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萬載夏布製作技藝是江西省萬載縣的傳統手工技藝。萬載夏布作為當地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一種文化載體,有獨特的品質,其紗質細膩、經緯鹹宜、不皺摺、不變形、易洗滌,涼爽清汗,是一種純手工的環保產品。1936年,萬載夏布參加粵、湘、鄂、贛特產聯合展銷會、江西省運杭展銷會和1942年江西省國貨陳列館特產展覽會,均受好評,被評為江西三大特產之一。早在上世紀初,萬載夏布就已遠銷海外,享譽甚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 遺產編號: Ⅷ-14
  • 申報日期: 2006
  • 遺產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基本信息,工藝概述,悠久歷史,生產過程,技藝傳承,

基本信息

萬載夏布製作技藝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文化遺產名稱萬載夏布製作技藝
所屬地區江西 ·宜春 · 萬載縣
申報人/申報單位:宜春市萬載縣
遺產級別: 省

工藝概述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苧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詩經》上說:“東門之地,可以漚薴。”說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發酵方法加工麻料。 三國時吳國陸機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書中記苧麻“縮根地中,至春日生不歲種也”。這時苧麻的特性就已為人們所認識,積累了種麻經驗。在古代麻紡有搓法和績法。原始的麻紡是由手搓開始的,苧麻纖維長而強,多用績法成紗。先用手指將脫膠後的纖維粘片分劈成細長的麻絲(縷),然後逐根拈接。宜春境內的萬載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歷來以產優質苧麻著稱。以苧麻為原料生產的夏布,更是名揚海內外,夏布,又名薴布、生布,系由純苧麻纖維紡織而成,萬載手織夏布始於唐宋時期,有極悠久的歷史,據傳,唐初時期的萬載人叫藺思源為防夏夜蚊蟲叮咬,發明用苧麻的纖維織造布來製作帷帳,效果很好,於是人們逐漸改進績麻方法,織造出精美的苧麻布,並將手工布苧麻稱之為“夏布”。
萬載夏布生產追宗溯源可到東晉後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經過世代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萬載夏布的製作工藝日趨成熟,夏布既剛又柔、色澤誘人,“嫩白勻淨,通行四方,商賈幅輳”。唐代時,夏布被列為貢品。
其製作分績紗與織布兩大部分,細分工序達幾十道。績紗要用手工將濕麻劈成細縷,並拈成細紗,一般一天能績二、三兩紗,精工出細活,若要織出高扣數精品夏布,一天難績一兩紗。織布有經紗、刷漿、上機、織造四道工序。其中以經紗、織造為難。經紗多為男人,在陰涼的地方,將紗絲絲入扣,用細白米漿刷紗。織布多為女工,織時亢熱、嚴寒都不宜。夏布用途廣泛,可作床上用品、褥墊、牆布、門帘、工藝品、工業用布等。

悠久歷史

萬載夏布有著悠久的歷史,萬載夏布可追蹤溯源至東晉後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唐代曾被列為貢品。夏布的質地既剛又柔,紗質細膩,“嫩白勻淨,通行四方”,是一種純手工的環保產品。萬載夏布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等多個品種,其紗質細軟、邊縮平整,織造均勻,色澤清秀、不不皺摺、不變形,易洗滌,清涼爽汗,唐時初列為貢品。1940年《萬載縣誌》記載,萬載夏布有兩大特色:一為苧麻質量堅剛,山間多清泉,浣濯便利,天然製造,無俟藥品參加其間,自然化剛為柔,表現雅潔之色;二為成布之後它處用硫磺煙薰,以求一時之美色,萬載則歷來嚴禁,故愈服則色愈出。萬載夏布以“柔軟潤滑、平如水鏡、輕如羅綃”譽滿全國,遠銷海外,被稱為江西三大特產之一。
夏布製作在萬載流傳十分廣泛,影響非常深遠,據史料記載,明代時期全縣約有70%的農戶從事或兼營夏布,縣城經營夏布的商號上百家,清代有千餘家作坊從事夏布生產。

生產過程

萬載夏布全部由手工製作,其生產過程主要有績紗、織布兩個部分,共有近百道工序,這一典型的傳統文化延續了數千年。

技藝傳承

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萬載縣的夏布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萬載縣萬載雙志夏布廠廠長宋樹牙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萬載夏布織造技藝的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