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天文台(荷蘭語:Sterrewacht Leiden)是荷蘭南荷蘭省萊頓的一座天文台。1633年萊頓大學建造了該天文台,以放置司乃耳象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運行的大學天文台...
內容簡介 名稱萊頓大學天文台位置萊頓經度+4°29′緯度+52°09′高度12 ...... 名稱 萊頓大學天文台 位置 萊頓 經度 +4°29′ 緯度 +52°09′ 高度 12 ...
萊頓大學天文台南非觀測站位於哈特比斯普特,經度 +27°53′ 緯度 -25°46′ 。...... 萊頓大學天文台南非觀測站位於哈特比斯普特,經度 +27°53′ 緯度 -25°4...
(荷蘭萊頓天文台天文學家)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莫拉比托使用國際低頻陣列望遠鏡(LOFAR),...
奧爾特(Oort,Jan Hendrik)在格羅寧根大學卡普坦的指導下學習,1926年取得博士學位。他在萊頓天文台度過他的職業生涯;1924年到那裡,1945年成為台長。...
天文學家 主要成就 “類星體”這一天體種類公認的發現者 馬丁·施密特生於荷蘭格羅寧根。施密特師從揚·亨德里克·奧爾特,並於1956年在萊頓天文台獲得博士學位。1959...
荷蘭萊頓天文台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J1407b的光環中至少發現了一個清晰的間隙,這應該是形成衛星後留下的痕跡,其質量在地球與火星之間。 科學家...
埃溫·范迪斯胡克(荷蘭語:Ewine Fleur van Dishoeck,1955年6月13日-),出生於萊頓,荷蘭天文學家和化學家。她是萊頓天文台的分子天體物理學教授,曾當選國際天文...
荷蘭數學家。1856年12月29日生於茲沃勒,1894年12月31日卒於法國土魯斯。早年在代爾夫特綜合技術學校學習。1877~1883年在萊頓天文台工作。後遷居巴黎,1886年獲得...
如此強大的衝擊波形成於兩個星系團的碰撞,來自萊頓天文台、里斯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衝擊波形成後所到之處似乎煥發了生機,一些昏沉沉的星系出現了新的恆星形成,...
在校期間,奧爾特聽了著名天文學家卡普坦的課,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後留校擔任助理。1922年奧爾特赴美國耶魯大學工作,1924年回到荷蘭,開始在萊頓天文台...
卡普坦1851年出生於荷蘭的巴訥費爾德,1868年進入烏特勒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1875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前往萊頓天文台工作。1878年,卡普坦成為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
ALMA圖像顯示了年輕恆星HD 135344B周圍塵埃盤和氣態物質的聚集情況,它們可擴展到60個天文單位的半徑,相當於太陽系的海王星軌道之外。荷蘭萊頓天文台的科學家發現先前...
早年在代爾夫特綜合技術學校學習。1877~1883年在萊頓天文台工作。後遷居巴黎,1886年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同年任土魯斯大學教授,直至去世。最重要的貢獻是推廣了黎曼...
1898年畢業於哥本哈根綜合工學院,起初熱心於照相化學,1902年轉向天文學,並在丹麥一小天文台工作。1909年任德國波茨坦天體物理台高級天文學家,1919年任荷蘭萊頓天文台...
荷蘭萊頓天文台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J1407b的光環中至少發現了一個清晰的間隙,這應該是形成衛星後留下的痕跡,其質量在地球與火星之間...
研究合作作者、荷蘭萊頓天文台的研究生蒂芙尼·邁什卡特(Tiffany Meshkat)這樣說道。發現像HD 106906 b這樣的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理解其它行星系統多樣性的機會。...
荷蘭數學家。1856年12月29日生於茲沃勒,1894年12月31日卒於法國土魯斯。早年在代爾夫特綜合技術學校學習。1877~1883年在萊頓天文台工作。稍後遷居巴黎,1886年獲得...
1867年,理查·安東尼·普羅克特(Richard A. Proctor)稱之為凱撒海(Kaiser Sea),以萊頓天文台(Leiden Observatory)的Frederick Kaiser命名。1876年,卡米伊·弗拉馬...
在萊頓天文台工作,直至1906 年,以後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1932年成為該校天文學教授。自1906年至1914年,潘涅庫克居住在德國,在這裡他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