。
考拉塔在法庭遺址周圍挖掘出一些遺骸和大量的手工藝品顯然是城中的能工巧匠的傑作。這些遺骸的姿勢是坐著的,其中一人拿著一件陶器,上面描繪著代表蒂瓦納科的神物美洲豹和美洲獅的圖案。在周圍當地居民還發現了祭祀用的美洲駝、陶器、銅器、銀器和黑曜岩。從發掘出來的東西看,蒂瓦納科主要敬奉著一位帶著有翅膀隨從的鬥神。這個有人形的有翼形象在許多發現的陶器上很常見,是保佑蒂瓦納科日常生活中農業豐收、漁牧業富足的神明。
蒂瓦納科有著自己獨特的與當地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相適宜的農業耕作,他們的祖先充分利用了這一地區的濕地。蒂瓦納科人挖出多條相距16到30英尺寬的渠(有些地方長達650英尺),渠和渠之間用於耕種,渠中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用於使用和肥料。渠中的水還可以調節土壤的溫度,保證作物不被凍壞。實際上,這種被證明為非常成功的耕作方式一直被艾馬拉人沿用至今。
蒂瓦納科人一直統治著南部河谷,在公元400年到500年間,他們控制了的的喀喀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區,也把他們的貨物和耕種方式帶到了這些新的地方。在這段時間內,蒂瓦納科人和周圍地區貿易往來頻繁,載滿貨物的美洲駝隊穿梭在城市之間,整個經濟網路覆蓋了安第斯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文明發展
蒂瓦納科的歷史
蒂瓦納科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5000 年左右,是一個以種植土豆和藜麥為主的小村莊。
蒂瓦納科確定耕田在各個區所占的土地比例,同時,灌溉區、牧場和梯田的比例也予以規定。人工開發的農耕區由溝渠分開。這些劃分了各個農耕區的溝渠提供了水分,也吸收了強烈陽光下的熱量。到了極其寒冷的夜晚,這些熱量則被散發出來。溝渠同時也用來養魚,溝渠底部的淤泥則是上佳的肥料。這種先進的農耕手段讓這個小村落逐步發展起來。
蒂瓦納科的發展
在公元前 15000 年至前 12000年期間,這個原本的小村落發展為重要的都市。它占地約 5 至 25 平方公里,人口達 10000 至 40000。蒂瓦納科文明的影響力卻大大跨越了這個區域,它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在今天的玻利維亞高地、秘魯、智利和阿根廷均有發現。當年這些國家在政治上是否都屬於同一個帝國,或者僅僅是因為文化和貿易上的交流的結果,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除此之外,蒂瓦納科居民還建設了大規模工程:神廟,環繞城市的城牆,以及貫通全城的下水道系統。專為上層人物而建的宮殿位於城市中心,以磚和經雕刻的石塊建成。
蒂瓦納科在公元 1000 年以後崩潰。很可能是因為環境的變化,或者歸咎於從南部侵入的入侵者,抑或對蒂瓦納科宗教信仰的喪失,或者這三者兼而有之。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蒂瓦納科賴以生存的的的喀喀湖湖水退卻,因此不得不棄城。到 13 世紀左右,蒂瓦納科忽然隕落。但是,故事可能並未就此結束:崛起於庫斯科的印加帝國,可能就是蒂瓦納科文明的繼承者——蒂瓦納科一支居民可能在蒂瓦納科棄城時到達了庫斯科地帶,逐步建立起輝煌的印加文明。
西班牙殖民者在 16 世紀侵入印加帝國,土著稱,根據印加傳說,他們的祖先就來自蒂瓦納科。
建築特徵
蒂瓦納科建築的特徵就是巨大的石塊,甚至達到 100 噸。這種巨石建築為蒂瓦納科獨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太陽門。
太陽之門
“太陽門”矗立在長30英尺、寬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 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的,重量至少在10噸以上。太陽門的兩側畫著48幅方形圖案,分列三排,簇擁著太陽門上方的一個會飛的神。
太陽門上雕刻有1萬2千年前滅絕的古生物“居維象亞科”(跟現在的大象類似)和同期滅絕的劍齒獸。太陽門上還雕刻有既繁複又精確的天文曆法。還鏤有許多象形文字。
離“太陽門”不遠處,有一個奇特的凹陷方形天井,長118米,寬112米,當中豎立著3塊雕鑿精緻的紅砂岩石板。
在蒂亞瓦納科遺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貝殼、飛魚化石,顯示它過去曾是一個港口,擁有完善的船塢和碼頭,其中有一座龐大的碼頭可供數百艘船舶同時裝卸貨物使用。而建造這座碼頭所用的石塊每塊大致在100~150噸之間,最大的達440噸。根據畢生研究蒂亞瓦納科文化的玻利維亞學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黃赤交角推算,該古城可能建於1萬7千年前。
