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希納冰架

菲爾希納冰架

菲爾希納冰架是位於南極洲大西洋岸線凹進處,是南極最大的三個冰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爾希納冰架
  • 外文名:Filchner Ice Shelf
  • 英文名:Filchner Ice Shelf
  • 亦稱:菲爾希納冰棚
  • 位置南極洲大西洋岸線凹進處
簡介,發現,菲爾希納冰架的消融,菲爾希納度夏站,

簡介

菲爾希納冰架亦稱菲爾希納冰棚。位於南極洲大西洋岸線凹進處。為威德爾海頂端的巨大浮冰體,厚度超過200公尺(650呎),面積260,000平方公里(100,400平方哩)。冰棚在伯克納(Berkner)島東側向內陸延伸達400公里(250哩)以上,直抵彭薩科拉(Pensacola)山陡崖。因德國探險家菲爾希納而得名。1908年為英國、1942年為阿根廷宣稱為領土。阿根廷、英國和美國沿其北緣建立了研究站。
1954—1955年,阿根廷在菲爾希納冰架上建立貝爾格拉諾基地,1955年10月首次在這裡探險飛行。法國在阿黛利海岸建立基地。日本利用破冰船在奧拉夫王子海岸建立基地。比利時在毛德皇后地建立國際地球物理年用的科學考察站。挪威在距馬塔公主海岸64公里的內地建立考察站。

發現

1911年5月4日,威廉·菲爾希納與其他隊員們搭乘“德國”號前往南極。此次探險進入威德爾海,並發現盧依波德海岸與龍尼-菲爾希納冰架

菲爾希納冰架的消融

美國宇航局Aqua和Terra衛星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在2010年1月12到13日拍攝到了菲爾希納冰架消融的景象。在短短的24小時之內,一片比美國羅得島州(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3144平方公里)的面積還要大的海冰,迅速脫離了龍尼·菲爾希納冰架(theRome-FilchnerIce Shelf),並解體為成許多粉碎的冰塊。
一條既長又窄的冰舌(tongue of ice)是連線A-23A號冰山(iceberg)與南極洲龍尼·菲爾希納冰架的“橋樑”。即冰橋(ice bridge)是一種快速凍結的冰,或是不能移動的海冰,因為它總是固定在岸邊的,與冰架相比,它只是海洋中的一層薄殼

菲爾希納度夏站

菲爾希納度夏站,1982年2月在距菲爾希納冰架邊緣線20公里處設立,為冰川學家研究冰架動態所用。該站外殼通過打樁立柱安裝而成,將作為執行菲爾希納冰架冰量平衡調查計畫和威德爾海周圍地質——地球物理考察計畫的基地來用。計畫安裝自動化裝置,以便記錄全年地球物理與氣象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