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政黨

菲律賓有大小政黨100餘個,大多數為地方性小黨。

主要政黨和團體有民主人民力量黨、自由黨、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民族主義人民聯盟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以及菲律賓共產黨等。

民主人民力量黨,自由黨,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民族主義人民聯盟,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菲律賓共產黨,其他政黨,

民主人民力量黨

執政黨。成立於1982年,由前參議長阿奎里諾·皮門特爾二世為反對馬科斯獨裁政權創建而成,成員主要來自菲南部達沃市卡加延省等地區。
1983年,PDP-LABAN與前參議員阿基諾二世(前總統阿基諾三世之父)領導的人民力量黨(PEOPLE POWER PARTY)結盟,成為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馬科斯政權倒台後,該黨正式定名為民主人民力量黨(PDP-LABAN),並加入科拉松·阿基諾領導的執政聯盟。
1986年,PDP-LABAN內部分裂,皮門特爾二世領導的分支穩定發展,地方上力量主要集中於南部達沃地區。該黨主席為現任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總裁為前參議長皮門特爾三世,秘書長為前眾議長阿爾瓦雷茲

自由黨

由菲第5任總統曼努埃爾·羅哈斯於1946年創立,早期成員主要是從菲國家主義黨內分裂出來的自由派人士。20世紀70年代後期,該黨在秘書長阿基諾(菲前任總統阿基諾的父親)的領導下,反對馬科斯獨裁統治,是推翻馬科斯政權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阿羅約政府上台後,該黨加入執政聯盟,後又脫離執政聯盟,並推選阿基諾三世參加2010年總統大選。阿最終以42%的得票率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2016年,該黨候選人萊妮·羅布雷多當選菲律賓第16任副總統。現任黨主席是前交通與通訊部長阿瓦亞,總裁是現任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

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

系前總統拉莫斯於1991年底創立,由人民力量黨、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菲律賓穆斯林民主聯盟、團結黨等整合而成。主張實行兩黨制,通過修憲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改革選舉制度,將總統任期六年一屆修改為四年一屆,可連任兩屆;主張通過談判實現民族和解,促進社會穩定。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扶助貧困,加快私有化進程;倡導經濟外交,奉行開放政策。1992年該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1998年大選中敗於菲律賓民眾奮鬥黨聯盟。2001年阿羅約就任總統後,該黨成為執政聯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該黨針對2004年大選,對執政聯盟進行再次整合改組。該黨主席是費迪南德·馬丁·羅穆亞爾德斯,總裁是參議員拉蒙·里維拉,前總統拉莫斯任名譽主席。

民族主義人民聯盟

是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執政聯盟—民眾奮鬥黨(LAMP)成員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彈劾後,該黨成為獨立黨派。現為眾議院第二大黨。該黨支持修改憲法。為防止總統權力過大,主張實行議會制政體及實行兩黨制,支持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該黨領袖是許寰戈

摩洛民族解放陣線

南部穆斯林武裝組織。1968年創立,旨在棉蘭老地區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1987年南部各省舉行公投,建立由棉蘭老島四省組成的“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RMM),密蘇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與摩解達成和平協定。2001年,密蘇阿里與阿羅約政府發生利益衝突,其支持者於11月在霍洛島發動武裝叛亂。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亂罪。密潛逃至馬來西亞沙巴,被馬政府逮捕並於2002年1月引渡回菲。2007年2月,阿羅約總統下令執行與摩解的和平協定條款,希望通過和平、發展、多種信仰對話及國際合作實現與摩解的最終和解,解決菲南部衝突。

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

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組織。現有武裝力量1.25萬人,主要活躍在棉蘭老島。1978年,以哈希姆·薩拉馬(Hashim SALAMAT)為首的強硬派從摩解脫離後建立。2003年薩拉馬去世後,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張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堅持武裝鬥爭。摩伊解與政府雖多次簽署停火協定,但均未能得到有效執行。
2000年4月摩伊解與政府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摩伊解的營地被政府軍全部攻占,其武裝力量潰散後,繼續以小股武裝襲擊政府軍和民用設施。
自2001年開始,阿羅約政府與摩伊解重開和談,並曾簽署停火協定與和平協定,但雙方武裝衝突仍時有發生。
2003年,南部地區發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認為是摩伊解所為,宣布通緝其主要領導人,威脅要將摩伊解列為恐怖組織。此後,在馬來西亞協調下,雙方進行多輪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阿基諾總統主張同“摩伊解”等分離組織進行全面和談,推動外國斡旋調停,促進國家團結和民族和解。
2012年10月,菲政府宣布同“摩伊解”達成和平框架協定,這標誌著菲向著結束南部棉蘭老地區持續多年的民族衝突邁出重要一步。2014年3月正式簽署此和平協定。
2019年《棉蘭老穆斯林邦薩摩洛自治區組織法》公投通過後,菲成立“邦薩摩洛過渡署”(BTA),為成立“棉蘭老穆斯林邦薩摩洛自治區”(BARMM)預作準備。摩伊解主席穆拉特被任命為BTA首席部長。

菲律賓共產黨

成立於1930年,1967年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Jose Sison)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鬥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1969年,菲共在中呂宋建立新人民軍,開展武裝鬥爭。新人民軍現有1.1萬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舉行和談。雙方時談時戰,迄未達成實質性和平協定。“9·11事件”後,菲政府對新人民軍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軍事打擊。2002年,菲政府將新人民軍宣布為恐怖組織,並促使美國和歐盟也將新人民軍列為國際恐怖組織,凍結其海外資產。菲共與政府關係破裂,雙方和談停頓。2004年2月和談重啟,但由於美國政府將菲共及其武裝列入“恐怖組織”名單,導致導致談判陷入停頓。2016年8月26日,菲總統杜特爾特派出和談小組同菲共在奧斯陸達成十點共識,包括無限期停火、赦免政治犯、加快政治解決進程等。但由於雙方立場差異較大且不時爆發衝突,和談再度陷於停滯。

其他政黨

有民主行動黨(Aksyon Demokratiko)、地方發展優先黨(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lnitiative)、改革黨(Reporma)、民主戰鬥黨(LDP-Lan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民族黨(Nationalista Party)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