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樓

萬歲樓

萬歲樓,是詩歌名,王昌齡、孟浩然、劉長卿、李紳都寫過等歌詠萬歲樓的詩篇;同時,萬歲樓也是建築名稱,我國有兩座叫萬歲樓的樓閣,一座位於重慶市大足縣,一座則位於江蘇鎮江。

基本介紹

詩歌:萬歲樓,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建築:萬歲樓,大足萬歲樓,鎮江萬歲樓,

詩歌:萬歲樓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萬歲樓
江上巍巍萬歲樓,不知經歷幾千秋。
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流。
猿狖何曾離暮嶺,鸕鶿空自泛寒洲。
誰堪登望雲煙里,向晚茫茫發旅愁。

作品鑑賞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二,是王昌齡作品中比較少見的七言律詩,其格律為仄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十一尤。
王昌齡以七絕稱聖手,可與李太白頡頏。五七律非所長,作品少,一般選集不收其七律。王江寧以絕句之法作律,自與他人風格迥異。
這是在旅途中作的一首山水詩。萬歲樓,在潤洲州治丹徒縣(今鎮江)。為吳初築,晉改創。首聯感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萬歲樓建造時間已經過去很久,高高地屹立在江畔山巔,風風雨雨,過了多少年了。頷聯以擬人手法寫樓所在的山不改,所臨長江,獨自流淌,每天的江水都是不同的,是喜,是憂,常在固好,流逝固堪悲。然而喜自喜,悲自悲,誰也不能改變這大自然的規律。頸聯寫江山裡的動物,野獸還是在山上棲息,水鳥還是在江邊生長。表面看依然如故。可是這野獸已經不是古時候的野獸,這水鳥也已經不是古時候的水鳥。令人深思。尾聯總括心情。在這雲煙繚繞的萬歲樓上,對著將落的夕陽,看著這眼前的景物,想著時代的變遷,體驗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之境界,誰都會思緒萬千。全詩文字淺顯,而意境深遠。
王昌齡像王昌齡像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年,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後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存詩一百七十餘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

建築:萬歲樓

我國有兩座叫萬歲樓的樓閣,一座位於重慶市大足縣,一座則位於江蘇鎮江
大足萬歲樓大足萬歲樓

大足萬歲樓

大足萬歲樓位於大足縣寶頂鎮,在著名的寶頂山石刻入口右側。有近600年歷史的萬歲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頂山摩崖造像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永樂十年(1412年),當時的蜀獻王朱椿,也就是朱元璋的第11個兒子來寶頂山進香,大足縣人民為了紀念他的朝香之行,特地斥資建了萬歲樓,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
萬歲樓為四層木結構建築,高21.2米,底層邊寬3.6米。樓為八角四重檐,樓層逐漸上收,翹角飛檐,非常壯觀。它套用了故宮的修建方法,下大上小逐步收方,樓閣中有幾十幅風俗民情、世俗生活的水墨壁畫。據說,原本樓內有“當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牌位,故名萬歲樓,但是牌位現在已經不知去向了。 近年來,萬歲樓由於年齡太大,多處出現險情——屋面的筒瓦破損,有的斷裂成了幾段;屋檐上的封檐板、連檐條腐朽;古樓的翼角已經產生垮塌,屋頂的瓦面崩裂;同時,局部木構件受到了白蟻和其他病蟲的啃噬,碎成了粉末。加之受到汶川地震波及,險情持續,已經從樓上掉落下多塊瓦片,部分屋脊也掉了下來,險情隨時有可能進一步加劇。2008年6月,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組織專家現場勘察後,迅速制定了寶頂山萬歲樓搶險維修工程實施方案,緊急搶修“萬歲樓” ,目前,修復後的萬歲樓在封閉多年後重新對遊客開放。
大足萬歲樓大足萬歲樓

鎮江萬歲樓

相傳秦始皇在月華山(鎮江三山五嶺八大寺中的三山之一)下開鑿過放生池,叫綠水潭。晉刺史王恭在山上建了一座萬歲樓。此樓很出名,引來無數騷人墨客,成為感懷時事、去國還鄉的極佳去處。除了前面介紹的王昌齡寫的《萬歲樓》外,還有孟浩然、劉長卿、李紳等歌詠萬歲樓的詩篇。
《登萬歲樓》
孟浩然
萬歲樓頭望故鄉,獨含鄉思更茫茫。
天寒雁渡堪垂淚,月落猿啼欲斷腸。
《登潤州萬歲樓》
劉長卿
高樓獨立思依依,極浦遙山合翠微。
江客不堪頻北顧,塞鴻何事復南飛。
丹陽古渡寒煙積,瓜步空洲遠樹稀。
《憶萬歲樓望金山》
李紳
樓高雉堞千師壘,峰拔驚波萬壑攢。
山絕地維消虎踞,水浮天險尚龍盤。
蜃噓雲拱飛江島,鰲噴仙岩隔海瀾。
長對碧波臨古渡,幾經風月與悲歡。
這些歌詠使得萬歲樓名聲大噪,以至於將月華山也更名為萬歲山。後來山上又建了芙蓉樓、純陽祠等著名建築。芙蓉樓又因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而非常出名。一座小山,兩座名樓,月華山在唐代風光無限,一時無二。
到了宋代,萬歲樓己漸趨衰頹,名樓已傾,部分建築改為月觀,南宋文學家汪藻曾游後作《京口月觀記》。到了近代,已到了“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蒼涼境況。宋代很有名的月觀,也只剩下月台的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