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中加友誼國小

萬州區中加友誼國小

中加友誼國小座落於萬州區觀音岩,系1999年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捐資62.5萬美元啟動,當地政府按1:1配套籌措資金整合原萬縣三馬路一小、三馬路二小、和祥街國小、萬安國小新建而成的三峽庫區移民遷建學校。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州區中加友誼國小
  • 在職教職工:111人
  • 學生:2367人
  • 建築面積:2.7萬餘平方米
學校簡介,現任校長,榮譽記錄,學校特色,

學校簡介

學校現有教學班64個,學生近4000人,在職教職工178人,學校占地53餘畝,建築面積2.7萬餘平方米,學校語音室、計算機室、遠程多媒體教學網路、校園閉路系統、多媒體電化教室、專用醫療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音樂教室、電腦教室、語音教室、體育器材室等一應俱全 學校一流的設施,人文的管理,出色的質量,是萬州教育界升起的一顆璀璨的新星,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重慶市示範學校”、 “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德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足球重點學校”、“重慶市交通安全宣傳先進學校”、“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萬州區文明單位”、“萬州區首批示範學校”、“萬州區德育示範學校”、“萬州區教研示範學校”、“萬州區綠色學校”、 “萬州區家長示範學校”、“萬州區退管工作示範單位”等稱號,學校系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學校、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萬州區首批課改實驗基地等,學校被譽為“中加友誼的紐帶、庫區育人的搖籃”。學校在新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總結近九十年的辦學歷程,集思廣益、反覆醞釀,力求創新,提煉了“悠悠華夏韻、濃濃楓葉情”的學校文化;以“和諧共榮、拼搏爭先”作為當代中加人奮鬥之精神;堅持“習作教學”作為突破口,創新經營“五特一體,培育一代新人”的特色文化,執著“外延擴大,內涵發展”的辦學路子,著力塑造學校優雅的形象。這一年裡,學校乘借 “五個校園建設”的東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構建濃郁的校園文化,2010年暑假學校也發生了奇異的變化,雄偉高大的校門正中懸掛著學校的校徽、兩旁“和諧共榮、拼搏爭先”的中加精神催人奮進;教師辦公大樓、校園文化廣場被穿上新裝,還有常青的綠樹、四季的花香與校園文化相得益彰,使這所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彰顯出更具魅力的時代氣息色彩。在學校對未來的規劃中,我們努力將學校建成一個兒童品味濃郁、審美價值高雅的“情趣之園”,特色科研突出、教育意識前瞻的“科技之園”,注重名師培養、輻射周邊學校的“人才之園”,學生輕鬆學習、教師愉快工作的“快樂之園”,師生平等相待、彼此真心交流的“人文之園”,既有內在特點、又有外顯特色的“特色之園”,注重生命質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之園”。總之,我們將用中加人的創業作風、科學精神、開闊胸襟、永恆追求,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三峽庫區的知名學校,用真真切切的工作業績來譜寫中加教育新的篇章!

現任校長

張俸保現任萬州區中加友誼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從事過中學物理、國小數學、思品及各科教育教學工作;曾任萬州區瑞池初級中學、雙河國小校長,撰寫論文獲市、區級一等獎或發表共二十餘篇,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被評為重慶市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
“睿智、寬容、務實、執著、創新”是他的管理風格,“與時代同行、拼搏爭先”是他的工作作風,無論走到哪個學校,他都根據學校自身特色打造了區域的一個又一個的辦學品牌,2009年8月,通過競聘調入中加友誼國小,至此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又帶領著中加友誼國小團隊,正努力創新辦學思路,完善辦學機制,提升辦學理念,打造辦學特色,朝著“質量立校、人和強校、特色亮校”的目標而奮鬥。

