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漢語漢字)

著(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著是一個漢語漢字,讀音為zháo、zhāo、zhe、zhuó,是一個一字多音的多音字。上下結構,部首為目,總筆畫數為11。筆順讀寫:點、撇、橫、橫、橫、撇、豎、橫折、橫、橫、橫。對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著
  • 拼音:zháo zhāo zhe zhuó
  • 注音:ㄓㄠˊ ㄓㄠˉ ㄓㄜ ㄓㄨㄛˊ
  • 繁體字:著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會意
  • 部首:目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1
  • 五筆:86:UDHF 98:UH
  • UniCode:U+7740
  • 四角號碼:80605
  • 倉頡:TQBU
  • 鄭碼:UCL
  • 漢字編號:2398
基本解釋,詳細字義一,詳細字義二,詳細字義三,漢語字典,字形變化,古籍解釋,音韻參考,

基本解釋

著
zhuó ㄓㄨㄛˊ
◎ 穿(衣):穿著。著裝。
◎ 接觸,挨上:著陸。附著。
◎ 使接觸別的事物,使附在別的物體上:著眼 著筆。著色。著墨。著力。著想。著意(用心)。
◎ 下落,來源:著落。
◎ 派遣:著人前來領取。
◎公文用語,表示命令的口氣:著即施行。
◎著想:作打算,考慮,操心。如:為人民利益著想
zháo ㄓㄠˊ
接觸,挨上:著邊。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 感受,受到:著涼。著急。著忙。著風。著迷。
◎ 使,派,用:別著手摸。
◎ 燃燒,亦指燈發光:著火。燈著了。
◎ 入睡:躺下就著。
◎ 用在動詞後,表示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打著了。沒見著。
zhāo ㄓㄠˉ
◎ 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著法。著數。一著兒好棋。
◎ 計策,辦法:高著兒。沒著兒了。
◎ 放,擱進去:著點兒鹽。
◎ 應答聲,表示同意:這話著哇!著,你說得真對!
zhe ㄓㄜ
助詞,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的持續:走著。開著會。
◎ 助詞,表示程度深:好著呢!
◎ 助詞,表示祈使:你聽著!
◎ 助詞,用在某些動詞後,使變成介詞:順著。照著辦。

詳細字義一

zhāo<動>
◎ 著 zhāo
〈動〉
(1) 著的俗字。
(2) 放置。
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晉·陶潛《晉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3) 又如:著鹽(擱鹽;炒菜放鹽);板上著碗。
(4) 安頓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憂門外故人車。——宋·蘇軾南堂
(5) 圍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某有僕能棋,欲試數著不敢?——元· 蔣正子《山房隨筆
(6) 又如:棋高一著;高著
zhāo<名>
◎ 著 zhāo
〈名〉
(1) 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一步;策略。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水滸傳
(2) 又如:失著(失策);著兒(計策;手段);著著(一步一步地,逐漸地;亦指樣樣;每一樣);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3) 象棋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個棋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占領其交叉點,即為走了一著。
zhāo<形>
◎ 著 zhāo
〈形〉
(1) 是;對。用於答語,表示同意。
著!著!著!就是這么著。——《兒女英雄傳
(2) 又如:著,咱們就這么辦。
zháo<動>
◎ 著 zháo
〈動〉
(1) 著的俗字。
(2) 觸及某物;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3) 燃燒。
以火煮令一著一滅。——《物類相感志
(4) 又如:火著得很旺;著火點(可燃物質開始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5) 指燈發光。如:天一黑,燈都著了。
(6) 遇;受到。
庭花著雨晴方見野客叩門去始知。——宋·陸游午寢
(7) 又如:著雨;著水著惱(生氣;發怒);著疑(懷疑;起疑心)。
(8) 進入睡眠狀態。如:他躺下就著了;著著(睡得很熟的樣子)。
(9) 覺得。
惟有垂淚,十分著急。——《鏡花緣
(10) 又如:為此著惱;越尋思越著昏。
(11) 中,恰好合上。
依方位,百下百著。——《西遊記
(12) 又如:著手(上當,落入圈套);著道兒(中計;上當);著魔(比喻迷戀某種事物到了幾乎失去理智的地步)。
(13) 得當,對。
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水滸全傳
zháo<後綴>

詳細字義二

◎ 著 zháo
<後綴>
(1) 用在動詞後,表示已經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
雞豬魚蒜,逢著就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因話錄
(2) 又如:猜著了;打著了。
zhe<助>
◎ 著 zhe
〈助〉
(1) 著的俗字。
(2) 用在謂語之後,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的持續。
道著姓名人不識。——唐·白居易惻惻吟
(3) 又如:他們正說著話呢;門敞著。
(4) 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語。
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兩個耳刮子著。——《水滸全傳
(5) 又如:聽著;快著點兒。
(6) 加在某些動詞後面,使變成介詞。如:沿著;挨著,朝著。
(7) 用在某些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的比較等。如:著呢。
(8) 用在某些名詞後,表示“呢”。
吾師,你卻如何正等得這賊首著?——《水滸傳
zhuó<動>
◎ 著
著、箸 zhuó
〈動〉
(1) 著為著的俗字。
(2) 穿。
恂常私著胡服。——《資治通鑑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又如:著衣(穿衣);著緋(穿紅色官服。古代官服顏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級的高低。唐制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後常以“著緋”指當了中級官員)。
(4) 附著;加……於上。
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三國志·方伎傳》
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漢· 賈誼《論積貯疏
始欲著推字。——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又。
又欲著敲字。
手足無可著處。——《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6) 又如:著生植物(植物學名詞。即附生植物);著淺(擱淺)。
(7) 接觸;挨上。

