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枯病

葉枯病

葉枯病多從葉緣、葉尖侵染髮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規則狀,紅褐色至灰褐色,病斑連片成大枯斑,乾枯面積達葉片的1/3-1/2,病斑邊緣有一較病斑深的帶;病健界限明顯。常見於植物之中,該病在7-10月份均可發生。植株下部葉片發病重。高溫多濕、通風不良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植株生長勢弱的發病較嚴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枯病
  • 別名:枯斑病
  • 主要為害部位葉緣葉尖
  • 病斑:紅褐色至灰褐色
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後期在病斑上產生一些黑色小粒點。如桂花葉枯病(亦稱枯斑病)、臘梅葉枯病、翠菊葉枯病(亦稱斑枯病)。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病鍵交界明顯,其外緣有時還有寬窄不等的黃色淺帶,隨後,病斑逐漸向葉基部延伸,直至整個葉片變為褐色至灰褐色。隨後在病葉背面或正面出現黑色絨毛狀物或黑色小點。
葉枯病葉枯病

病原

該病的病原菌有三種:屬於半知菌亞門的Alternaria alternata;屬於子囊菌亞門的Glomerella cingulata;屬於半知菌亞門的Pestalotia ginkgo病原菌以菌絲體孢子在病落葉等處越冬。

發病規律

葉枯病在病葉上越冬,翌年在溫度適宜時,病菌的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植物上發生侵染。該病在7-10月份均可發生。植株下部葉片發病重。高溫多濕、通風不良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植株生長勢弱的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①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並集中燒毀,減少翌年的侵染來源。
②加強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發生。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有機肥料
及磷、鉀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侵染機會。改噴澆為
滴灌或流水澆灌,減少病菌的傳播。
③生長季節在發病嚴重的區域,從6月下旬發病初期到10月間,每隔10天左右噴1次
藥,連噴幾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常用藥劑有1:1:100倍的波爾多液、50%托布津500-
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40%膠懸劑600-800倍)、50%苯萊特1000-15
00倍、65%代森鋅500倍液等,可供選用或交替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