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民醫錄》為山東名醫宋健民老先生60餘年的臨證經驗與心得,理論和實踐融於一爐。全書介紹了宋老在臨證過程中的辨證思維,整理了大量的專病醫案以及經典驗方。內容分為六部分,分別為:診病知要、古方衍新、專病辨治、婦科證治、雜病治驗及驗方拾萃。《健民醫錄》適合於各級中醫臨床醫生閱讀,也可供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進修生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健民醫錄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93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宋健民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28717, 703032871X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健民醫錄》編輯推薦:醫德詳明志向堅,事理通達立身先。經書不厭百回讀,不學理論無以言。勤求古訓采眾方,勇於攀登多實踐。學無止境謙受益,集腋成裘永不滿。辨證論治需整體,審病求因尋本源。急則治標緩治本,標本兼洽須周全。外感不外六淫邪,內傷多因髒氣亂。傳變多端抓要領,隨證用藥法多變。衷中參西求互補,創新立意敢超前。甲申偶得此箴言,願為同道求其勉。
作者簡介
宋健民(1922~),男,山東省乳山市人。主任醫師,首批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
宋老從醫60餘年來,診療範圍涉及臨床各科,尤其擅長內、婦科疑難雜病的中醫藥治療,形成了治病以條暢氣機為要的個人學術特點。在診療實踐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師古而不泥古,發展而不離宗,並注意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創立了“特效感冒寧”一方,獲國家專利;另創“調氣和胃寧”、“膽痛寧”、“痛經寧”、“調氣崩漏寧”、“舒肝助孕湯”等多首有效方劑,作為醫院處方或製成製劑套用,其中“膽痛寧”作為科研課題在進行研究。2006年編著《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宋健民》著作。發表論文10餘篇
宋老從醫60餘年來,診療範圍涉及臨床各科,尤其擅長內、婦科疑難雜病的中醫藥治療,形成了治病以條暢氣機為要的個人學術特點。在診療實踐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師古而不泥古,發展而不離宗,並注意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創立了“特效感冒寧”一方,獲國家專利;另創“調氣和胃寧”、“膽痛寧”、“痛經寧”、“調氣崩漏寧”、“舒肝助孕湯”等多首有效方劑,作為醫院處方或製成製劑套用,其中“膽痛寧”作為科研課題在進行研究。2006年編著《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宋健民》著作。發表論文10餘篇
圖書目錄
序
醫家宋健民小傳及主要學術思想簡介
第1部分 診病知要
第一節 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 六經辨治
一、六經病特點
二、六經病證治
三、六經病傳變
第三節 衛、氣、營、血和三焦辨治
一、衛、氣、營、血辨證
二、三焦病辨證
三、三焦與衛氣營血的關係
四、傷寒與溫病的關係
第四節 臟腑辨治
一、肺與大腸
二、脾與胃
三、肝與膽
四、心與小腸
五、腎與膀胱
六、五臟、氣血陰陽虛實證鑑別
七、五臟之病的傳變規律
第五節 從一個整體辨治
第2部分 古方衍新
第一節 香蘇散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香蘇散
二、衍化
十神湯(《和劑局方》)
紺珠正氣天香散(《證治準繩》)
消脹散(自創方)
調氣和胃寧(又名胃得寧,自創方)
調氣止漏寧(自創方)
奶滯寧(自創方)
藿香和中寧(自創方)
第二節 四君子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君子湯
二、衍化
五味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
資生丸(繆仲醇)
葛花解酲湯
實脾飲(嚴用和方)
歸脾湯(《濟生方》)
烏雞丸(烏雞白鳳丸)
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
開胃進食湯(《醫宗金鑒》)
半夏天麻白朮湯(李東垣方)
昇陽益胃湯(李東垣方)
清熱化痰湯(《醫宗金鑒》)
木香流氣飲(《醫宗金鑒》)
七味白朮散(《醫宗金鑒》)
八珍湯(《正體類要》)
第三節 二陳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二陳湯
二、衍化
化堅二陳湯(《醫宗金鑒》)
溫膽湯(《千金方》)
蒿芩清膽湯(《通俗傷寒論》)
二陳三子三拗湯(又稱三三二湯,經驗方)
第四節 四物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物湯
二、衍化
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
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
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
調經昇陽除濕湯(《醫宗金鑒》)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
二仙湯(經驗方)
祛瘀止漏湯(自創方)
清熱崩漏湯(自創方)
延經湯(經驗方)
保胎無憂散(經驗方)
生化湯《
得生丹
柴胡清肝湯(《醫宗金鑒》)
新加生化湯(自創方)
當歸飲子(《外科正宗》)
第五節 六味地黃丸類(《小兒藥證直訣》)
一、原方:六味地黃丸
二、衍化
都氣丸(《醫宗己任編》)
麥味地黃丸(《醫級》)
杞菊地黃丸(《醫級》)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右歸飲(景岳方)
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
椒馬八味地黃丸(自創方)
補腎骨刺寧(自創方)
補腎精血寧(自創方)
補腎降糖寧(自創方)
第3部分 專病辨治