榮譽記錄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

學校特色

觀音岩含情和風,平湖水蕩漾碧波,中加友誼國小如一顆明珠,熠熠生輝,飾於萬州城西,學校系1999年中國和加拿大共同融資新建的三峽庫區移民學校。學校占地53餘畝、建築面積2.7萬餘平方米;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2367人,在職教職工111人。學校造型別致的建築群,完善的教學設備實施,宏麗規整的彩色塑膠運動場,濃郁的自然和人文氛圍,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成長發展環境。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紅旗大隊”,“重慶市示範國小”、重慶市“德育示範學校”、“足球重點學校”、萬州區“規範化管理示範學校”、“信息技術示範學校”、“家長示範學校”等五十餘項殊榮。
學校以科學規範的管理,突出的辦學特色,濃郁的校園文化,在萬州這塊飛速發展的沃土上,逐漸走出了一條“習作文化”特色之路。
1、 尋根溯源,發掘“習作特色”內涵
學校的生命力在於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與創新,2009年,學校在領軍人物張俸保校長的帶領下,充分挖掘校園人文資源,以三峽庫區的移民情節和對加拿大國際友人的感恩情節,提出了“悠悠華夏韻,濃濃楓葉情”的文化主題,短短几個字折射出了學校文化主題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對中西文化的融合。
因此,學校將“自主習作”的教學作為學校特色項目,旨在學生自主積累、自主感悟、自主習作、自主評價的過程中培養其綜合素質;建構以人為本、人文相融的作文教學新機制,致力培養學生的悟性、靈性與人格。將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相結合,在提升全校師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深化了學校的人文內涵。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探索與發現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生命意義的釋放,“以我手寫我心”,以中西文化經典為媒介,既要對師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滲透教育,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不忘根、不忘本;又要結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吸收西方的營養文化,拓展師生國際視野、培育師生國際意識。課題牽動,夯實“習作特色”基礎思路是基礎,接下來是付諸實施,如何創建一個適切本校的“低、中、高”有序,課內外一體,聽說讀寫交融,寫、評、賞、改融洽,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自我反思、自主習作教學的新“模式”,並以此為突破口,切實轉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全面提高本校習作教學質量,就成了我們著力研究的一個課題----國小語文課堂“自主習作教學模式”。
2008年春天,學校醞釀《國小語文課堂“自主習作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萬州區教科所付開國等專家精心指導、多方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同年秋天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辦批准了該課題的立項,12月,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委託區教科所在學校舉行了開題儀式。
正式研究一年多時間以來,學校以學校市級研究課題“國小語文課堂自主習作教學模式研究”為龍頭,汲取國內外先進的習作教學思想,借鑑了成功的習作教學經驗,結合學校的實際,提出年段式習作教學體系創造有效的習作教學課堂:低段課內以寫自己想寫的話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寫童話作文,課外看圖習作;中段課內素描習作、課外循環日記;高段課內套用習作、課外生活習作。在課堂習作教學中,低段逐步形成:激趣——導說——練說——寫話——評賞。中高段:明確要求——從說入手——自主習作——修改賞評(特別適合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明確要求——打開思路——自主習作——修改賞評,自明要求——試做——指導——修改(自改、互改)——賞評(適合高年級學生有一定基礎的習作內容,把指導課與講評課融為一體)。我們還主張“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練到校外”;指導學生寫觀察隨筆、循環日記,辦習作小報,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指導學生在校外聽廣播、采新聞,開辦“紅領巾廣播電視台”,提高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
2、 創新實施,彰顯“習作特色”成果
在習作特色學校建設的管理過程中,學校始終將習作特色建設作為工作的重心,作為學科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以常態的教研活動、專門的教研月、教學節等活動為依託,經常性地開展習作研究,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要求,開展相應的學生寫作活動。
一是打造“能說善寫”教師團隊。建設特色學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有一支業務精湛、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是關鍵。學校的具體做法:
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教育教學新理論,聘請教學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對教師進行習作欣賞、指導學生習作等內容的培訓。
組織青年教師,堅持利用晚上時間,利用校園網站開展教學論壇活動,每一段時間將圍繞某個習作專題,進行深入地研究討論,在集體研討中發現新問題、生髮新思想。
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讀書活動,每一到兩月重點研讀一本與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專著,並堅持寫讀書筆記,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習作競賽活動,派骨幹教師到習作特色起步早經驗豐富的學校參觀學習。
