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葉

萊菔葉

萊菔葉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出葉,又名蘿蔔桿、萊菔菜、蘿蔔纓、萊菔甲、蘿蔔甲,是一味中藥藥材

萊菔葉
(《唐本草》)
【異名】蘿蔔桿(《滇南本草》),萊菔菜(《本草從新)》,蘿蔔纓(《本草再新》),萊菔甲(《現代實用中藥》),蘿蔔甲(《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出葉。植物形態萊菔條。
【採集】冬季或早春採收。風乾或曬乾。
【藥材】乾燥根出葉具有旋卷、多皺紋的長葉柄,羽狀裂片捲曲收縮,通常彎曲成團狀,黃綠色;質地乾脆,易破碎,有香氣。以乾燥、質輕、綠色、有香氣而不霉蛀的為佳。
【拉丁語】Raphanus sativus L.
【性味】辛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甘。
②《本草從新》:辛苦,溫。
③《飲片新參》:鹹,平。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原形態】萊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分枝,無毛,稍具粉霜。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長8-30cm,寬3-5cm,頂裂片卵形,側裂片4-6對,長圓形,有鈍齒,疏生粗毛;上部葉長圓形,有鋸齒或近全緣。總狀花騙子頂生或腋生;萼片長圓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紅色,直徑1.5-2cm,倒卵形,長1-1.5mm,具紫紋,下部有長5mm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鑽狀,柱頭柱狀。長角果圓柱形,長3-6cm,在種子間處縊縮,形成海綿質橫膈,先端有喙長1-1.5mm;種子1-6顆,卵形,微扁,長約3mm,紅棕色,並有細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種。
【性狀】性狀鑑別,葉通常皺縮捲曲成團,展平後葉片琴形羽狀分裂,長可達40cm,表面不平滑,黃綠色。質乾脆,易破碎。有香氣。
【化學成份】葉含葉黃素(phytoxanthin),揮髮油,油中含α、β-已烯醛(α、β-hexenal)及β、γ-已烯醇(β、γ-hexenol)。
【功用主治-萊菔葉的功效】具有消食,理氣,化痰,止咳,清肺利咽,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脘腹痞滿,吐酸,呃逆,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咳痰,音啞,婦女乳房腫痛,乳汁不通,外治損傷瘀腫等症。
①《本草綱目》:萊菔,根、葉同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
②崔禹錫《食經》:消食和中。
③《滇南本草》:白蘿蔔桿葉,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脹,噎膈,打呃,嘔吐酸水,赤白痢疾,婦人乳結、乳腫,經閉。
④《本草再新》:化痰止咳,消食理氣。
⑤《隨息居飲食譜》:凡一切喉症,時行瘟疫,斑疹瘧痢,水土不服,飲食停滯,痞滿疳痘,脹瀉,腳氣,痧毒諸病,洗盡濃煎服之。
⑥《飲片新參》:生律利氣,化濕,和腸腑,治瀉利,開胃。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鮮者搗汁。
【宜忌】《次片新參》:氣虛血弱者禁用。
【選方】
