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昶

葛均昶,男,教授,心內科主任,1962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五蓮縣,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均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職業:教師
個人經歷,成就榮譽,

個人經歷

科 室: 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
職 稱: 教授
擅 長: 不孕症、月經病、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泌乳素血症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痛經、慢性盆腔疼痛、肥胖、多毛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垂體瘤等各種垂體疾病,以及其它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醫生簡介:1979年-1984年就讀於青島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84年-1987年山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8年-1990年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心內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醫科大學派往西德美因茲大學進修學習,並於1993年獲得美因茲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經國家教委及中國駐聯邦德國使館批准,葛均波博士繼續留在德國深造。於1993年跟隨其導師來到Essen大學醫學院繼續他的博士後研究,並於1995年任Essen大學醫學院心內科血管內超聲室主任1999年4月回國。現為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復旦大學幹細胞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雙聘PI。
社會任職:
上海市政協第十屆常務委員,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醫衛工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理事,《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副主編,美國心臟病學院(FACC)院士,歐洲心臟病學會(FESC)院士,中德醫學會名譽會長,全球華人心臟保健網主席,國際心臟病大會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SCAI的Board of Trustee成員。還被聘為德國Essen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第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南京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瀋陽軍區總院榮譽教授。同濟醫科大學心臟病研究所榮譽顧問,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學術顧問。

成就榮譽

主要學術成果:
在國際雜誌發表了300多篇論文, 近1/3被SCI收錄。主編有關著作2部,其中1部在國外出版,參編專著16本,參編多部教材。承擔數項重要課題,為國家211工程項目負責人之一;上海臨床醫學中心負責人之一;國家863計畫項目(藥物塗層支架在冠心病套用的研製和開發)項目負責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子項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和防治的基礎研究炎症感染因素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項目負責人;上海市醫學發展重點基金研究課題(疑難高危冠心病診療最佳化方案的研究)項目負責人;上海市科委發展基金(血管樹突狀細胞與動脈粥樣硬化免疫機制的研究)項目負責人,並有國家教委課題、上海市曙光計畫課題、特聘教授配套課題等,還負責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課題冠心病部分的科研工作。
長期從事冠心病介入診治方面的工作,為國際血管內超聲在冠心病診療中的套用作出了傑出貢獻,尤其是對心肌肌橋、冠狀動脈綜合徵方面的研究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對心肌肌橋血流特點的新發現改變了對有些類型心絞痛的治療措施。對冠心病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的介入治療手術方法被邀請轉播到美國TCT, 日本TOPIC,亞太地區介入性心臟病學會議和國內多個介入會議。
勇於開拓,不斷引入新技術,開創了國內首例經橈動脈的門診病人冠脈造影。聯合心外科的冠脈搭橋技術,為高齡、高危的冠心病病人進行“雜交冠脈血運重建術”,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功開展了國內第一例冠狀動脈旋磨技術。在上海地區建立了的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綠色通道”,開創了上海市24小時急症PTCA的先河。從“綠色通道”開通以來,已成功救治近千例急性心梗病人。
幾個第一:首次開展了上海地區也是“唯一”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綠色通道;全國首例高頻旋磨術;上海第一例冠狀動脈腔內照射治療術;首例頸動脈支架植入術治療腦缺血;首例經橈動脈門診冠狀動脈造影。
國際交流情況:
聯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義大利米蘭醫學中心成功主辦了五屆東方國際介入心臟病,吸引國際上30幾個國家的教授及學者與會交流,為華東地區最大的介入盛會。為推動介入性心臟病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過去數年中曾被多次丹麥、義大利、希臘、南斯拉夫、英國、美國、韓國、德國的多所大學,歐洲心臟病學會,亞太地區介入性心臟病學會,國際超聲大會,國際冠心病大會及國內多所大學和大會邀請做專題報告。對冠心病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的介入治療手術方法被邀請轉播到美國TCT, 日本TOPIC,亞太地區介入性心臟病學會議和國內多個介入會議。
獲得的榮譽:
所研課題“心肌橋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流的影響及其診治” 獲2003年上海市臨床醫學成果獎二等獎;“心肌橋的基礎研究及在缺血性心臟病診治中的作用” 獲2004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後心衰的研究”獲2005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血管內超聲及都卜勒技術在冠狀動脈疾病診治中的研究與套用”獲2005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後心衰的研究”獲2005年中華醫學獎二等獎;200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0年獲新世紀首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2001年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八屆“銀蛇獎”一等獎,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上海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行政記大功,2002年上海市科技英才,上海市衛生系統學習標兵,中德醫學會傑出貢獻獎,2004年年度中國科技青年,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委統戰部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05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授予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9月獲“九三學社優秀社員”。2006年獲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傑出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