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鳳翔,1897年3月2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近代航空先驅,抗日戰爭期間,主持飛機工廠內遷並恢復生產。1949年參與“兩航”起義的組織和發動工作。50年代初主持建立新中國第一個民航機械修理廠。隨後又參加籌建民航的科研所(中國民航總局科學研究所,現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並取得了可以實用的成果。他是民航科研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鳳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天津市
- 出生日期:1897年3月29日
- 逝世日期:1984年3月27日
- 職業:教師
人物生平,建修理廠,民航科研,
人物生平
1897年3月29日 出生於天津市。
1916-1920年 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
1920-1925年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造
船工程和機械工程。1926-1929年 在廣州增埗工業專門學校當教員。
1933-1934年 任上海交通部航政局驗船師。
1934-1938年 任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工程師、生產部主任。
1939-1941年 在上海私立工業專科學校教書。
1941-1942年 在桂林廣西紡織機械工廠任職。
1942-1944年 在成都航空研究院任材料研究組副組長。
1944-1945年 任重慶戰時生產局專員。
1945-1948年 在善後救濟總署任工礦業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8-1949年 任中國航空公司顧問兼器材課課長。
1949年11月9日 參加“兩航”起義。
1950年 任軍委民航局機務處副處長。
1951年 任太原機械修理廠廠長。
1952-1957年 任中航檢查小組組長、民航局機務處副處長。
1957年12月 任民航科學研究室副主任。
1963年9月 任民航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12月 任民航局顧問。
1984年3月27日 逝世於北京。
華鳳翔,1897年3月29日生於天津市。自幼家境貧寒。3歲時,父親死於八國聯軍的入侵。父歿後,家庭生活靠母親做針線維持。幼年的華鳳翔立志求學,但無力交納學費,直到10歲才找到一所免交學費的半日制學校就讀。母親經常勉勵他要做一個有志氣的人,要爭口氣,不要因為家庭貧寒而做出不體面的事來。上學買不起課本,他就借同學的書,自己抄寫、裝訂,歷次考試始終是全班之冠。幼年的艱苦生活為華鳳翔的一生正直、自尊、勤勉奠定了基礎。由於他學習刻苦,以優異成績由半日制學校考入天津官立中學。1916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喚醒了沉睡的北平,愛國青年的熱氣騰騰,打破了各大學校園的沉寂,人們痛恨賣國賊,反對巴黎和約,要求取消喪權辱國的廿一條不平等條約。清華和北大的師生們率先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華鳳翔是學校治安糾察隊的成員之一。
1920年夏,華鳳翔在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畢業後,公費派送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造船工程。之所以選學造船工程,是從富國強兵的思想出發的。他認為日本侵略者的強盛是由於有強大的海軍造船工業。他不但刻苦學習,還一邊學習,一邊利用假期到造船廠勞動。
1923年,他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到船廠實習了幾個月,又入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繼續讀造船和機械工程。1924年獲碩士學位,他在美國東部參觀了一些工廠,於1925年春回國到天津。回國後,本想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但由於他在國內的造船廠無熟人,謀職艱難,只得在家賦閒一年多。
1926年,經同學李慶善介紹,華鳳翔到廣州增埗工業專門學校當教員。1929年夏,華鳳翔離開廣州北上,到唐山交通大學任副教授,講授材料試驗學及動力學。1933年,華鳳翔入上海交通部的航政局任驗船師。1934年,華鳳翔聽說杭州筧橋中美合營的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徵聘工程師,便自薦進入該廠,任工程師、生產部主任,開始從事航空技術工作。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14日,中央飛機製造廠遭敵機轟炸,美方人員棄廠而逃,華鳳翔卻挺身而出,主持工廠內遷武漢工作,肩負起廠長職責,迅速把工廠生產恢復起來。1938年四五月間,美籍經理廠長又來到武漢接管工廠,華鳳翔憤然離開工廠。1939年後在上海私立工業專科學校教書。1941年,在桂林廣西紡織機械工廠工作。
