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

“葑”古漢字,念作fēng或fèng。康熙字典中解釋為府容切,音封;菜名。在胡三省注中解釋為: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葑
  • 拼音:fēng或fèng
  • 部首:艹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2
  • 五筆:86&98:AFFF
  • 統一碼:U+8451
  • 倉頡:TGGI
  • 筆順編號:122121121124
  • 四角號碼:44140
  • UniCode:CJK
  • 統一碼:U+8451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相關詞組,

基本字義

古書上指“蔓菁”、“蕪菁”:~菲(“葑”、“菲”都是菜名,後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用“葑菲之采”為請人有所採用的謙辭)

詳細字義

◎ 葑 fēng
〈名〉
(1) 蔬菜名[turnip]
葑,須從也。從艸,封聲。字亦作蘴、作菘。——《說文》
采葑采菲。——《詩·邶風·谷風》
(2) 即蕪菁,又名蔓菁。一種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
(3) 另見 fèng
◎ 葑 fèng
〈名〉
(1) 菰根,即茭白根 [the root of wild rice stem]
四面湖澤,皆是菰葑。——《晉書·毛璩傳》
(2) 又如:葑田(長滿菰根的水田;在沼澤上,以木作架,上鋪泥土,作為種植水生植物的農田,叫葑田,也叫架田);葑爐(用葑田泥土製成的爐子)
(3) 另見 fē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府容切,音封。菜名。《韻會》蕦蓯也。《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傳》葑,須也。《疏》《釋草》云:須,葑蓯。《坊記》注云:葑,蔓菁也。《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集韻》敷馮切,音豐。《詩》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
又《廣韻》芳用切,音湗。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江東有葑田。《胡三省注》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葑
須從也。從艸封聲。府容切

說文解字注

(葑)須從也。邶風。采葑采菲。毛傳曰。葑、須也。釋艸曰。須、葑蓯。說文曰。葑、須從也。三家互異而皆不誤。葑須為雙聲。葑從為曡韻。單之為葑。絫之為葑從。單之為須。絫之為須從。語言之不同也。或許所據爾雅與今本異矣。坊記注云。葑、蔓菁也。陳宋之閒謂之葑。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郭注。蘴舊音蜂。今江東音嵩。字作菘也。玉裁按。蘴菘皆卽葑字。音讀稍異耳。須從正切菘字。陸佃、嚴粲、羅願皆言在南為菘。在北為蕪菁、蔓菁。若菰葑讀去聲。別是一物。從艸。封聲。府容切。九部。

相關詞組

兩字:采葑葑田,枯葑茭葑菲葑,葑爐,青葑葑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