①治初痢:萊菔苗葉陰乾,隨色之紅白用。赤者砂糖調服,白者糖霜調服。(《本經逢原》)
②治噎膈打呃:白蘿蔔桿五錢(微炒),神曲三錢,白蔻仁三錢。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淡薑湯下。並治紅白痢疾,加枳殼;山查各等分,煎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便出血:鮮萊菔葉搗汁,加好陳墨少許,飲之。 (《醫界春秋》)
④治婦人奶結紅腫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壓著,或小兒吹著:紅蘿蔔桿葉不拘多少,搗汁一杯,新鮮更好,煨熱,點水酒或燒酒服亦可。 (《滇南本草》)
【溫馨提示】每餐50~100克
蘿蔔纓也就是蘿蔔的葉子,也叫萊菔葉。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較多的是蘿蔔,但是纓子卻很少被食用: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蘿蔔纓子的營養價值不夠了解;另一方面也受運輸供求的限制,我們平時到市場中買菜很難買到新鮮的蘿蔔纓子,因為蘿蔔纓子很難儲存、運輸,所以收穫蘿蔔的時候纓子往往都被扔在地裡面做肥料了。
蘿蔔纓的營養價值很高,纖維高,其性味甘苦平,功用消食理氣。《飲片新參》簡要地說它能“生津利氣,化濕排毒。”
蘿蔔纓子不要錢,止瀉止痢賽黃連。
蘿蔔經常吃,開胃止瀉又消食。
蘿蔔纓子即蘿蔔菜的莖和葉,有開胃、止瀉、止痢的作用。民間夏季常用乾蘿蔔纓子加油鹽作湯,健胃消食,幫助消化,並能防治腸炎、痢疾。蘿蔔菜於地上長老開花結子,地下蘿蔔自空,湖南稱為“窖蘿蔔,全株陰乾,治腸炎、痢疾良效,越陳越好。(清異錄》載:“其家自先世多留帶莖蘿蔔,懸之檐下,有至十餘年者;每至夏秋有病痢者,煮水服之,即止。愈久者愈妙。”
性味辛、苦、平,入脾、胃二經,消食、理氣、化痰、止咳;
蘿蔔,大部分人吃的是它的根,其實,研究表明,蘿蔔葉子的營養一點都不亞於蘿蔔根兒。
不但蘿蔔的根效用無窮,它的葉片營養更為驚人。含有很多的胡蘿蔔素,每一百克維他命A含量是1400 IU,是同量青花菜400 IU的三倍以上;而鈣的含量是每一百克含有238毫克,是菠菜55毫克的四倍多;C的含量是檸檬的十倍之多;鐵質含量是肝臟與鰻魚的三倍;維生素B1比豆豉多六成;維生素B2則是牛肉的四倍。從以上可以看出蘿蔔葉的營養價值驚人,可惜一般很少有人利用,都把它作為垃圾再讓大地回收,辜負了造物主的美意。
【所含營養】每100克蘿蔔纓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20.00千卡) ·蛋白質 (1.60克) ·脂肪 (0.30克) ·碳水化合物 (4.10克) ·膳食纖維 (1.40克) ·維生素A (118.00微克) ·胡蘿蔔素 (710.00微克) ·硫胺素 (0.03毫克) ·核黃素 (0.13毫克) ·尼克酸 (0.40毫克) ·維生素B2(0.63毫克) ·維生素C (51.00毫克) ·維生素E (0.87毫克) ·鈣 (238.00毫克) ·磷 (32.00毫克) ·鈉 (43.10毫克) ·鎂 (13.00毫克) ·鐵 (0.20毫克) ·鋅 (0.29毫克) ·硒 (0.82微克) ·銅 (0.04毫克) ·錳 (0.45毫克) ·鉀 (101.00毫克)
專家稱,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蘿蔔纓,在補鈣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以號稱補鈣作用很好的大豆為例,每100克大豆的含鈣量大約是在191毫克左右,但是每100克紅蘿蔔纓的含鈣量則是350毫克,鈣含量幾乎是大豆的一倍。
