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湖北省襄陽市萬山)

萬山(湖北省襄陽市萬山)

萬山(湖北襄陽境內),一座充滿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著文化幽香的山;一座與古城襄陽歷史同步,相映生輝,相互媲美的山。追溯歷史與文化,它當屬“襄陽第一名山”。早在春秋時期就以“神女弄珠”而聞名華夏。據襄樊學院魏平柱教授考證,弄珠的漢江二女神,可上溯到公元前977年陪周昭王南巡,乘“膠膠之船”過漢江時,“夾擁王身,同溺而亡”的延娟、延娛二位侍女,距今已近3000年了,比隆中因諸葛亮隱居而成名早860多年,比峴山等城南諸山亦出名早1240多年,比鹿門山出名也應早1080多年。圍繞萬山0.5公里以內還有解佩渚、羊石廟、柳子關、萬山潭、老龍堤等諸多文化遺址,可謂一步一故事,滿山皆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山
  • 行政區類別縣級特區中國僅2個)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
  • 下轄地區:1鎮4鄉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 面積:338平方公里
  • 人口:7萬
自然名山,神話名山,人文名山,王粲故居王粲井,解佩渚,萬山潭,杜預碑,老龍廟與老龍堤,柳子關,文化名山,萬山與穿天節,解佩渚與弄珠亭,萬山有佛寺禪院,萬山潭,杜預沉碑處,柳子關,魯宗之立郗恢碑,英烈名山,宋元萬山之戰,

自然名山

荊山山脈大家族中,萬山並非常高聳入雲,海拔不過150米,但萬山絕壁臨江,山水相依,雄奇俊秀,自然天成。
湖北萬山
首先,萬山地理位置特殊,西屏古城襄陽。它東距古城襄陽5公里,西接古隆中風景區,南臨秦巴古道(現襄隆景觀大道),北抵漢江邊。從“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始,即與南鄰的柳子山(又名順安山)比肩雄立,如兩員威風凜凜的虎將,銅牆鐵壁般遠遠地護衛著古城襄陽,歷朝歷代守襄陽者,均在兩山之間設有“柳子關”,凡取襄陽者必先取柳子關與萬山,方可到達襄陽以西走廊,直抵襄陽。因此,萬山自古以來就是關隘要塞,為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
其二,萬山與南鄰柳子山一脈相承,恰似“龍頭”,由南向北,飛馳漢江邊,屹立江渚上,其山的北端絕壁臨江,奇峭挺拔,與壁下“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醅”的碧綠江水“零距離”接吻,自然天成為“青山綠水”勝景。宋代詩人蘇軾在《萬山》詩中寫道:“西行度連山,北出臨漢水。漢水蹙成潭,旋轉山之趾。……月炯轉山曲,山上見洲尾。綠水帶平沙,盤盤如抱珥。”襄陽籍田園詩人孟浩然曾坐於萬山邊的磐石上釣魚,怡然自得地詠出了“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的千古名句。這在古城襄陽的諸山中僅此一峰,獨具風韻。
其三,萬山壁立江邊,拔江而起,高聳兀立,懸崖磷峋。佇立崖邊向北眺望,天寬地闊,大氣磅薄。遠看,大江浩蕩東去,漁帆點點;近處,無垠沙洲如茵,綠意盎然;俯視壁下,綠波蕩漾東流,江碧峰青。孟浩然登萬山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秋登萬山寄張五》(張五,字子容,時隱居在峴山近旁的白鶴山)的詩:“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灑來,共醉重陽節。”盛唐時期孟浩然登萬山,居高臨下,為我們描摹了這樣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畫,在文明發展到當代的今天,登臨萬山之顛,屹立絕壁江邊,當屬居高鳥瞰襄、樊二城美景,觀賞漢江飄逸風姿的最佳位置,令城南諸山汗顏莫及。
其四,萬山清秀飄逸,美如秀女。其主峰悠然引頸高聳如秀女之首,自主峰以下面向漢江,分別向東北和西北逶迤徐下至漢江邊,形成一個大寫的“人”字,活脫出一個坐姿秀女的兩隻手,戲玩江水;又如仰臥秀女,頭枕柳子山,腳蹬漢江水,盡情享受這自然之美。且萬山面積達1500餘畝,森林茂密,植被豐厚,“美女說”自古有之。曾鞏在《萬山》詩中說:“萬山臨漢皋,峰嶺頗秀髮”。萬山臨近漢皋台(現安定醫院以南台地),萬山主峰的樹林如少女的秀髮一樣舒展美麗。並說:“飄渺出煙雲,清明動毛髮。留連到歸時,長見西林月。”萬山飄渺氤氳如煙雲一般,滿山的樹林,頗如少女的秀髮,隨風拂動,令人留連望返,及至歸去時,已是月掛樹梢的時分。
萬山是上蒼著意降臨在漢江邊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萬山是大自然饋贈給襄陽人民的一件豐厚無比的厚禮,讓在襄陽這塊大地上繁衍生存的世世代代子民盡情享受這自然之美。

