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澐(1457-1533)明代學者。字復宗,號蘿石,晚號從吾道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董澐
- 字號:字復宗
號蘿石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海鹽(今屬浙江)
- 出生時間:1457
- 去世時間:1533
人物概述,拜師故事,
人物概述
董澐,海鹽(今屬浙江)人,以能詩聞名。六十八歲時,游會稽,聽王守仁講“良知”說,如夢初醒。認為世之儒者,或“支離瑣屑,修飾邊幅,為偶人之狀”;或“貪饕爭奪於富貴利慾之場”,均非“聖賢之學”(《明儒學案·浙中王門學案四》)。從此執意從王,表示“吾今而後,始得離於苦海耳,吾從吾之好”(同上)。自此自號從吾。
認為求學重在“求心”,提出“心無所希,名之日道”。“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即是任理”(《求心錄》)。又認為:“千病萬痛從妄想生,故善學者,常此心在無物處”(同上)。“依得良知,禮法自在其中矣”(同上)。 著有《求心錄》、《日省錄》等。
拜師故事
董澐原先喜好文學,是太湖一帶頗有名氣的詩人。他六十八歲那年到會稽(浙江紹興)去遊歷,聽說王陽明在深山裡講學,便趕去聽講。一連聽了幾次,覺得王陽明很有學問。於是他便向王陽明提出,要拜王陽明為師。那年王陽明五十三歲,比董澐小十五歲。因此王陽明再三推辭,表示年輕的人不能收年長的人為弟子。跟董澐在一塊兒搞詩社的朋友們聽到這個訊息後,也都來勸董澐,他們對他說:“您這樣老了,何必再那么用功呢?”董澐笑著回答說:“我的年紀雖老,但過去的六十多年中我學得太少了,今天我找到了這樣的好老師,一定得從頭學起。”
兩年以後,也就是董澐七十歲那年的除夕,天空下著雨夾雪,氣候寒冷,道路泥濘。那一天,董澐不顧家人的勸阻,自己背著一個鋪蓋,一跌一滑地趕往會稽的深山裡去,因為那天晚上是他向王陽明行拜師之禮的日子。後半夜,七十歲的學生向五十五歲的老師行了跪拜禮,正式建立了師生關係。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蠟燭的照耀下相對守歲,開始了第一課。
又過了兩年,王陽明去世了,董澐老淚縱橫地送別了老師。他恨自己拜師太晚,沒有能把老師的學問全部繼承下來。為了完成自己的志願,他便拿王陽明著的書繼續進行鑽研。直到他七十七歲去世那一年,他的手裡始終沒有放下過王陽明著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