第一節 咳嗽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二節 哮喘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三節 痰飲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四節 胃痛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五節 泄瀉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六節 痢疾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七節 失眠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八節 血證
一、病因病機
二、證候類型
第九節 心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節 中風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一節 眩暈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二節 黃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三節 鼓脹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四節 消渴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五節 淋證
一、病因病機
……
第4部分 婦科證治
第5部分 雜病治驗
第6部分 驗方拾萃
後記
醫家宋健民小傳及主要學術思想簡介
第1部分 診病知要
第一節 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 六經辨治
一、六經病特點
二、六經病證治
三、六經病傳變
第三節 衛、氣、營、血和三焦辨治
一、衛、氣、營、血辨證
二、三焦病辨證
三、三焦與衛氣營血的關係
四、傷寒與溫病的關係
第四節 臟腑辨治
一、肺與大腸
二、脾與胃
三、肝與膽
四、心與小腸
五、腎與膀胱
六、五臟、氣血陰陽虛實證鑑別
七、五臟之病的傳變規律
第五節 從一個整體辨治
第2部分 古方衍新
第一節 香蘇散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香蘇散
二、衍化
十神湯(《和劑局方》)
紺珠正氣天香散(《證治準繩》)
消脹散(自創方)
調氣和胃寧(又名胃得寧,自創方)
調氣止漏寧(自創方)
奶滯寧(自創方)
藿香和中寧(自創方)
第二節 四君子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君子湯
二、衍化
五味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
資生丸(繆仲醇)
葛花解酲湯
實脾飲(嚴用和方)
歸脾湯(《濟生方》)
烏雞丸(烏雞白鳳丸)
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
開胃進食湯(《醫宗金鑒》)
半夏天麻白朮湯(李東垣方)
昇陽益胃湯(李東垣方)
清熱化痰湯(《醫宗金鑒》)
木香流氣飲(《醫宗金鑒》)
七味白朮散(《醫宗金鑒》)
八珍湯(《正體類要》)
第三節 二陳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二陳湯
二、衍化
化堅二陳湯(《醫宗金鑒》)
溫膽湯(《千金方》)
蒿芩清膽湯(《通俗傷寒論》)
二陳三子三拗湯(又稱三三二湯,經驗方)
第四節 四物湯類(《和劑局方》)
一、原方:四物湯
二、衍化
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
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
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
調經昇陽除濕湯(《醫宗金鑒》)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
二仙湯(經驗方)
祛瘀止漏湯(自創方)
清熱崩漏湯(自創方)
延經湯(經驗方)
保胎無憂散(經驗方)
生化湯《
得生丹
柴胡清肝湯(《醫宗金鑒》)
新加生化湯(自創方)
當歸飲子(《外科正宗》)
第五節 六味地黃丸類(《小兒藥證直訣》)
一、原方:六味地黃丸
二、衍化
都氣丸(《醫宗己任編》)
麥味地黃丸(《醫級》)
杞菊地黃丸(《醫級》)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右歸飲(景岳方)
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
椒馬八味地黃丸(自創方)
補腎骨刺寧(自創方)
補腎精血寧(自創方)
補腎降糖寧(自創方)
第3部分 專病辨治
第一節 咳嗽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二節 哮喘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三節 痰飲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四節 胃痛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五節 泄瀉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六節 痢疾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七節 失眠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八節 血證
一、病因病機
二、證候類型
第九節 心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節 中風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一節 眩暈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二節 黃疸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三節 鼓脹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四節 消渴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施治
第十五節 淋證
一、病因病機
……
第4部分 婦科證治
第5部分 雜病治驗
第6部分 驗方拾萃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