1932年,美國人溫德爾·貝內特率領的考古隊,在蒂亞瓦納科城的一座古神廟廢墟地下3米深的地方,挖掘出了一尊高7.5米, 重20噸的大神像。大神像身上有幾百個誰也看不懂的神秘符號,在大神像旁邊還躺著另一尊高2.4米的神像。這兩尊神像都是用紅砂岩雕鑿成的,但風格卻截然不同。在另一座神廟廢墟的牆上,還有用紅砂岩石塊雕成的表情不一的奇形怪狀的人頭像。在已發現的最大建築物“皮馬皮納”廢墟上,有些石塊長達10.5米,寬達6.5米。
雖然有這些驚人的發現,但是至今誰也無法確定這座神秘廢城的年代。城門之內,早已空寂荒蕪,昔日蒂亞瓦納科城的居民好像也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也許大神像上的神秘圖紋符號就是某種象形文字,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夠破譯出來。
最先嘗試釋譯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都波斯納斯基和契什,後來阿希敦繼承了他們的事業。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在1949年結束了此項研究。他聲稱,太陽門鏤刻的象形文字可能是一份天文歷。不過,這個天文歷獨具特色,與我們的太陽曆大相逕庭。它的一年不是365天, 而是只有290天,並且,在一年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只有24天, 其餘兩個月25天。
那么這部天文歷代表什麼意義呢?莫非它包含有某種我們還不曾了解的宗教意義?它又是按什麼作為標準的呢?
生活
市中心被筆直的道路分割,簡單的住宅僅一間房,一個家庭的起居均在同一間房內。蒂瓦納科居民習慣於在房子地下埋藏美洲駝胎。
而死者在日常生活中也總是伴隨著生者:埋葬死者的墓地通常距離房屋不遠。直到今天安第斯地區還廣泛保留著這個習俗。人們通常將家族前輩的遺骸或木乃伊保存在瓦罐或者籃子中,以證明自己居住於此的合法性,並在必要時候向祖先徵詢意見。
統治者可能下令將木乃伊移放到首都,以保證蒂瓦納科的重要地位。而統治者自己可能被埋葬在經過雕刻裝飾過的紀念性的建築中,但是這只是猜測:目前為止還沒有在蒂瓦納科發現這類建築。
由於缺少文字記錄,現在很難確切地知道蒂瓦納科的統治者如何行使他們的權力。但是蒂瓦納科在宗教儀式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眾多的朝聖者慕名而來。蒂瓦納科在宗教上的威儀足以顯示其重要性。一些儀式由權力上層主持,統治者很可能藉此將命令付諸實施。如耕田的規劃,或者大規模的工程建設。
眾多神廟和金字塔環繞著城市,但是如今僅剩一些遺蹟。城外,湖附近的兩個島分別被稱為太陽島和月亮島,均為聖島。
蒂瓦納科城南的普瑪彭古(Puma Punku)神廟享有盛名,朝聖者很可能來自的的喀喀湖附近——傳說中創世之神在所在。太陽門則可能是神廟的入口。
考古
蒂瓦納科衰落之後,古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在西班牙殖民者到達這塊土地後,破壞仍在繼續。19 世紀和 20 世紀早期,古蹟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
19 世紀的蒂瓦納科
對蒂瓦納科的考古研究始於 19 世紀中期。在 19 世紀 60 年代,美國人類學家 Ephraim George Squier 在此處考察,稍後發布了他考察期間繪製的地圖和素描。德國地理學家 Alphons Stübel 在 1876 年花了 9 天時間在蒂瓦納科考察,並細心繪製了古蹟的地圖。同時,他還繪製了草圖,並記錄了蒂瓦納科雕刻以及其他建築特徵。一本包含了大量照片的關於蒂瓦納科的專著發表於 1892 年,作者是工程師 B. von Grumbkow。這是關於這一遺蹟的最早的深入研究文獻。
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修復古蹟的嘗試開始了,然而很不成功。到 2000 年,蒂瓦納科古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這塊地方。占領者曾留下這樣的記載:“這裡的人無視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也有這樣的傳說:這些人以為西班牙侵略者是印加創世神——維拉科查重返地球,所以根本就沒有抵抗。
但有關“維拉科查”這個神話般的人物,人們的爭論分歧卻不大。為了解開蒂華納科和太陽門的修建時間為何時及修建者為誰?考古學家進行了充分的論證。
坐在蒂華納科城地下神廟的地板上,有一張昂起的脖子,仰望著的臉孔——學者們都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維拉科查。許多世紀以前,有個不知名的工匠將維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紅色石柱上。儘管飽受風沙侵蝕,這座肖像所呈現的面容,卻依舊那么祥和恬靜,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懾人力量....