實行年級集體備課制度。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經常性的集體備課活動,圍繞市級習作課題開展專題研究,每個學期每人上一次習作研究科,骨幹教師上習作示範課,切實推進市級課題的開展以及習作特色學校建設。
二是營建“樂寫會寫”習作環境。在習作特色學校建設的過程中,學校給學生創造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和舞台,利用每一塊陣地,為學生打開展示習作才華的視窗。
少年文學社:為愛好文學的學生創造一個活動和學習的組織,每周堅持開辦文學講座,開展各類寫作輔導;輔導同學們自己編辦習作小報,將學校開展的各項習作活動、將優秀學生的事跡、將學生的優秀習作刊登出來,成為學生髮表習作、展示文學才華的好舞台,使文學社成為同學們嚮往的地方。
習作長廊:學校充分利用學校有限的空間,開闢了一條習作長廊,定期將學生自己滿意的習作畫上精美的插圖,展示出來。
習作角:每個班級將建立自己的習作宣傳陣地,創建各具特色的習作園地習作角。讓每個孩子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
文化廊:在走廊的牆壁上,精心布置版面,每塊空出一角,專門張貼愛好寫作和讀書的學生的照片,展示他們的風采。
紅領巾廣播站: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的陣地宣傳作用,將學生優秀的習作,愛好習作學生的事跡定期播出,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
“快樂杯”每周習作賽:學校建立了“快樂杯”每周習作賽的投稿箱,鼓勵學生自由投稿,每周評選十名“快樂小作家”。每周星期一在升旗儀式上舉行頒獎,把寫得最好的那一篇習作作為國旗下的講話,給予自覺習作的同學以最好的獎賞——在全校同學面前的表揚!
如今,漫步校園,雄偉高大的校門正中懸掛著的校徽,蘊含著“習文”特色發展理念;兩旁“和諧共榮、拼搏爭先”的中加精神催人奮進;校道兩旁圖文並茂的宣傳牌、唐詩宋詞燈柱、主題文化廣場等啟迪感染著每一位師生的心靈,教學樓里那一塊塊 “小作家風采”、“優秀習作賞析”、“習作活動剪影”……處處渲染著習作文化氣息,展現了一副副異彩紛呈的精彩畫面。
3、拓展延伸,打造“特色學校“品牌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創建有特色的示範學校成為深化教育改革,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特色活校,特色興校,以張俸保為班長的學校團隊認為特色建設不僅僅是有一個學校的特色項目,作為三峽庫區唯一的一所涉外視窗學校,故特色打造也應高起點、遠謀劃,不搞單項推進,而重整體綜合,著力於整體提升辦學水平,整體提升學校品位。
因此,學校以“習作教學”作為突破口,創新經營“五特一體,培育一代新人”的特色文化體系,涵蓋學校特色發展的各個層面。經過多年的努力,習作之花芬芳般的綻開,此時,其它特色之花也悄悄開滿園。中加這片沃土,占領了春天的高地,“管理、德育、藝術、科普、教育教研”之花同時展露芳香,為學校整體提升辦學水平,整體提高學校品位露出新顏!
一是奉行 “人文潤心 管理無痕”的管理理念,構建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特色。張俸保校長有句口頭禪:讓每位教師和學生都能幸福快樂地學習與生活,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管理中重視班子的榜樣作用, “以誠悅其心”,“以嚴規其行”,“以新勵其志”,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創新實踐了 “決策—執行---監督”新型學校管理機制
二是堅持“博學與博愛”並舉的育人理念,打造學校德育特色。學校成立了“紅領巾監督崗”、“少年交警學校”、“少年法庭”、“社區少年文工團”等有益的小團體,通過開展“三聲一準備”、“三姿一容”、“十好訓練”、“八個一”活動、每日“四個常規”評比、每周“紀律、衛生、禮儀、安全”流動紅旗競賽等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德育特色。
三是以“2+2”項目為切入點,打造藝術特色 以音、體、美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2+2”項目為切入點,運用各項興趣隊的組建與培訓,增強體質,提升鑒美、審美的能力。學校大課間活動,內容和形式多次翻新,深受師生的喜愛,更是陽光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何琳老師還走出去幫助兄弟學校指導、編排大課間,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美術的書法藝術,葫蘆絲、豎笛進入常規的音樂課堂,拓寬了學生對於藝術學科的理解,引領他們追求藝術,學習美,欣賞美,崇尚美。
四是創新科技特色。崇尚科學,增長智慧,通過科普知識講座,小型多樣的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的良好習慣。幾年來,學生在市級、區級各項科技競賽活動中獲一、二、三等獎的有百餘人次。學校也榮獲 “萬州區2010年度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譚天雷老師被市教委、市科協評為“第21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優秀科技輔導員”,吳達兵被市教委、市科協評為“優秀組織工作者”。
五是教育科研特色。學校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變革課堂教學為平台,創新校本教研,幾年來,學校教師各級賽課獲一、二等獎50餘名,論文獲獎及發表300多篇。其中《管理制度與制度創新》入編全國管理大全,《通情、達理、導行》入編中國管理叢書,《讓我們的校園永遠美好》被中國德育報刊發表;學校承擔的全國“十五”教育技術規劃課題《教育技術在國小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市級課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語文、數學已結題。市級課題《國小語文課堂自主習作研究》、《國小英語學習多元評價性研究》、《習作教學特色學校建設》發展態勢良好。
學校特色的本質是什麼?是文化。樸實而具體的“習作教學”特色文化正在引領著學校整個系統、全方位的發展,我們深信隨著學校特色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加友誼國小將會為學生的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打下厚重的生命底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