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具有化酒祛濕,溫中和胃之功效。主治飲酒過度,濕傷脾胃。症見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飲食減少,心神煩亂,小便不利或泄瀉。臨床上常用於治酒積。

基本介紹

  • 名稱:葛花解酲湯
  • 出處:《蘭室秘藏》
  • 組成:葛花、木香、砂仁、茯苓、豬苓、人參、白朮、白豆蔻、青皮、陳皮、神曲、乾薑、澤瀉
  • 功用:化酒祛濕,溫中和胃
  • 主治:飲酒過度,濕傷脾胃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葛花解醒香砂仁,二苓參術蔻青陳。神曲乾薑兼澤瀉,溫中利濕酒傷珍。

組成

葛花15克,木香10克,砂仁15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人參10克,白朮10克,白豆蔻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神曲10克,乾薑10克,澤瀉10克。

用法用量

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用米湯或白開水調服,亦可水煎服。

功用

化酒祛濕,溫中和胃。

主治

飲酒過度。濕傷脾胃。

方義

葛花甘辛涼,為解酒專藥,使酒濕從肌表而散。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醒脾和中,開胃消食。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木香、青皮理氣化滯;乾薑溫中和胃;人參、白朮健脾燥濕。陳皮辛苦溫,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共奏化酒祛濕。溫中和胃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飲食減少,心神煩亂,小便不利或泄瀉。
臨床上常用於治酒積。

附方

名稱:葛花解酲湯
組成:葛花、白豆蔻、砂仁、木香、神曲各五錢,乾葛、陳皮、白朮、青皮、門茯苓、澤瀉各二錢,豬苓、人參各一錢五分,甘草三錢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沸湯調服。汗出立效,不損元氣
主治:們食酒傷,胸膈滿悶,口吐酸水,惡食嘔逆;及年遠日久,酒疸面眼俱黃,不思飲食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二
功用:散灑積毒
名稱:葛花解酲湯
組成:白豆蔻仁、縮砂仁、葛花各五錢,乾生薑、神曲(炒黃)、澤瀉、白朮各二錢,橘皮(去白)、豬苓(去皮)、人參(去蘆)、白茯苓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蓮花青皮(去穰)三分
用法:上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主治:酒客病
出處:《內外傷辨惑論》卷下
功用:上下分消其濕
名稱:葛花解酲湯
組成:葛花、砂仁、蔻仁各五錢,木香、茯苓、人參、白朮、青皮、陳皮各一錢五分,神曲、乾薑、豬苓、澤瀉各二錢
用法:研末,白開水調服,每次服三錢
主治:嗜酒中虛
出處:《脾胃論》
功用:分消酒濕,溫中健脾

重要文獻摘要

《吃得下睡得著排得出》:“醉酒毒肝臟,找葛花解酲湯來幫忙從古至今,飲酒就是一種風尚。在古代,上至君王,中到大臣文士,下到貧民,無一不對酒情有獨鐘。現代與古代的不同之處就是女性飲酒者的日趨增多。既然有飲酒者,自然少不了拼酒,尤其是在這個處處都需要應酬的年代,不喝酒似乎就談不成生意,有人甚至將自己訓練成“擋酒”高手。從低度酒:啤酒、果酒、紅酒、氣泡酒、香檳,到中度酒白蘭地、威士忌,再到高度酒二鍋頭、悶倒驢、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都成了談事必上桌之品。”
《方劑學》:“酒性大熱,以傷元氣,而復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耗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以葛花解酲湯主之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