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瘤肋蟲

華鎣山瘤肋蟲是產於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華鎣山伏虎寺經田家至大灣剖面的中奧陶世(O2)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鎣山瘤肋蟲
  • 外文名:Hammatocnemis huayinshanensis Lu, 1975
  • 形成時代:中奧陶世(O2)
  • 產地:廣安市華鎣市華鎣山伏虎寺經田家至大灣剖面
特性描述,保存單位,

特性描述

頭部外形作半圓形,相當凸,前端和兩側強烈向下彎曲。頭鞍略凸,前端向前下斜但不伸出頭部之前,分為前後兩部,在前頸環溝之前為一大的前部,在前頸環溝之後為一小的前頸環節。前頸環節較頭鞍其他部分和頸環的高度為低,其中部極窄,向兩側變寬,在兩側各成一圓潤的三角形小瘤。前頸環溝極明顯,成一直線橫穿頭鞍,在靠近背溝處極深,向內變淺。頭鞍的前部強烈向前擴張,在眼的前端處急速轉向內彎,成一圓潤而寬闊的曲線圍繞頭鞍的前緣;基底部分的寬度略小於最大寬度的一半,頭鞍前部的長度則略小於頭鞍全長的三分之二。頭鞍前部有三對短而寬的頭鞍側溝,其中最前一對極短,在近背溝處成小坑,中部及後部的兩對較長,極深,與背溝垂直。三對側溝中,前兩對大小相等,後一對最小。頸環由左至右強烈高凸,向前傾斜,在背溝處較窄,向中部急劇變寬,其中部的長度約為兩側長度的2倍。頸環的前緣向前強烈拱曲,後緣幾乎成一直線。背溝窄,極深,由頭部的後緣至前頸環溝這一段,向前略收縮,由前頸環溝處開始向前變寬變強烈向前擴張。背溝的前部在頭鞍的前側成一外凸的曲線。在兩眼之間的固定頰窄而平,外形作次三角形。後側翼相當凸,其長度約為其本身寬度的三分之一。後邊緣凸,其內側部有一小而凸的作橢圓形的小瘤,中部窄,向外部逐漸變寬,頰角成一鈍角。後邊緣溝在靠近背溝處深而窄,向外側變淺變寬。眼大,位於頭部的前部,作半圓形,強烈高凸,高出於頰部,眼的前末端靠近背溝。活動頰窄而凸;側邊緣寬,略凸,向前變窄;側邊緣溝淺而寬。面線前段由眼的前端向前圍繞頭鞍的前側邊;而線後段先由眼的後端直向外伸,然後強烈彎曲後斜,在頰角之前切於側邊緣。胸部由10個胸節組成。胸軸凸,較肋葉窄,向後逐漸作有規則的收縮。背溝深而寬。軸環節的頂部平,中部窄,關節半環明顯。肋節的內半部作水平狀向外伸,外半部強烈下彎並向後斜伸,肋刺短。肋節的內半部有兩個水平排列的瘤皰,其間有一馬鞍形的低陷脊線作聯繫。尾部短,外形作半橢圓形,其長度小於本身寬度的二分之一。中軸次錐形,軸向凸,前端的寬度與肋葉相當,向後逐漸縮小,被寬的橫溝分為5個軸環,其中前三個軸環極明顯地呈現,中軸的末節圓潤。肋葉作次三角形,被3條深的肋溝分為4節;在3條肋溝中,第一條肋溝伸至側邊。在第一和第二肋節上有間肋溝的痕跡可尋,此間肋溝淺而窄,與肋溝平行。尾部完整無刺,亦無邊緣及邊緣溝。背殼的殼面具有許多小瘤斑。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