在食品營養元素表中,每100克紅蘿蔔纓含鈣350毫克,排在所有蔬菜含鈣量的第一位,小蘿蔔纓含鈣238毫克,青蘿蔔纓含鈣110毫克,也在含鈣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化學分析證明,它的主要成分是精油和多種維生素,每100克蔬菜維生素C含量在40毫克以上的,依次為蘿蔔纓、甜椒、油菜尖(油菜心)、花菜、甘藍、苦瓜、西洋菜、綠花菜等,蘿蔔纓還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千萬別覺得蘿蔔纓含鈣高,蘿蔔也不會差,其實每100克紅蘿蔔的鈣含量僅僅是86毫克,而紅蘿蔔纓卻是350毫克,雖然長在一個身上,含鈣量卻相差4倍之多。實驗表明,連續食用10天以上紅蘿蔔纓者,因缺鈣引起的抽筋症狀會得到明顯的好轉;對於人類的消化系統來說植物補鈣的效果要好於肉類。
大量研究證明,蘿蔔纓子的營養價值在很多方面高於根。現代研究表明,蘿蔔纓子所含維生素C的含量比根高出2倍以上;礦物質元素中的鈣、鎂、鐵、鋅以及核黃素、葉酸等含量高出根的3—10倍。尤其是維生素K的含量更是遠遠高於其他食物,所以說蘿蔔纓子是人體攝取天然維生素K的最佳食品,這種維生素能抗尿酸鹽結晶,有效防止骨頭粗大;蘿蔔中,紅蘿蔔纓子的維生素K含量最高。它所含有的維生素A的含量是花椰菜的3倍。蘿蔔纓子還含有較高的鉬,鉬是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調節瞳孔大小,保證視物清楚。因此,常服蘿蔔纓子,有一定的預防近視眼、老花眼、白內障的作用。蘿蔔纓子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可預防便秘、預防結腸癌;其味道有點辛辣,帶點淡淡的苦味,可以幫助消化,理氣、健胃,有潤膚養顏的作用;。民間俗語曰:“蘿蔔纓子是個寶,止瀉止痢效果好”。
【食療作用】
1. 治嘔吐:白蘿蔔葉100克。將白蘿蔔葉搗爛取汁,用開水送服。可治傷寒或傷食引起的嘔吐。
2. 治腹脹、胃痛:乾蘿蔔葉20~30克。乾蘿蔔葉切碎代茶葉,以沸水適量沖泡,加蓋悶15分鐘,代茶頻飲。也可加焦山楂30克,同煮替茶飲用。消導下氣,開胃止瀉。主治傷食積滯引起的胸隔痛滿、打呃、嘔吐酸水、泄瀉等症。本品為消導下氣之品,氣虛血弱者忌用或少服。
3. 治男女痔瘡、肛門瘙癢、陰部濕疹:食醋1500克,乾蘿蔔纓150克。將食醋和乾蘿蔔纓放入鍋中煮沸(下次再用時加熱至70℃即可),將醋和蘿蔔纓倒入搪瓷盆,稍冷卻後,病人即可蹲在盆上進行熏蒸清洗。第二天用原醋和原蘿蔔纓重新加熱熏蒸。每天睡前熏蒸1次,4-5天更換1次醋和蘿蔔纓。
4. 治痢疾:紅皮蘿蔔纓(就是種子撒下去時,長出來的嫩葉,連根拔起,根部已經長出蘿蔔的不要),洗淨置瓷碗中搗爛,用紗布包起菜渣擠出菜汁,喝汁去渣,療效很好,特別是久治難愈的痢疾、習慣性腹瀉、慢性腸道炎,喝幾次就見效;再加鮮馬齒莧同煎,則效果更佳。
5.治咳嗽:生薑性味辛、微溫,發散風寒,溫中止嘔。二物相配,取汁為飲,對於痰阻嘔咳,不僅可止,而且還有化痰之功。
6.抗尿酸鹽結晶:現代研究表明,紅蘿蔔纓子所含維生素K的含量更是遠遠高於其它食物,所以說紅蘿蔔纓子是人體攝取天然維生素K的最佳食品,這種維生素能抗尿酸鹽結晶,有效防止骨頭粗大。
【宜食人群】膽結石、泌尿系統結石、尿酸鹽結晶(痛風石)者宜食;
鈣、維生素C缺乏症狀之人宜食;
高血壓、高脂血、動脈硬化者及癌症病人宜食;
痤瘡、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髮之人宜食;
胃腸消化不良、腸炎腹瀉、急慢性痢疾、便秘患者宜食;
各種感冒、流感、免疫力低下者宜食;
急慢性氣管炎、矽肺之咳嗽多痰者宜食;
乳房結塊、乳房腫痛、乳汁不通、經少、閉經者宜食。
【食用禁忌】不可與人參、地黃、 首烏等共同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