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嶼

葉宗嶼,1925年9月出生於化縣笪橋柑村,1942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45年1月參加抗日武裝起義,曾任化吳梅茂邊區工委書記、化吳中心縣委委員、新四團團長。1949年1月31日在遂溪北坡戰鬥中光榮犧牲。

基本介紹

  • 本名:葉宗嶼
  • 出生地:化縣笪橋柑村
  • 出生日期:1925年9月
  • 逝世日期:1949年1月31日
人物生平
在革命低潮中主動出擊
1940年,黨組織派趙世堯、羅明等共產黨員在柑村橘山國小教書開展革命活動,將二十多位失學青年組織起來,開辦升中補習班,葉宗嶼參加了補習班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秋,宗嶼考入化一中讀書,這時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根據黨中央“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和化縣特派員要求學生黨員讀好書,爭當高材生、學生會主席、班長,以此團結教師和同學的要求,葉宗嶼認真執行,年年當班長,在學生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他發展了10多名黨員,並與李郁同志一起動員70多人參加抗日武裝起義。
葉宗嶼
葉宗嶼銅像
1945年9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但國民黨派大批軍隊南下粵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說南路的共產黨軍隊是土匪,對我革命根據地全面清鄉“圍剿”。在此革命低潮的時候,南路有的地區大批撤退幹部,戰士回鄉;有的消極掩蔽,不敢主動反擊敵人的“圍剿”。1945年10月,李一鳴、葉宗嶼奉命率四團四連返回茂化吳梅邊地區活動,他們採取積極開展鬥爭、在鬥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方針,一方面將起義後留下的黨員骨幹李雨山、李植森等組織起來,形成黨的領導核心,另一方面將四連轉變為武工隊,派出陳球、李雅南先後任隊長,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建立地下軍、交通站、稅站等組織。在革命低潮的時候,他們主動出擊,1946年11月突襲梅錄海瀾鄉公所和反動分子秦文初家,取得全勝;12月下旬在板橋圩處決罪大惡極的國民黨板橋鄉長易子達,使反動分子受到震懾,我革命力量得到發展。
1946年底,黨組織布置南路武裝鬥爭從小搞到大搞,葉宗嶼即重組武裝中隊並和武工隊結合狠狠打擊敵人,解放了邊區廣大地區,建立了以葉宗嶼為書記的邊區黨委,下轄4個區委,建立了區、鄉人民政權,向化吳主力部隊輸送了成建制的三百多人的武裝隊伍和邊區三百多人的大隊以及遍布全區的民兵組織。同時,在鑒江建立江口稅站,每天收稅平均國幣32萬元(折合稻穀40擔),不僅解決了化縣我部隊的供給,還向特委上交部分收入,受到上級表揚。
葉宗嶼在邊區堅持了二年的艱苦鬥爭,在革命低潮中主動出擊,扭轉被動局面,創造了革命大發展的新局面,他也從鬥爭中增長才幹,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重要領導骨幹。
六上化縣 恢復老區
1947年6月,葉宗嶼被破格提升為新四團團長、化縣中心縣委委員。同年11月,國民黨集結五千人對化縣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我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損失,部隊被迫撤出化縣。1948年4月,四團大部分由羅明、黃飛帶領東征粵中,留下的部隊只有200多人,重新組建四團,葉宗嶼任團長,李郁任政委。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在粵桂邊區黨委和恢復化縣老區指揮部指揮下,葉宗嶼具體組織了六上化縣的重大戰鬥,殲滅大量敵人,摧毀了一批敵據點,為恢復化縣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戰鬥中,葉宗嶼的軍事指揮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南圩是國民黨的重要據點,是進軍化縣的必經之地,駐有國民黨自衛大隊數十人,碉堡、地道森嚴,周圍又有敵據點互相呼應,易守難攻。在研究作戰方案時,葉宗嶼提出智取的辦法。當時國民黨放話要活捉我鄉長吳祥,葉宗嶼將計就計,派余文中等同志化裝成國民黨保全隊,“押著”吳祥向敵據點走去。當敵人盤問時,吳文中說:“我們是保全隊的!”邊說邊開槍打死敵哨兵,同志們沖入敵堡,全殲敵人,並乘勝攻下西朗,東朗之敵聞風而逃。
南下雷州 英勇獻身
根據邊區黨委安排,在北上化縣取得重大勝利之後,葉宗嶼率四團配合八團南下雷州,在1949年1月的紀家、洋菁、太平等戰鬥中殲滅大批敵人,摧毀敵人16個鄉政權,取得輝煌戰果。1月30日,我部圍攻遂溪北坡守敵,攻下鄉公所。頑敵符春義部退守舊當鋪碉堡頑抗,葉宗嶼指揮隊伍包圍舊當鋪後,親自到現場偵察敵人火力點,不幸頭部中彈。由於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於當夜光榮犧牲,年僅23歲。
葉宗嶼短暫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一生。他的豐功偉績,永垂千古,他的英勇事跡被選入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時任粵桂南地委書記黃明德在《悼念葉宗嶼同志》的詩中寫道:“戰火紛飛游擊時,千辛萬苦率雄師,身經百戰英雄漢,雖死猶榮萬世知”。曾和葉宗嶼並肩作戰的四團政委呂劍屏於1985年題詞:“轉戰高雷攻北坡,身先士卒壯山河。緬懷為國捐軀日,萬古流芳唱讚歌”。與葉宗嶼同志一起參加革命的葉宗璠在《革命何曾輕一死,留芳千古載丹青——葉宗嶼烈士傳略》中寫了三首詩,其中一首寫道:“忠心耿耿事戎征,鐵骨錚錚動日星,革命何曾輕一死,留芳千古載丹青”。葉宗嶼同志的英雄事跡,永遠激勵著後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