詳細字義三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韓愈石鼓歌
此手那可使箸賊!——《世說新語·雅量》
野船著岸又春草,水鳥帶飛夕陽。——唐· 朱慶餘《南湖
(8) 又如:著地(貼著地面);著末(撩撥;沾染);著肉(貼身);著莫(引惹;牽纏);著腳(涉足)。
(9) 安置,放置。
以犀柄塵尾著柩中,因慟絕。——《世說新語·傷逝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
(10) 差使;打發。
姑娘那邊這兩年不時著人問信。——《鏡花緣
蔣爺叫小童著官人將,鄧車解到知府衙門收入監中。——《小五義
(11) 又如:著疊(打發);著人前來領取。
(12) 關切。
怎比得玉天仙知心著意。——吳昌齡《張天師
(13) 又如:著己(親近;貼心);著緊(緊要;重要;抓緊;趕緊;著意;留意);著趣(知趣)
(14) 生長;增添。
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雪白趨塵埃。——韓愈《感春
王倫那廝不肯胡亂著人,因此我們弟兄們看了這船樣,一齊都心懶了。——《水滸傳
(15) 又如:著跡(留有痕跡。多用以比喻藝術作品有斧鑿之跡而不自然,沒有達到渾然一體的境地)。
(16) 用。
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退,著筆對廣, 廣又不能答。——《世說新語·文學
江繞屋,水隨船,買得風光不著錢。——徐積《誰學得》
(17) 開[花]。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18) 結[果實]。
春根夏苗秋著子。——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
(19) 命令。舊時公文用語。
著先赴禮部,即照前次試題各補詩賦一卷,仍發謄錄。——《鏡花緣》
老爺大怒,已告知縣主,著公差捉拿題詩人與小姐了。——清· 崔象川《白圭志》
(20) 又如:著令(命令;責成)。
(21) 助詞。用於動詞之後。
莫愁春已過,看著又新春。——司空圖《退居漫題》
zhuó<名>
◎ 著 zhuó
〈名〉
(1) 泛指服裝。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晉·陶潛《桃花源記》
(2) 酒器。
著,殷尊也。——《禮記
(3) 著落。

漢語字典

[①][zhuó]
(1) 穿。
(2) 接觸;挨上。
(3) 指使接觸別的事物或附在別的事物上。
(4) 遭受;遇上。
(5) 在。
(6) 著落;歸屬。
(7) 帶有。
(8) 關切;體貼。
(9) 可惜;貪戀。
(10) 花費。
(11) 能夠;應該。表示客觀上或情理上的需要。
(12) 用;憑。
(13) 教,使。
(14) 縱有;即使有。
(15) 命令之辭。舊時公文中常用。
(16) 介詞。被;讓。
(17) 介詞。把;將。
[②][zhāo]
(1) 放置;擱。
(2) 下棋落子。
(3) 計策;手段。
(4) 方言。用於應答,表示同意。
著3[zháo]
(1) 受到;感到。
(2) 中;恰好合上。
(3) 合適;值得。
(4) 燃燒;發光。
(5) 入睡。
(6) 方言。猶最。
(7) 用在動詞後,表示已經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
[④][zhe˙]
(1) 助詞。緊接動詞後,表示動作、狀態的持續。
(2) 助詞。用在某些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的比較等。
(3) 助詞。緊接在某些動詞後或放在某些祈使句末,表示強調、催促、商量、請求等語氣。
(4) 助詞。加在某些介詞後面,使變成複合介詞。

字形變化

字源演變:
著(漢語漢字)

著(漢語漢字)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著(漢語漢字)

著(漢語漢字)

韓國明朝體
舊字形
著(漢語漢字)

著(漢語漢字)

中國大陸宋體
台灣細明體
日本明朝體
著(漢語漢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注》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注》書其賈而著其物。
《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注》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小爾雅》思也。
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注》著,居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注》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注》音儲。
《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系。《注》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注》著。置也。
《類篇》附也。《前漢·賈誼傳》黑子之著面。
《禮·明堂位》著,殷尊也。《注》著地無足。
《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注》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著。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六語·去聲六御·入聲十藥
[吳語]:tsaq7;zaq8
[客家語]:cog6[ts'ɔk1]/ zog5[tsɔt1]
[粵 語]:zau1;zau2;zoek3;zoek6
[閩南語]:hioh8;ti3;tio7;tu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