1942年,應原杭州飛機製造廠總經理、當時任航空委員會成都航空研究院副院長王助的邀請,到研究院任材料研究組副組長,從事航空科學研究工作。1944年,在重慶戰時生產局任專門委員。
1945年,善後救濟總署成立,華鳳翔曾參加工礦物資申請單的籌備工作。1946年春到上海,在善後救濟總署任工礦業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秋,因工礦物資不按需要供給,而大量傾銷其戰時的“剩餘物資”,不但不能救濟受損的工礦業,反而衝擊了民族工商業的正常發展。華鳳翔被派往美國交涉補救辦法,停止運送剩餘物資,把工礦物資款用於生產機器及原料,但收效甚微,使華鳳翔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有了進一步認識。
1948年4月,華鳳翔應中國航空公司主任秘書王助的邀請,到中國航空公司任顧問,後兼任器材課課長。1949年4月,隨中航遷到香港。
1949年,中國航空公司遷台,引起絕大多數員工的強烈反對。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簡稱“兩航”)愛國員工醞釀起義。九十月間,華鳳翔曾參加何鳳元、陸元斌等地下黨組織召開的“中航”中上層骨幹會。會上研究把飛機飛回大陸的問題。他當時想,中航有飛機,有人才,有修理廠,還有一套比較具體的管理制度,如能全部搬回,一定能為國家做點事。所以,當時華鳳翔就表示願意參加起義,為祖國效勞。地下黨組織認為華鳳翔為人正直,有愛國思想,所以讓他參加鼓勵和動員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起義的工作。
1949年11月9日,“兩航”12架飛機北飛,起義成功。華鳳翔在原“兩航”上層人物中年齡比較大,有資歷,對中層幹部頗有影響。“兩航”起義後,因美籍人員採取不合作態度,中航留港起義員工以及機航組積極分子,公推華鳳翔代理機航組主任的職務,留在香港,參加護產鬥爭。機航部門在香港的財產最多,工作量大。華鳳翔當時主持機航部門的護產工作,能積極執行黨的保護在港財產、搶運器材回來的政策,在“兩航”護產鬥爭中,起了積極作用。
1950年11月,華鳳翔擔任軍委民航局機務處副處長。1951 年元月,華鳳翔任太原機械修理廠廠長。1952年1月,任中航檢查小組組長、民航局機務處副處長。1957年12月,任科學研究室副主任。1963年9月,任民航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12月,華鳳翔被任命為民航局顧問。
華鳳翔曾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四、五屆的代表,中國航空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會理事。
華鳳翔是近代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為人剛直不阿,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獻身事業的精神。他在美國完成學業,即將回國之際,曾有人聘請他到當地造船廠任監造,這是一個為人矚目的肥缺,不僅薪俸優厚,而且因為執掌監造大權,經常可以得到“外快”。然而,他絲毫不為所動,一心想的是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毅然在學業結束後,踏上歸國的旅途。
華鳳翔有強烈的事業心,工作作風嚴謹,在杭州飛機製造廠任職期間,負責工廠的生產計畫工作,即使是對美籍人員也能嚴格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積極工作,認真負責,對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建設有很大貢獻。
華鳳翔是個知識面寬、興趣廣泛、求知慾強的人。他平時把上書店看書、買書視為樂事。他的工資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用於買書。他有大量的個人藏書,民航科學研究所組建之初,他把自己珍藏的部分技術業務書籍捐贈給新建的研究所。他還是一個考古工作的業餘愛好者,對甲骨文頗有研究,收藏有許多這方面的標本、資料。他生前還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運輸卷的編輯委員會委員。
建修理廠
1950年7月,軍委民航局機航處提出在太原建立飛機修理廠的建議,經呈報周恩來副主席批准,於12月將太原親賢機場及二、三營盤舊兵營交民航建設飛機修理廠用。1950年11月,華鳳翔到北京參加“兩航”起義周年紀念會之後,就留在北京,擔任軍委民航局機務處副處長,開始籌備建立民航太原機械修理廠。
1951年元月,民航局任命華鳳翔為太原機械修理廠廠長。華鳳翔帶領“兩航”起義中的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來到太原,並將原中航香港飛機翻修廠的全套設備以及大批器