他的額頭寬闊,眼睛又大又圓,嘴唇豐潤,鼻子挺直,鼻樑雖然狹窄,卻向兩邊伸張到鼻孔。這張臉龐最引人矚目的特徵是他那造形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鬍鬚,使他的下顎看起來比太陽穴寬廣。仔細一瞧,考古學家發現工匠在雕刻這座肖像時,刻意將他嘴唇頰上,跟鼻尖平行,然後沿著嘴角誇張地延伸下來,在下巴形成一撮威武的山羊鬍,再順著顎骨轉回到耳鬢上。
在他頭顱兩側,耳朵上、下方,雕刻著奇異的動物圖形。嚴格說,奇異的並不是圖形,而是動物本身,因為他們看起來像體型碩大、舉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動物,尾巴肥腫,四肢畸形。
維拉科查的這座石雕像,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特徵。例如,他的兩隻手和胳臂交疊在胸前,環抱著身上那件飄逸的長袍。長袍的兩邊雕刻著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從地面蜿蜒攀升到維拉科查的肩膀。
供奉維拉科查雕像的“廟宇”是露天的,坐落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狀像一座游泳池,深達6英尺。廟堂的地板用堅硬平滑的碎石鋪成,約莫40英尺長、30英尺寬。牆十分堅固挺直,由許多塊大小不同、搭配得天衣無縫的方石組成,接合處完全不使用灰泥。沿著牆,每隔一段距離矗立著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
維拉科像高約7英尺,坐北朝南,背對著的的喀喀湖古時的湖岸線。排列在這座樹立在廟堂中央、代表維拉科查的方尖形石碑後面的,還有兩座比較矮小的石碑,顯然是代表維拉科查傳說中的門徒。
早在16世紀,就有一批尋找“黃金國”的西班牙人到過這裡。他們當時所看到的蒂亞瓦納科已經是一片荒涼的斷垣殘壁。這些西班牙人從住在附近地區的印第安人口中得知, 比他們早100多年來到這裡的印加人所看到的蒂亞瓦納科古城就已經是一座殘石頹牆的廢城了。當地的印第安人傳說,蒂亞瓦納科城是在洪水退去後,由來歷不明的巨人在一夜之間建造起來的,但是,他們不相信太陽會升起的預言,結果被太陽光毀滅,連他們的宮殿也化為灰燼,這種傳說給蒂亞瓦納科古城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對於搞清楚該城的起源毫無幫助。
100多年來, 為了揭開蒂亞瓦納科廢城之謎,考古學家們做了大量工作。美國考古學家溫德爾·貝內特在本世紀30年代曾經根據發掘結果提出過自己的看法,認為蒂亞瓦納科經歷過3個不同的文化時期, 可分別稱為早期、古典期和衰落期。在本世紀50年代,玻利維亞考古學家卡洛斯·蓬斯·桑切斯又率領考古隊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工作,結果發現蒂亞瓦納科廢城底下共有5座古城遺址,它們一城疊著一城。所以,桑切斯認為, 蒂亞瓦納科城經歷了5個歷史時期,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200年,歷時近1400年。
但是,在這5層古城遺址中發現的資料並不多,所以, 對於蒂亞瓦納科城究竟是哪個民族興建的,它究竟是一座宗教聖城,還是某一個帝國的古都,以及它為什麼會幾度興廢等問題,仍然找不到答案。有關蒂華納科城的歷史及太陽門的歷史到底有多古遠?這成為考古界爭論的焦點。
據說在蒂亞瓦納科城廢墟上有一些野草叢生的人造土丘,面積達4000平方米。迄今還沒有人發掘過這些神秘的土丘。但願有朝一日,考古學家們會從這些神秘的土丘底下找到解開古城之謎的鑰匙。
電影中的描述
蒂瓦納科目前只是出現在古墓麗影第七代——《古墓麗影:傳說》中。勞拉聽說了一個傳言,而來到蒂瓦納科尋找一個古石壇。但是意外碰到的詹姆斯·威廉·拉特蘭使她決定前往秘魯。
在秘魯,勞拉曾與她的朋友們挖掘一座古墓,勞拉認為那裡埋葬著蒂瓦納科末代女王。一場可怕的悲劇導致勞拉長久以來都沒有繼續對那座古墓的探索,但是在蒂瓦納科之旅後,勞拉決定前往這座古墓,繼續數年前的探索。在那裡勞拉發現了一個石碑,上面刻著蒂瓦納科末代女王的故事——蒂瓦納科沒有文字傳世,只有尚未能夠解讀的溝紋可能是文字。勞拉看到石碑居然毫不費力就即時翻譯成了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