神話名山

自然天成的名山秀水,自然是仙境。 自然仙境,自然是神的故鄉,孕育出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萬山因而是一座神話名山,最著名的有以下三則:
“神女弄珠”與“解佩授珠”
“神女弄珠”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為迷人的浪漫情愛故事。據《南都賦》注引《韓詩內傳》載:春秋時,多情的鄭大夫“鄭交甫將適楚,遵彼漢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漢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說:“願請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語,解下佩珠相贈。鄭交甫喜不自禁,以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過寶珠,藏於懷中。行約數十步,回望二女,杳無蹤跡,伸手探懷,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漢水女神,不禁悵然。又據明萬曆《府志》載:“萬山之西有曲隈,為解佩渚,乃鄭交甫遇神女處。”
漢江二女神何許人也?其最早見諸於《詩經?漢廣》詩中:“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句,後被漢朝劉向收入《列仙傳》。據《帝王世紀》載,周昭王伐楚,返濟漢,楚人獻膠膠之船,船之中流膠解而溺昭王,他的兩位侍女延娟、延娛“夾擁王身,同溺於水”,化為神女。之所以為神,是因為二女無辜而死,深得荊楚人民的同情,“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貞節,精誠一至,視殞若生”,及至“數十年間,人於漢江之上,猶見王與二女乘舟戲於水際”。對此二女,“漢江之人,立祀於江湄”,“暮春上已之日,禊集祀間“(見晉?王嘉《拾遺記》)。據載,延娟、延娛是東甌(今浙江溫州一帶)人,“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其與周昭王溺漢水而亡的時間,據最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當在公元前977年,流傳至今,已近3000年(2983年)了。
王莽追劉秀
王莽劉秀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盡人皆知,自古以來,民間傳說此故事就發生在萬山。
“劉關張”與“三義石”
在萬山主峰巍然屹立著三塊巨古,民間傳說為“三義石”,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結義兄弟的化身。

人文名山

萬山文化底蘊豐厚,古蹟眾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這裡既可享受萬山絢麗燦爛的文化積澱,又可領略萬山諸多風景名勝各具風姿的自然景觀。

王粲故居王粲井

萬山因有王粲故居、王粲井而傳名。王粲,字仲宣,祖籍山東,幾乎與山東老鄉諸葛亮同時來到襄陽,投靠時任荊州刺史的同鄉劉表,未被重用,於是隱居萬山達15年之久。後歸曹操,拜為丞相掾,賜爵關內候。

解佩渚

“解佩渚”是鄭交甫在萬山以西向漢江二女神索要佩珠之處。按明萬曆《府志》“萬山之西有曲隈,為解佩渚”的記述,結合《韓詩內傳》所作的鄭交甫行至漢皋台下“乃遇二女神”的記載,考據萬山以西地形,漢皋台乃千山以東山脊台地,台地山勢向東緩延下降至現賈洲6組農戶住宅處,正好為山腳彎曲之地,亦為漢水故道彎曲處。

萬山潭

萬山潭是萬山北麓江邊的一處勝景。站在萬山主峰向北看去,萬山北麓分別向東北和西北蜿蜒徐下,至漢江邊突出兩堵絕壁,中間形成一個不足百米的“凹”字,凹口下即為深潭。如今漢江支流仍流經潭邊,潭的輪廓依稀尚存。但遺憾的是深潭早已淤平,被填為便道,植上意揚。但古時這裡卻是潭水清澄,遊人如織的地方。孟浩然曾坐在潭邊的磐石上,一邊悠閒地釣魚,一邊欣賞萬山美景,並有感而發詠出了《萬山潭》詩一首:“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杜預碑

這在《三國演義》最後一回第120回中,羅貫中以“薦杜預老將(指羊祜)獻計策,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全章節記述了這一中國歷史上壯懷激烈的歷史史實。西晉時襄陽百姓曾在峴山建有一“杜預祠”,以示紀念。

老龍廟與老龍堤

據明朝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襄陽郡志》載:“老龍廟在城西北10里,創自前代,明洪武甲寅(公元1347年)重修。”還說“老龍堤在縣西,臨漢江西河套,西抵萬山計十一里,上有老龍廟,故名。”從這一記載中關於老龍廟與老龍堤的位置關係看,老龍廟在“城西十里”,而老龍堤“西抵萬山計十一里”,即龍頭堤直抵萬山東麓腳下,距襄陽有十一里,而老龍廟未在萬山腳下,在距襄陽僅十里,亦即離萬山東麓腳下有一里的位置。因此,老龍廟與萬山頂上古老須彌寺,而幽蘭寺,再保提寺不是一回事,它是專為護佑漢江大堤而“創自前代”的。明末清初倒塌。