材、零件運至太原,作為建廠的主要技術和物資基礎。1951年1月15日,太原機械修理廠正式破土動工。建廠期間,時值嚴冬季節,華鳳翔領導全體員工冒著寒風大雪,白天工作,夜間輪流站崗,建廠護廠。工作雖然十分艱苦,但大家熱情很高。在華鳳翔的領導下,創造了糯米銅板補水泵的辦法;缺少焊粉,自己配方製造;利用廢料製造了起落架的試驗架、發電機的碳刷,等等。工程處將舊火柴廠房屋改建為修理廠廠房和倉庫,新建了發動機試車車間、螺旋槳車間、噴砂車間、鍋爐房和辦公室等一批房屋、道路和高壓電網路。工程設計組加班繪製了廠房機器設備布置圖和電路、管道線路圖。檢修組成立了14個小組,按專業分工檢修和安裝各車間的機器設備,全廠約1600餘噸的機器設備全部由員工們自己動手搬運。器材小組配合建廠工作,設立了發料間和工具室,保證了器材和工具的及時供應。僅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修理廠勝利地建成了,創造了百日建廠的高速度。1951年5月2日,民航太原機械修理廠舉行了開廠典禮。華鳳翔在開廠典禮上勉勵大家發揚建廠精神,加強政治和技術學習,不但要修理,還要研究製造。1952年後,民航局根據中央指示進行整編,民航太原機械修理廠的全部人員、設備、廠房設施等移交給航空工業局。該廠成為中國早期發展航空製造業的工廠之一。
民航科研
1956年初,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了加強對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黨中央召開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提出在12年內,在最重要和最急需的部門趕上或接近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為回響黨中央號召,民航局黨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民航科技工作問題,明確了開展科學研究的方針、任務和措施。隨即成立了由華鳳翔、林立仁、顧其行三人組成的民航科學研究規劃小組,即民航科研所歷史上俗稱的“三人小組”,華鳳翔任組長。“三人小組”在分管科技工作的陳瑞光副局長的直接領導下,廣泛聽取業務部門和民眾對開展民航科學研究的意見,制定出《關於中國民航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方案(草案)》。1956年7月28日,中國政府聘請蘇聯民航科學院專家組來華,協助中國民航搞好科學規劃工作。以華鳳翔為組長的民航科學研究規劃小組,陪同蘇聯專家組去民航全國各主要地區進行參觀訪問和座談,商討並制定民航科研的短期和長期規劃以及民航科研機構的編制和設施。在蘇聯專家組的協助下,三人小組修訂了《關於中國民航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方案(草案)》、《民航科學研究所組織系統圖》、《科學研究所規章草案》、《科學研究所1957-1959年編制草案》、《科學研究所1957年的研究課題規劃(草案)》、《1958-1960年研究項目規劃(草案)》以及《科學研究所技術委員會章程、研究方法、主要試驗設備項目》、《成立科學研究院計畫》等檔案。這些檔案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得到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的肯定和讚許,指導了民航科學研究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為民航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57年7月9日,經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批准成立民航科學研究室,下設技術經濟研究組、飛機發動機研究組、無線電通訊導航研究組和技術情報研究組。同年12月,華鳳翔被任命為科學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12月11日,經交通部批准,在民航科學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民航科學研究所。研究所設技術經濟研究室、飛機發動機研究室、無線電通訊導航研究室、技術情報研究室及一個金工車間。1963年9月,華鳳翔被任命為民航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華鳳翔作為有業務專長的副所長,注重業務建設,積極充實科研人員,建立科學研究實驗室。因此,在很短時間內,研究所逐步建立了無線電通信實驗室和化學實驗室,並充實了金工實驗車間等設施。在華鳳翔的領導下,1958年至1959年民航研究所取得了可觀的科研成果。例如,比相制儀表著陸設備的研製、延長AЩ62發動機翻修使用壽命和里-2飛機延長結構壽命的研究、飛機播種造林試驗,等等,推動了民航技術革新的高潮,對民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