柳子關

據附近老農說,在萬山與柳子山之間,原有一個無名小山凸(現襄隆景觀大道在崗梁制高點的位置,萬山磚瓦廠用土挖平後,闢為公路),秦巴古道即是從此無名小山凸以南與柳子山之間穿過,是東進古城襄陽的關隘咽喉,故名柳子關。

文化名山

萬山文化底蘊豐厚,古蹟眾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這裡既可享受萬山絢麗燦爛的文化積澱,又可領略萬山諸多風景名勝各具風姿的自然景觀。

萬山與穿天節

節日承載的是深厚的文化和民風民俗,它包兩層含義,一是指紀念日,如“五一”國際勞動節等;二是指導傳統的慶祝或祭祀的日子,如中秋節、清明節等。而在古襄陽萬山則曾產生過一個全民參與的盛大的紀念日,史料載這是鄭交甫偶遇漢江女神並與之傳情的紀念日。

解佩渚與弄珠亭

似此風景絕佳,神女流漣之渚,當屬“萬山第一名勝”,自然建有亭閣之類建築。但什麼時間所建,無考。然在北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時,這裡曾建有“弄珠亭”是有據可查的。

萬山有佛寺禪院

據《襄陽縣誌》載:萬山“山頂有幽蘭寺,原名須彌寺,今稱保堤寺,因山為老龍堤首也”。認為萬山寺坐落在這樣的山水之中,當聲名遠揚。

萬山潭

孟浩然垂鉤處
孟浩然對此潭可以說衷情到如痴如迷的境界,每游萬山必觀此潭,每觀此潭必詠名篇。在《西山尋辛諤》(西山即萬山,辛諤為孟浩然同鄉舊友)詩中曰:“落日清川里、誰言獨羨魚。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餘。”

杜預沉碑處

似此,杜預確為西晉開國元勛,功蓋華夏,可歌可泣。為使自己功勳彰顯後世,名傳千古。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可行的辦法。據《晉書?杜預傳》載:“預好為後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二石為碑,記其功勳,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日‘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

柳子關

劉言史葬於柳子關
劉言史,洛州(今河北永平)邯鄲人,是中唐著名詩人,與李賀同時。晚唐襄陽籍詩人皮日休稱其詩“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鍊成字,千煉成句”,“有詩歌千首,其美麗恢贍,除可賀外,無人匹敵”。

魯宗之立郗恢碑

據《水經注》載:“萬山上有郗恢碑,魯宗之所立”。又據魏平柱教授考證,此碑可能為郗恢功德碑,碑文尚待考證。
趙孟頫書阿刺罕墓碑
據《襄陽縣志?陵墓》載:“元湖廣行中書省左丞阿刺罕墓在城西萬山之原。墓失惟有神道碑。元明善撰文趙孟書。”同書《古蹟》引《湖北金石存佚考》云:“魏國忠懿公神道碑,元明善撰,趙孟頫書。在襄陽。”另,嚴官撰《湖北金石詩》七十八首中亦有《元魏國忠懿阿拉罕碑》,詩後有按語,中有雲“是碑在襄陽縣,乾隆丙子,丁丑間,曾於西域(當為“城西”之誤)民家得元。碑仆臥土中,篆額碎裂,文字殊缺尚少。知府陳鍔修《俯志》時錄其文於《志》中,茲奉檄訪求,則北碑為村民所毀滅。”嚴客《金石詩》寫於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孫星衍為《金石詩》作序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馬基按語當亦在斯時,而言“此碑為村民所毀滅”應屬記載有誤。

英烈名山

萬山不僅是自然名山,神話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英烈名山,自古以來就是古城襄陽以西屏障,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萬山令勝利者自豪,讓失敗者沮喪。這自豪和沮喪都載入襄陽史冊,積澱為燦爛的傳統文化。
楚莊王在萬山誅若敖氏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載:“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讒之王,恐誅,反攻王,王擊滅若敖氏之族。”
岑彭戰秦豐守將張揚於萬山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四十一《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載,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劉秀征南將軍岑彭進攻秦豐,“秦豐拒岑彭於鄧。秋七月,彭擊破之,進圍豐於黎丘。”司馬光在這裡所指“鄧”即指襄陽一帶,在今樊城北有古鄧國遺址,即現鄧城。“黎丘”為古宜城屬地,

宋元萬山之戰

南宋度宗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軍由蜀入江,意欲滅南宋。元世祖忽必烈接受降將劉整“先取襄陽,再奪天下”的建議,派都元帥阿術率兵五萬,略地襄陽。查看地形後,阿術、劉整遵照忽必烈“勿攻城,但圍之,以俟自降”的方略,決定對襄陽實行包圍。而萬山東距襄陽五公里,是攻打襄陽的戰略要地。元軍便“起萬山,包百丈、楚山,盡鹿門”,築堡圍困之。宋軍守將呂文煥慌了手腳,意欲從萬山突圍,於是,在萬山之麓,宋元軍隊發生多次激烈戰鬥。
Chinese貴州萬山(Guizhou-Wanshan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Englis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